APP下载

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

2020-06-29任彩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班级管理重要性

任彩霞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与班级管理工作成了当前教学的重点。班主任要给予道德教育足够的重视,注重创新道德教育的形式,积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确保道德教育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主要对小学班主任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优化策略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重要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成为当前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引导者,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在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小学阶段作为人生中重要的启蒙阶段,班主任要意识到该阶段的重要性,并且要在该阶段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洗礼,仍然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并且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的位置。自古以来“德”都是中华民族推崇的高尚品质。同时“德”也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中国作为文明礼仪之邦,对于德行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当今社会,教育部门提出了开展德育工作,全面发展小学生的优良品德的教育理念。这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能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肩负着管理班级,强化学生德育工作的责任。班主任要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力求做到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要求小学班主任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開展,并且将德育作为小学核心工作贯彻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并要求班主任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由此可见,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班级管理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教育未能得到真正落实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甚至以分数对学生的品行好坏进行评价和判断。相关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坏的学生犯下同样的错误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有着很大差别。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常怀着宽容的态度,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会进行严厉的批评。这种差异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导致道德教育无法科学开展,德育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

(二)道德教育过于模式化

每所学校都有学生准则。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将这类准则作为班级管理中道德教育开展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这类准则而言,其内容往往较为多样化,虽然符合小学生道德教育开展的需求,但是其中的很多内容并不具备人性化管理特征。导致道德教育模式过于固定化,无法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部分班主任主要采用背诵准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开展,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三)班级管理方式单一化

虽然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但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并且班级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化。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强调课堂纪律。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不健全,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这种呆板的管理方式会对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鉴于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切勿运用成人模式要求小学生,太过严格的管制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潜能和思维发展。学生的天性被压制,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对教师敞开心扉,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要将德育工作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肯定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并且要充分给予其关爱和尊重。鉴于当前这种情况,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用爱浇灌学生,使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坚持一视同仁,实现管理上的公平对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信服。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犯下同样的错误时,班主任必须秉承着公平的态度,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完成德育工作。

(二)创新小学道德教育的形式

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结合当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德育工作的需要,使学生在各种经历中形成自身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情况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注重小学德育形式的创新发展,不断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的有效德育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德育素质。例如,班主任可根据德育工作的需要,定期举办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活动。班主任还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开展德育活动;还可组织学生搜集关于中国传统德育故事、德育名言等,然后各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德育素养,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整体德育素质。

(三)积极构建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班主任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班主任在营造环境的过程中,积极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例如,班主任可设置德育墙角,搜集相关方面的德育素材,书籍、图画等,为学生提供图书角。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这些作品,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受到熏陶。此外,班主任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班风,使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四)通过传统故事,开展道德教育

在开展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及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有着诸多方面的德育素材。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小故事可以让小学生学到谦让的礼仪,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他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区别于传统班会课和课堂教学的一种氛围。班主任要紧紧抓住这样的载体,借助传统故事进行道德教育的开展,强化对小学生的德育,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鉴于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给予传统故事高度的重视,积极挖掘更多有教育价值的德育故事,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德育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给予德育工作足够的重视,为学生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关注学生的成长,密切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道德教育工作得到真正落实。这样才能够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法桂菊,李伟.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49.

[2]郑月凤.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教师,2017(33):22.

[3]杨双萍.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9):216.

[4]刘蜀民,甘霖.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J].中华少年,2016(20):250-251.

[5]王芳,来春旭.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56.

[6]陈海燕.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华夏教师,2017(7).

[7]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

[8]叶敏.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J].小学生(下旬刊),2018(11).

编辑 蔚慧敏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班级管理重要性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