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强中职生生命教肓的研究与探索
2020-06-29李玉帅
李玉帅
摘 要: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也是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一年;2020年,更是全体国民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新开端。疫情当前,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中职学生工作处副主任需要借助疫情相关情况的介绍和讲解引领学生参与生命教育活动,并借此建立学生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关键词:抗击疫情;中职;生命教育
疫情当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应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对于中职学生工作处的副主任而言,这也是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节点——从疫情的来源和情况追踪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疫情爆发的可能性,并借助教育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尊重大自然、尊重野生动物、尊重人类生命的意识;副主任可以从自我防护角度对学生们实施生命教育,以期在帮助学生们掌握正确防护方式的同时,促使学生建立珍惜自己的生命、珍视他人生命的能力;副主任还可以借助未来的展望为学生们注入信心,并借此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生命的品质和素养。
一、抗疫情况追踪:建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新冠病毒的来龙去脉和发展现状,副主任可以在校园的各个年级网络群中进行抗疫情况追踪报道,并以理性的眼光、科学的判断给予学生最为直观的科学知识。同时,当学生理解了疫情的来源和发展现状之后,学生们将会对于食用野味的人产生谴责之情,对于大自然及野生动物产生敬畏和尊重的意识。
笔者为了对校园中各个年级的学生们实施生命教育,就在网络群中发布了《SARS、MERS和新冠病毒的来龙去脉》《新冠疫情发展现状》等文章请学生们阅读,并要求学生们在阅读完成后写就一篇五百字的阅读感受。学生们经过详细的阅读和欣赏,纷纷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使用word发放到了笔者的邮箱当中,而笔者也确实在阅读中深有感悟:有的学生了解了这三种病毒的同源性与异同,并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了我们避免遭受病毒侵袭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远离这些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有的学生通过文章阅读感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尊重生命的人去使用野生动物;还有的学生表示正是人类对于大自然中生命的不尊重,导致大自然使用病毒来进行反扑……每一位学生都在阅读中完成了新冠病毒的科学认知,并在阅读中建立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自我防护教育:建立珍惜生命的能力
副主任需要在网络教育中向学生们传递自我防护教育,以期帮助校园中所有的学生都建立特殊时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进而促使学生们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们在保护自我生命安全的同时建立珍惜自己的生命、珍视他人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如笔者会结合新冠病毒流行期间自我防护的相关文字知识在校园各年级的网络群中进行传播,并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自我防护教育。同时,笔者还结合当前出现的不同传播方式对学生们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讲述,以期在帮助学生们了解新冠病毒传播方式的同时为学生们敲响自我保护的警钟。最终,笔者通过直播过程中的互动发现学生们已经通过了解掌握了疫情下自我防护的方法,并表示一定会积极向自己的家人普及自我防护知识;还有的学生在互动中呼吁大家没事一定不要出门,这不仅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是珍视他人的生命安全。可见,学生们在笔者的鼓励和引导下切实建立了珍惜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三、未来展望引导:建立热爱生命的素养
即使疫情当前,我们依然不能够丧失对于未来的信心。因而中职学生工作处的副主任需要借助未来展望教育帮助学生们建立抗击疫情的信心,并鼓舞学生们的士气,进而促使学生们与抗战在一线的英雄们“同仇敌忾”,以智慧、勇气对抗病毒、以热爱生命的品质和素养珍惜未来生活。
笔者会结合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官媒中发布的疫情最新动态每天在校园网络群中进行发布,并希望借此帮助学生们了解当前的有利趋势。重要的是,学生们将会在笔者的直播过程中建立抗击疫情的信心,又会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不盲目自大,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严谨的做法展示自己对于生命的热爱。最终,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在疫情结束后拥抱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感恩所有为抗击疫情做出努力的英雄们……可见,展望未来不仅能建立学生们对于当前情况的理性认知,还能促使学生们建立热爱生命的品质和素养。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工作处副主任,不仅需要管理学生们日常的校园生活情况,还需要结合社会时事对学生们实施道德品质培養——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副主任需要帮助学生们建立自我防护的意识、具备珍爱生命的能力,并能够以理性、科学、前瞻的态度对待生命和未来的生活。因此,副主任可以借助抗疫情况的追踪、自我防护教育的开展和未来展望的引领亦步亦趋地帮助学生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切实帮助学生们建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的品质和素养。
参考文献
[1] 桑林峰.在抗疫中收获成长和进步[N].解放军报,2020-02-26(6).
[2] 鞠玉翠.把抗疫当作一场人人都要作答的考试[N].人民政协报,2020-0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