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细节预设 让课堂生成更具活力

2020-06-29纪丽卿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活力

纪丽卿

【摘 要】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生态,表现在许多的课堂细节当中,对细节的关注、尊重与剖析,越来越成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的崭新视角。但是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多不胜数,我们既不必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细节问题,因此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性细节”后再建立“细节优势”,同时突破“细节难点”,以保障建设智慧课堂顺利进行。

【关键词】 细节教学;教学预设;课堂生成;活力

教学预设是一个课堂体系化的过程。在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中,老师要考虑到课堂多方面的内容。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充分把握课堂的细节预设,并且对课堂的细节教学处理有精细打磨,那么一堂优秀的课堂无疑成功了一大半。

一、预设细节,让知识的获取更加现实而生动

由于学生在能力、兴趣与经验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有着各自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现今,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渠道越发丰富,知识的接受速度也将加速,针对一些数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理解的同学,教学方式是多元的。《数学课程标准》将目光落在实际的教学上,倡导不同的学生应该学适合自己的数学,从而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多样化的发展,而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细节设计,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经验。教师只有在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后,才能依照实际情况有目的性地教学,保证教学效果。以“画圆”教学课堂为例说明细节预设的实施流程,首先,老师可以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你有画过圆吗?或者看过别人画圆吗?当时是怎么画圆的?”针对学生回答的不同,教师可以设置四个细节预设:预设一,用圆规画圆;预设二,用圆形模具画圆;预设三,用圆形物体描圆;预设四,用系有铅笔的绳子描圆。通过启发式教学,老师可以拿出教学工具——一个圆规、一个透明胶、一支一端系有绳子的铅笔,让学生在纸上画圆。在学生实操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机提问:你选择的画圆工具是什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教师在上课前还需要预设最后的结论:圆规画圆是画圆的最优解。

在这个预设片段中,老师并不是不经过调查就将学生对于圆的经验与知识看作是空白,而是充分估计、收集了学生实际的知识储备。通过精心预设了学生的各种学习现实:学生可能使用过圆规,或者有拿绳子画圆的经验,亦或用圆形物体描圆或者圆形模具画过圆。本文中所指的细节是学习内容的体现。这主要涵盖着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教师对于学生画圆这一知识点的经验储备的预设是实际的,老师对学生的主要学习情况已经做出合理的预测;第二,教师精心预设的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也都是不脱离现实的,从而让知识点变得易于学生掌握。

二、通过细节预设突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掌握要講知识的掌握能力做出合理且实际的预设,并且要在教案中有直接的体现。通过将细节预设安排进入教学方案中,才能在教学课堂上,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自如应对课堂中学生动态生成的内容。老师还能够即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不可不谓是多多益善。以“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知识点教学预设为例,上课前老师应该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你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经验来计算÷2吗?”再通过步骤的指引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第一,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求计算方法。第二,让小组合作,交流算法。第三,各小组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则负责辅助把不同的算法展现在黑板上。在此教学情景中,尽管涉及的知识计算方法多样化的预设,但是和其他学习内容,如解题的策略、学生探究的方法亦或者操作的方法等相比较,都是同样道理的。从这个情景中可以看出,摸清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如通过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内容教学,也是教学预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像文中所举的例子中,方法的呈现只是一个细节,也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课程效果的完美与否。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达成情况已经被老师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的程度也早已经了解。因此通过充分细节预测,老师的教学才会显得精彩而有效。

三、通过细节预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新课程要求老师建立新课堂。但是在实际的一线教学工作中,还是有不少的教师只是简单机械地解读新课堂的“新”字,实际上却将预设完全抛弃。漫无边际的课堂教学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挤占了学生有效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乍一看,学生的确是动起来的,课堂也是热闹的氛围,但数学课堂实际上终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还是得不到可持续的发展。一份用心制作的教学设计方案,老师在制作时就应该为学生的发展预设更多的有利条件,精心设计在课程中隐含许多铺垫。老师可以首先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后,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老师要做的教学预设,不能局限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面系统化的统筹,还需要从细小处入手,立足细微处,从而精心预设思维的生成性、评价生长性、方法多样化、知识多元性等许多细节之处。只有这样,老师在对课堂的细节做好充分的预设之后,对教学效果了然于胸。只有对过程做充分的假设,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并且与学生对话。

及时准确地捕捉课堂上的细节是每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要做到的,准确有效地挖掘细节则是一个教师“教育智慧”的具体体现。细节好比竹笋,每到一层,就会有一段“鲜活”的知识呈现出来。教师若能层层“剥”下去,课堂也就会精彩不断。

总而言之,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严谨认真。要求老师具备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无论是治学还是授课,细节都不可小视,细节都不可忽视。只有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成功与精彩才可能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之于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郭伟.巧用“生成”资源 “活化”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7(02).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活力
活力
活力社区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智慧理答,破解课堂生成密码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