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2020-06-29黄仁龙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8期

黄仁龙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想努力实现的。当学生有主动学习的需求,并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那么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称得上是有效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最大可能地优化教学指导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培养学生

一、钻研教材,优化教学,科学设定目标

新课标重新对教材进行编写,教师教学大纲、学生学习内容等得到了全面拓宽,教师备课时应该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科学研究,结合教学适当改变教材,优化教材针对性地应用改变内容,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又具体的教学目标,在精准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苏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几何板块中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能准确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后学习的。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运用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基于上述思考,教学目标创造性设定为以下方面。

第一,感受平行四边形,认知图形,学习图形面积计算、探索公式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应该如何正确求面积。

第二,借助实际操作,对图形进行观察对比,拓展学生空间思维,引入数学思想,转化图形结合理念。

第三,体验自主学习,感受学习过程,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出的各种图案

师:知道它是什么吗?(七巧板)对了,它可以拼出许多图形。

师:看,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这又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变化了吗?

(二)探究新知

1.猜测——验证

(1)猜一猜第一次拉动后面积的变化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架子,想象一下,如果老师轻轻地拉动,又有什么变化呢?

(2)引入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图形面积计算

(3)验证

师:对比变化之后的平行四边形,对比原来的长方形,边长、面积是否发生变化。有的同学说变了,有的同学说没变,那你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些什么?

(4)尝试解决,汇报

有学生通过透明方格纸,有学生测量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然后相乘,也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再测量计算,比较面积变化情况。

2.感知——深化

(1)第二次拉动

师:老师继续朝这个方向拉动这个平行四边形,想象一下,再次变化的平行四边形是否发生了面积改变?(先想象——课件演示)

(2)尝试解决,汇报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测量后算出面积。

……

教学过程分析:

(一)巧设情境,设置陷阱

引入过程由七巧板入手,从学生熟悉的七巧板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变化了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感受形状改变,面积不变这一数学原理。紧扣数学变化与不变的思想,渗透图形间的转化。这里有意设置陷阱,为了引发、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以为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不变。

(二)思维冲突,猜测验证

接着老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框架,让学生想象如果拉动这个长方形架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在面积变与不变的冲突中,让学生自主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这时学生会想到利用透明小方格纸、测量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然后相乘或利用刚才七巧板的拼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再测量计算,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变了。然后再拉动,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面积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注重目标过程的有效落实,强化数学思想记忆

由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的转化,变为所学图形,不仅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本节课还渗透了“对应”的思想。在图形学习过程中,面积的计算与推导,是帮助学生对两个图形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进行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的对应关系,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转化前后面积不变,即面积的对应关系,进而形成了完整的逻辑推理关系,为平行四边形如何计算面积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深刻记忆计算公式。

二、分析学生,创造学习,优化教学

学生并非是学习空白,走入教室的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知识掌握。所以每一个数学老师备课前都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特性,全面研究学生心理,分析学生学业,把握学生知识储备,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动态,即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同时为学生的课堂生成留下一定的空间,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

苏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年、月、日》的学习,是在学生对时间单位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对生活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更为简单。鉴于此,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开放氛围,自由讨论“年、月、日”相关的内容。其一,掌控教学基础,其二,构建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对于学生已经了解或者容易理解的大月、小月的判断和天数,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并且交流补充自主得出,而把教学的时间留在闰年的由来和判断上,提高教学的效率。

《年、月、日》情景引入的教學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三球图”动画

年:当地球以太阳为中心环绕运动一周的单位时间;月:月亮以地球为中心环绕运动一周的单位时间;日:地球自转一周的单位时间。

今天这堂课,了解与认知的是“年、月、日”,并学习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年、月、日”的了解。

2.同学们了解的内容丰富多样,关于“年、月、日”,同学们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3.为什么月份的天数不同?首先要对相同天数的月份进行区分。

(三)小组合作,完成小统计

年、月、日涉及天文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包含数学思想,应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认识和充分探索的机会。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帮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又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与年、月、日相关的常识、《二十四节气歌》、平年闰年的由来、为什么二月份天数少和“四年为一个闰年,整百年不是闰年,以及四百年则是一个闰年”的道理,可以提供给学生阅读材料,在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由来和联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或向爸爸、妈妈请教年、月、日的更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内容还不一定能真正理解,但是作为老师应有意识地逐步渗透,这样到学生以后系统学习这些知识时,能够回忆起老师曾经给他的初步但正确的印象。这样的教学,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入纵深,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三、精设练习,减负增效,促进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以及减少单纯模仿无思维价值的练习。练习设计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关注数学基本技能,在聚焦数学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时教师会评论有的练习题出得“坏”,个人以为没有说“难”,这是对这个练习设计的肯定,说明这个练习设计既有思维含量,又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但题型或呈现的形式又是教师没有想到的。

例如,在五年级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后,可以给出下面的练习。

用下面提供的小棒来搭长方体的架子,之后将你所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多少进行标注,并计算得出体积。

长度9厘米 8厘米 5厘米 3厘米 2厘米

根数5根 4根 3根 2根 13根

这个练习的答案是开放的,不但可以看出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而且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观察、调查和实践操作的课后练习,对已学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同时强化学生对数学的感知,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1.观察作业。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如剪纸、蝴蝶图片等,并要求至少收集5件,以此培养孩子对剪纸艺术等的兴趣,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些美妙的事物,生活才如此丰富多采。

2.调查作业。如在学习《时、分、秒》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完成:A.统计1分钟小朋友完成口算的个数。B.记录做一次室内操所需的时间。C.统计妈妈1分钟包饺子的个数。经过学生的调查统计,既巩固了知识,进一步建立了时间的量感,又使数学练习富有了生活的气息。

3.实践操作作业。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面积计算方法,借助所学知识,通过灵活地运用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作业的设计可以是:在长度为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长4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看谁剪得最多?如果剪成长5厘米、宽4厘米的小长方形呢?这个作业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各种做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感悟合理安排尺寸的優越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数学视角观察生活,通过已掌握知识的运用,解决生活问题,锻炼数学能力。

总之,科学设计数学的练习是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联系生活,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挖掘更新、更多的好方法来精心设计练习,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数学作为艺术的一种,总会有遗憾的存在,任何课程教学总会在结束之后遗留一些不足。对于教师而言,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生涯永恒的目标,需要不断实践,才能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

参考文献:

[1]孔小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2):104.

[2]张晓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12):34-35.

编辑 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