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06-29郑亚莉
郑亚莉
摘 要:随手画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发散学生思维想象力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大胆创新欲望、启迪学生美育智力等积极的育人意义,但受教师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儿童自身因素等影响,农村教师对随手画的教学环节相对忽视,导致学生能力发展不全面,美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需加强认识随手画融入课堂的优势,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随手画;小学美术;教学改革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随手画,有着随意性、差异性及本真性等特征,是儿童焦虑与防御等心理行为的直接体现。为切实发挥随手画的教学优势,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等核心素养引导的逐步渗透,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观表达,切实发挥随手画的指导作用,将随手画教学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以确保小学美术教学的系统性与个体性,从而加速小学美术教学改革进程。
一、尊重学生心理行为与主观表达
1.随心所欲
随手画是学生随心所欲的创作,在想象的海洋中随心创作。随手化所具备的一大特征就是自由性以及灵活性,进行随手画的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元素,让学生在绘画作品时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教师应当加强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思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绘画环境中,通过画笔将心中所想绘画出来,给予学生更多鼓励支持,实现情感的真实表达[1]。如在《花的世界》教学中,学生在没有任何限制的因素下,根据课文主题即兴创作了随手画作品,色彩艳丽且画面感强烈,各个花朵带有笑脸,造型可爱且创意十足。
2.情感寄托
农村学生的童年更加丰富,因此创作的灵感更加多元化,绘画托物言志与情感寄托及情绪表达的作用越发突出。美术作品依靠的是学生生活元素的积累,教师在开展随手画课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绘画出自己的童年生活,勾想起学生的童年记忆,让学生在创作时能够给自己的作品赋予情感色彩。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学生的画面解读语言,近距离接触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作品评价方面,相对于美术绘画能力,教师更应当注重画面隐藏的特殊含义,引导学生在绘画中真实表达情感,提高美术课堂的开放性与人文性,加强对学生感知美能力的培养[2],让学生能够在以往的生活记忆中寻找美学元素,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美好的童年。如在《过春节》教学中,有的學生创作了团圆饭的场景,充满着幸福的味道,每个人物都喜笑颜开。而有的学生创作了与家长道别的场景,悲伤情绪直接涌现。教师鼓励学生自述作品创作内涵,让绘画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宣泄口,教师趁机进行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带动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二、加强创作指导
无论是在学生的创作意识上,还是在情感释放上,教师都应当加强积极思维与正能量传递的引导。有的同学在学习美术绘图时起初会对美术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没有进行一个良好的教学启发,而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随手画的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学生不受传统美术课堂的限制,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教师也要在学生进行随手画时进行积极的创作引导,无论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怎么样都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不会对美术课产生负面的情绪。针对学生表达出来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困惑,加强心理疏导与绘画指导,重燃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3]。如在《农家小院》教学中,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在生活中发现与寻找创作灵感,拥有创作心态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团体随手画创作。团体创作注重学生之间的配合与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强化学生合作与分享意识,加强学生对同伴的理解与包容,对学生日后融入社会活动有着积极意义。有的学生画出了自己喜欢的果树,有的学生画出了牛与马等动物,创意无限。引入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与同伴的闪光点,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团体创作与相互指导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模式与联想空间,绘画技巧更是实现了突飞猛进,美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所以在接触绘画时需要有效的指导。
总之,在随手画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童真的视角看世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美,让学生通过随手画的形式尽情发挥想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观表达。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打破学生思维定式,引导学生用更多的观点与方式创作,不断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善鹏.智慧课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1).
[2]孙海建.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教育研究,2020,3(7).
[3]师涛.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游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装饰,2018(3):134-13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