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学生科学描述能力的培养探析

2020-06-29钟飞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科学

钟飞燕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描述能力?笔者以“立足课堂,创设条件、由帮到扶”为架构,遵行“兴趣先行、循序渐进、鼓励促进”为原则,以“说、画、写”为着力点,以“高度赞扬,积极评价”为催化剂,多管齐下,切实可行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描述能力。

【关键词】科学;描述能力;小学一年级

根据课程目标,小学科学低年级重点不在于学到多少科学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能力,尤其是以培养他们爱科学的态度为重点。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等阶段目标中,都以学生能“描述”“交流”为主要学习目标。基于这个发现,我以“培养学生科学描述能力”为课题研究方向,从“立足课堂,创设条件、由帮到扶”三个方面,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描述能力。

一、立足课堂,引导学生规范大胆表达

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敢问爱说,喜欢听故事,喜欢画画,全面描述一件物品的特征或现象有一定的难度,有效表达能力较弱。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局限,我首先立足课堂,以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再引导学生规范地表达。

第一课开篇,我配合图片、视频给学生讲《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的故事。学生们沉浸在故事里,为珍妮的精神而感动,这时,我抛出一个问题:你想学习珍妮的哪种科学精神?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等他们说了一通后,我又说“你能按照‘我想学习珍妮的     精神这个句式来表达吗?”小手齐刷刷地高高举起,“我想学习珍妮……”的表达声此起彼伏。

在学习《植物的叶》时,小组同学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如何进行有效交流呢?我先指导学生用“看、闻、摸”的科学方法,从叶子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进行观察,让他们获得足够信息有话说。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用“我发现……”这个句式对叶子进行描述。小欣说“我发现我的叶子是黄色的,有淡淡的香味,手摸上去有点粗粗的”,小熠说“我发现我的叶子是绿色的,像我的手掌”……学生对叶子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全面,让我由衷地感叹他们的可塑性真强。每一节科学课我都会给学生提供诸如“我看到了……”“我知道了……”“我发现了……”等句式,让他们学会规范地去描述物品的特征和科学现象,更好的实现有效表达。

对学生来说,怎样把话听明白,说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会说,还需要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在交流研讨过程中,我给予明确的研讨问题,请学生或小组上台汇报,让作为听众的同学带着问题倾听,他们在倾听的同时学习他人的表达和学会认真去思考。

二、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用图示记录准确描述

描述除了口头表达描述外还包括文字描述、图示描述。在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很好地使用文字记录来描述时,我更多地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尽可能真实地用图示的方法进行描述记录。

起初,学生的图示描述带有浓重的卡通色彩和自己的想象。我选了画得特别漂亮的和比较真实的作业给他们评选,学生们普遍认为画得漂亮的是好作业,然后我拿出他们观察的叶子,让他们进行比较,学生们恍然大悟:科学描述讲究的是真实性,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看到什么形状就画什么形状,而不能随心所欲。“看谁画的仔细”“谁画的清楚”“谁画的像”,是我经常用的提示语,让学生时刻谨记科学课的图示记录不是涂鸦画画,这也迫使学生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操场的长凳、生物园的石桌、宿舍区的花园都能看到他們在观察,用图式方法进行描述的身影。课堂不再局限于课室,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浓厚了,图示描述能力也提高了。

三、由帮到扶,激发学生从即时描述向长期描述推进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犹如一张白纸,老师如何教,他们便如何学,如需家长协助,家长也乐意配合。我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和优势,巧设拓展活动,向家长借力,以制作独一无二的科学创意本为导向,带动学生从即时描述向长期描述推进,并结合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进步,在图示描述的基础上配上简单的文字,进一步提高描述能力。

在学习《种一棵植物》时,我发放大蒜和记录本给学生带回家,他们拿到大蒜特别庄重,责任感油然而生。对种植观察记录要求、格式也听得特别仔细认真。这一课种植图示记录需要学生至少坚持六周,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而深远的。我预设了6周,分二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1~4周),由学生和家长配合完成,学生负责把观察到的大蒜的变化口头讲述给家长听并用图示的方式记录,家长帮忙文字记录和为大蒜拍照;第二阶段(5~6周),学生负责把观察到的变化口头讲述给家长听,开始尝试自己用拼音或文字记录,并配上图示描述。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描述能力、图示描述能力和文字描述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不知不觉中他们竟收获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科学创意本,真是一举多得!

有句话说得好: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与学生一起,坚持每周进行收发、批改、点评他们的记录本,提供平台给他们展示交流种植记录。一次次的展示交流,内向的学生变得大胆开口了,说话欠流利的学生也变得流利了,口头描述能力在不知觉中提高。一学年来,我陪学生走过了“由帮到扶”的过程,学生的记录更是越来越出彩,能力强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科学创意本了。翻阅着学生们的科学创意本,从家长代写到他们拼音文字混写,从寥寥几句到长长的一段文字,从简单一幅画到有故事情节的科学连环画,从歪曲幼稚的书写到工整有力的书写,学生的描述能力远远地超过了我的预期设想,他们的进步真让人惊喜,他们的蜕变更是让人感动!

掌握一定的科学描述能力只是科学目标里的一个小目标。只要我们在学生学习科学的道路上,多洒点阳光,多想点法子,就一定能为学生推开一扇明亮的科学之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S].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克莱尔·沃克·莱斯利.我的自然笔记[M].中信出版集团.

猜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探索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