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螺旋式“政校行企”协同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与实践
2020-06-29赵忠见刘志英
赵忠见 刘志英
摘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高效协同、共融。运用三螺旋理论,构建了政校行企三螺旋式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型,探究了政校行企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共同目标,各司其职,联动耦合,形成“正指向”螺旋场合力、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并着重介绍了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政校行企三螺旋式协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舉措和路径。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政校行企协同;人才培养
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合作”“创新”。
一、政校行企协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内涵分析和政校行企三螺旋式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型的建构
(一)政校行企协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内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真正践行“政校行企”合作育人,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政校行企”协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就是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三方相互作用,联动耦合,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一共同目标协同,在地方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下,探索多样化的“政校行企”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式,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智力支撑。
(二)政校行企三螺旋式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型的建构
三螺旋概念源于生物学领域,被专家学者们引入到管理学领域,三螺旋理论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含地方政府)、产业(行业企业)、大学(包含高职院校)的合作关系,强调三者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为探讨政校行企协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围绕一个共同目标,既独立发展,又密切协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方之间呈现螺旋型互动关系模式。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的共同目标。三方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一共同目标而联接起来,动态地形成了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
政校行企三螺旋式协同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型(见图1)说明:第一,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三方都有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职责和作用,因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共同目标而联接,三方都是主体,不需调强主次之分,只是在共同目标实现时作用不同,是命运共同体。第二,影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的要素有: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各自的职能发挥程度和自身综合实力,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三方交互和融合的程度、时间和空间的延展程度。第三,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自身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投入资源和经费的多少、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自身“圆面积”的大小。从而影响到“联接面”的大小。同时,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越重视协同,交叠的程度越高,“圆心点”距离越小,协同越高效,人才培养的效果越好。第四,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在彼此的联接中,也是成螺旋上升趋势的,由最初的单打独斗,到两两密切合作,再致三方高效协同。不同的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螺旋式缠绕,形成的螺旋式合力和推力逐步增强,在量与质的互变互升中,推动区域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螺旋式”上升。
从图1可以看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自身实力的螺旋提升,对自身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责认可和认同度越高,将直接导致“政校行企”联接面的增大,交互交叠程度高,联接越紧密,人才培养的动力和资源越丰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越高。因此,地方政府应出台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政策,推动校企合作的层次、深度和广度,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政校行企三螺旋式协同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策略研究
(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立法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成为高职教育的应然和必然的模式
1、政府要以立法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成功的典型代表是德国。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国家以立法来强制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物。校企双方都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只是职责不同、作用不同、分工不同。我国以立法来保障和推进校企合作的程度还不太高,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立法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2、政校行企协同育人要成为职业教育应然和必然的模式。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比如匈牙利,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否则不予以批准,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国家要求必须执行工学交替。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职业教育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可以看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应然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政校行企要各司其职,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共同目标,联动耦合,形成“正指向”螺旋场合力
1、地方政府要顶层设计、宏观管理、政策调控、搭建平台。地方政府要依据区域特色和发展趋势,详尽制定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等产业发展规划;要制定本区域各类教育发展规划,尤其要合理布局高职教育的层次、规格、规模、类型和专业结构,要制定好土地、资金、招生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本区域内联合办学,提升高职教育的品牌和品质,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制定人才战略,吸引本区域内外技术技能型人才。要颁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促进条例,以立法的角度推进和保障“政校行企”的协同。要制定税收、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鼓励和激励行业协会和企业深度校企合作,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要搭建政、校、行、企协同平台,审核和推进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推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要牵头引入第四方评价机构,及时测评政校行企合作、协同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效果和质量。
2、高职院校要以战略眼光和首位意识,高站位地制定学校各个方面发展的短期和长期规划,尤其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高职院校要积极协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重点围绕区域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的趋势,依据学校的特色和发展实际,建构若干个品牌专业群。要牵头组建或参与经地方政府批准的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參与的市级以上职业教育集团或产业联盟,共建共享,依托集团资源,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骨干专业。要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强高层次人才、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3、行业企业要主动参与,深度协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行业企业要主动提供技术骨干、技能大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优势资源,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中,将产业发展需求、岗位群对人才的规格需求落实到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实效性。要与学校共建培训基地,加强企业员工的再培训和在校生的技术技能专项培训。要与学校共建实验实训室、应用型研发平台,促进科研水平和应用性成果的转化,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水平和层次。
三、政校行企三螺旋式协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省市政府推进政校行企合作育人的政策及举措
2017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8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8]47号),郑州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草案)。
郑州市教育局推进“行指委”“职教集团”的建设,成立了10个专业的郑州市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立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旅游职教集团和市级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运用工程职教集团。以平台搭建的方式实现“政校行企”协同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政校行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共同体式”“混合所有制式”“联盟式”“订单式”校企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共同体式”校企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某个专业(群)为依托,双方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建、共享,共赢,基于各自的利益联结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人才培养、应用型科研等方面形成命运共同体。如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生物工程系,共育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混合所有制式”校企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共建专业、联合培养,学院投入硬件,企业投入软件,双方明晰人财物所有权,合作共建、共管、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联盟式”校企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区域内某个行业为依托,组建政校行企产教联盟,联盟内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利用联盟内资源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典型案例是成立河南省建筑装饰行业校企合作企业联盟。
“订单式”校企合作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某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主,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数量进行专项培养,校企双方依据协议提供相应资源,明确各自职责,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不同企业共建的“奔驰班”“世邦班”“日立班”等。
2、上述四种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见图2)。在地方政府管理上述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如上图所示。“共同体式”中“政校行企”交互的“阴影”面积最大,三元协同合作的作用力最强,校企联接最多最密切。从现实的人才培养效果中,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采用“共同体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质量也是最优的。其次是“混合所有制式”“联盟式”“订单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将突破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共建“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教育的改革趋势。
3、“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制度建设。第一,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一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二是国家明确了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借鉴“双元制”等国外先进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双元”育人。三是地方政府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连贯性政策的出台,引导和激励职业院校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四是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在财力上的支持。
第二,学校以战略眼光和首位意识,做好规划设计。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建设了多个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作为核心工作,建立“共同体式”“混合所有制式”育人模式,创新解决了校企合作的合作机制和协同的运行机制。
第三,校企双方共筑命运共同体,共建共享共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得到充分满足,共筑命运共同体,双方都非常认同合作模式、合同内容,持续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第四,校企协同探索、改革及践行高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积极开展“双主体”育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多个企业协同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建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各环节,学校与企业对接。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第五,学院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效果评价制度,适时调整合作方向及内容,完善合作机制。一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机制、专门机构,健全了校企合作管理、督查和评价制度。二是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评估校企合作及育人效果,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三是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合作企业,进行整改并明确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