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学生劳动教育
2020-06-29荀大勇
荀大勇
摘 要: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存在意识弱化、实施片面化、内容单一化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锡山中专紧扣劳动的核心素养,通过生活中培养劳动习惯、生产中倡导工匠精神、服务中发扬奉献精神等系列措施,积极进行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中职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曾几何时是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对高考的聚焦,劳动教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巨婴”言行,一次次冲击我们的价值观时,才发现缺少劳动底色的教育是那么的不健全。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相比于普通中学,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但生产劳动也不能完全替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作用,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意见》,要求中职校开设不少于16学时劳动教育必修课,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意识弱化[1]。当下,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高科技产品,享受轻松的生活,追求安逸的工作环境,部分家长认为劳动就是低人一等,劳动就是改造,这些观念的存在造成年轻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阵地,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不足,中小学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师资,是一普遍现象,职业中专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劳动课程被专业课取代成了不争事实。
(二)实施的片面化。新时代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劳动教育是通过劳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但一些学校存在劳动和教育分开实施的现象,造成只有劳动没有教育,或是只有教育没有劳动的现象,显然片面化的劳动教育,并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并不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劳动教育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2],有些学校错误的将劳动教育理解成了打扫除,每周一次的卫生检查和评比,只是生活劳动的一部分,中职学校应该利用职业的特性,充分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劳动中体验快乐,健康成长。
二、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要想改变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需理清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国家最近出台的相关文件可知:劳动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劳动技能,而是树立劳动精神,不是培养劳动者,而是树立有担当的接班人,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观、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如何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我们以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锡山中专)为例,探索劳动教育在职业学校的有效开展。
(一)生活中培养劳动习惯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只有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锡山中专利用校内资源,将绿化带分包给各班级管理,学生主动施肥、修剪、保洁,对花草树木爱护有佳;轮流安排学生到食堂参与劳动,体验师傅们的劳作,学生对工人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家庭作为生活劳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也具有极具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求学生假期做家务,学做菜,感受成功的同时体会父母的艰辛。我们还邀请劳模进校园、观看劳模先进事迹影片、校园艺术节展示技能作品、劳动成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生产中倡导工匠精神
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高低决定他们将来是否胜任岗位工作的需求,但技能劳作也是需要反复练习和不断提升的,锡山中专为了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对专业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案例提高学习兴趣,实训教学中运用企业标准提升技能水平,为了提高生产劳动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编制了生产实践手册、教学目标、考核标准,学生毕业前,就业处还集中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劳动、创业的讲座,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这些立足于岗位需求的生产活动,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德。
(三)服务中发扬奉献精神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不但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样也为社会提供物质积累,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正确的劳动观和奉献精神。锡山中专通过志愿者形式,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帮助弱势群体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市、区组织的“职教宣传周”,对大众进行设备免费维修,走进公开场所,开展“学雷锋”活动,学生在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升华了思想、提高了担当和奉献的优良品质。
總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不能被忽视的,职业技术学校劳动教育要改变错误的认识,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探索劳动育人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赖林琳.“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20(12):180-18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