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0-06-29李金平
李金平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在习作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丰富学生习作的积累,帮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优化习作教学,构建系统明晰的写作结构,从而解决困扰学生已久的写作难题,改善学生的写作状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习作教学;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但一直以来,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浓,语言表达不清,导致作文成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难点。习作是发散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小学习作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思维导图是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在习作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习作的思路,构建明了系统的写作结构,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解决学生在写作遇到的各种难题,改善学生的写作状况,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目的,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借助思维导图,整合习作目标
为了凸显习作在语文教学的独立地位,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努力构建一个相对科学的习作训练序列,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编排一个习作单元,单元习作每学期八次。为了使课程整合能在习作教学中得到更充分的落实,让教师及学生对整册的习作目标做到胸有成竹,新学期开始,教师可以意识地引导学生就本册习作的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整理出本学期的习作内容(见图1)。这种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期待与喜悦,而且有利于教师及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确本学期的习作的要求与内容,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自觉积累素材。
二、借助思维导图,丰富写作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思维导图具有立体形象的特点,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能及时刺激学生大脑的左、右半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借助思维导图地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记得又快又牢,再灵活地运用到习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见图2)
三、借助思维导图,活学写作方法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表达出丰富的信息。不同的文章的写作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在课堂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把自己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感知和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图像化呈现,在学生不断绘制作者写作构思的思维导图中,习得习作同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从而在学生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思考,优化文章的表达。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这组课文时,借助思维导图的直观指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作家抓住具体的事例,采用明贬实褒的手法,写进他人对动物的看法和印象……这些写作方法让性格古怪的猫、高傲的白鹅、慈爱勇敢的母鸡这些小动物被作家刻画得栩栩如生。(见图3)思维导图的直观指引,让学生在具体文本的学习中,习得同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写作方法,比单一的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活用思维导图,优化习作教学
思维导图具有简单、直观、灵巧、形象、美观,富有创造性、图文并茂等显著特点,能全方位地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抓住习作要点,选取素材,优化写作思路,在写作时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优化课堂习作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
1.活用思维导图,学会正确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开端。正确审题是成功获得高分的前提,审题出现错误,作文就会容易出现跑题的现象,造成文不对题。在平时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正确审题。思维导图分支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图形,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和理解。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的直观形象,教会学生正确审题。我们通过圈画关键词,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写作的题材、范围和标题,明确写什么才符合题意。然后找出说明作文要求的句子,反复读几遍,作文的具体要求就在思维导图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如作文材料:《想起那件事我就 》(开心、难过、后悔、气愤……)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你印象最深的那件事写清楚。通过圈画关键词,我们借助思维导图,能够明确写作的类型是写事,范围是印象最深的一件,写作标题是半命题,具体要求是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事情写清楚(见图4)。通过思维导图的直观展示,我们一目了然地知道习作的写作的题材、范围和标题,帮助学生正确审题。
2.活用思维导图,拟好习作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联想,拟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主旨鲜明的作文标题。如在写以妈妈为主题的文章时,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肤浅层次,无法找到思维的切入口,拟定的题目千篇一律《我的妈妈》。这时候借助思维导图,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妈妈这个词想开去。学生由此想到妈妈的笑容、眼神、性格、爱好、做家务、工作……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想到更多与主题词相关的词语,再从中选择新颖的题目来写。如妈妈的眼睛、勤劳的妈妈、大雨中的身影等。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教会拟好作文的题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活用思维导图,选取合理素材
素材的选取在写作中举足轻重,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但小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窄,不善于观察生活,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要选取什么样的材料,列举的素材不够新颖,导致文章缺乏具体生动的素材,内容空洞,语言枯燥乏味。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发散和梳理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选取更为合理的素材。为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在学生认知习作所需要的素材后,指导学生有侧重有目的地对材料进行筛选,帮助学生从众多素材中合理地选取素材。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要求写生活万花筒,在审清题意后,以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唤醒学生的回忆: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有许多的事发生,令人感动,令人快乐,令人赞叹不已……每个人身上都发生那么多印象深刻的事。同学们,哪些事令你难以忘怀,印象深刻?在老师的引导下,伴随着学生截然不同的回答,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上呈现出生活中一件件难忘的事,习作的选材在學生头脑中逐渐明晰起来,然后提示学生:这件难忘的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在众多难忘的事中让学生筛选并确定一件,并对事情进行情景再现。我们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教会学生筛选素材,合理运用,提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习作能力的提升。
4.活用思维导图,优化写作思路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写作时比较随意,思路不清晰。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巧妙借助思维导图,在图像的指引下,学生的写作思路会得到优化。我们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先罗列出要写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上有条理地列出作文提纲。思维导图的图像提示,学生就能明确文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如何衔接段落等。有了框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把习得的写法方法运用到习作中,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在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地把学生“习作结构”呈现,有助于帮助学生条理清晰地把内容写得形象具体,优化学生写作思路。如在“一句名言的启示”习作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以“名言的启示”为中心,从四方面发散自己的写作思路。一位学生以“一句受益深刻的格言”为关键词,分别从文体结构、事情起因、事情經过、事情结果四个方面来表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写作思路,巧妙进行布局谋篇。(见图5)
5.活用思维导图,点评完善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在作文点评时,学生也在进行着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在这个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也就水到渠成得到提高。在习作点评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作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修改完善思维导图,根据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对文章进行修改,提高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比如,在学生完成草稿《我和书的故事》,在课堂进行点评时,教师引导学生绘制补充思维导图的分支,将《我和书的故事》中的好词好句、修辞手法、事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详细列出。(见图6)学生根据提示在描写时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和好词好句,开头运用名言,结尾抒发自己的感受。学生在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中,习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结构更加的清晰,层次更加的分明,文章也就更具深度了。在习作点评时,我们巧用思维导图,学生在不断修改和不断完善中提高习作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有效运用,不仅使知识体系更为直观化和系统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还能便于学生在清晰明了的思维框架中更好地写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080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最新修订版)[S].2019,08.
[2]江伟英.思维导图画出好作文[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13-50.
[3]廖学春,喻文龙.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起步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作文指导报,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