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2020-06-29王美龄
王美龄
摘 要: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学内涵时,文学鉴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文学鉴赏过程中,“知人论世”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一个全方面的姿态来帮助读者正确认识。
关键词:文学鉴赏;知人论世;作用
“知人论世”这个理念是由孟子所提出,其本意是想要表达“尚友”,但是还是能够在文学鉴赏上发挥作用。在“知人论世”的知人就是对文学作品的作者思想、生活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作品,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但是,“知人论世”也有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如果文学含义和人自身的品行不一致,那么就无法保证文学鉴赏质量。另外,还有一些人容易误解作品自身所表达的含义,这些都会影响到文学鉴赏的质量。本文就对“知人论世”对文学鉴赏的作用进行分析,为文学鉴赏提供相应参考。
一、文学鉴赏中“知人论世”的作用
(一)有利于让读者认识作者
对于生活来说,相同遭遇的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各不相应,处理的方法也不相同。就以我国古代苏轼和柳宗元来说,都有着远大的志向,但是同样在仕途上都遭受打击。而这两位诗人都利用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想要在自然环境中找到发泄口,慰藉自己的心灵[1]。纵观苏轼和柳宗元的山水诗词,《赤壁赋》和《永州八记》来看,苏轼更想表达的是豁达、乐观的情感,而柳宗元想要表达的是孤单、失落的情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两位作者的家庭、社会、遭遇都有所不同。
从家庭方面来看,柳宗元的家庭并不美满,自己并没有留下子嗣,而且配偶很早就去世,没有家人的柳宗元显得格外凄凉。而苏轼就有所不同,与妻子始终在一起,并且即使在落魄时还有弟弟等家人的陪伴,及时在仕途上受到打击,有着家人的帮助,苏轼并没有过于悲伤。而从社会上来看,柳宗元是因为改革而导致,并且没有朋友愿意帮助柳宗元,而苏轼在政治上遭遇不幸时,却有着朋友的帮助,并且不管是谁都没有因为政治上的打击而不尊重苏轼[2]。所以,苏轼的处境就要比柳宗元好很多,在心灵上有安慰。从个人性格方面来看,柳宗元名利心较强,虽然了解佛学,但是却不能够因为佛学放弃名利,这样也就导致无法真正解脱自己。苏轼懂得儒道佛三家思想,经常将这三家思想融会贯通,以乐达的心态看待事情,对于政治的认识也比较看开。因此,我们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然后再去品味作者的作品,就能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真实含义。
(二)有利于读者把握作品传达的内涵
文学作为一个时期的重要产物,能够直接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内涵。而通过对“知人论世”研究也能够发现,“知人论世”对于人们有着一定的影响,让人们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能够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更好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这一方面也就能够看出,“知人论世”能够有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作品想要传达的内容。而当人们想要掌握作品内涵时,就不能够离开作者所在的那个时代,通过“知人论世”就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含义。例如,著名诗人李白之所以在自己的诗歌中有大量赞美祖国山河的内容,这是因为所在的唐朝极为兴盛,唐朝的繁荣让文人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3]。因此,李白的诗歌就表达自己自豪、自信的想法,追求自己想要的人格品质。李白生于盛世,所以并没有经历过过多的苦难,这样也就无法写出居思维安的想法。相比之下,杜甫就显得苦难的多,杜甫在当时的那个时期经历“安史之乱”,亲眼见证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时刻,所以在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出当时百姓的悲惨生活,作品能够更加显现出浓重、悲凉的内涵,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真实反映出人们当时的状况。而且在这其中杜甫也强烈的表达出自己担忧的思想,对于当时的现状表示可悲,是时代创造杜甫,而杜甫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这个时代。杜甫时期的亲身经历让杜甫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却不得志,只能够将情感抒发在诗中。在唐朝这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阶段造成不同的人物,在繁盛时期出现诗仙李白,在凄惨阶段出现诗圣杜甫,以作者时代为基础进行考虑,就能够更好地了解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含义。而且从这样的情况也就能够看出,不同时期作者的感受各不相同,因此在诗中想要表达的含义也就各不相同。
(三)有助于还原真实的作者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想要能够真正了解作品,那么利用“知人论世”就可以获得。例如,李清照的生活变化就直接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在早期李清照的作品能够表达出自己生活的美满、舒适,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在这个阶段李清照并没有经历过过多悲惨事情。而在李清照的后半期,因为国家衰败、流离失所,导致李清照的想法也有所改变,其作品中大多都是孤寂、清苦的内容,相比于之前有很大变化。通过周围环境的变化,导致作品的内容也有所变化。“知人论世”的方法就能够为读者展示出作者不同的性格,让作者的形象更加鲜活。因为人们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不同时期的境遇所能够创造出来的作品也就有所不同,通过“知人论世”有利于帮助我们展示出真实的作者形象。
二、文学鉴赏中“知人论世”中的问题
(一)人品和文品不一致
在正常情况下,作者的人品就代表着作品的文学作品,但是也有不一样的情况。例如,潘岳在《闲居赋》中想要表达的是自己隐归山林,不问世间一切事物,但是其實了解潘岳的生活就能够发现,潘岳在创造完这个作品后,并没有隐居,而是积极的在官场上表现自己,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也正是因为潘岳作品的问题,元好问就对潘岳提出疑问,其认为如果自己作品都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那么很难能够从作品中看出为人。在这过程中,如果读者利用“知人论世”来对作品进行鉴赏,就很难看到真正的作品意义。所以,当人品和文品不一致时,“知人论世”就很难发挥作用。
(二)曲解作品本意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不能够过度深入研究作品含义,这样可能就会曲解本意。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想要表达的是爱情理想,但是后续人们却认为这是赞美一个人的品德。又比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寂寞、空虚的意思,但是却被曲解成认为这是爱国情怀,这是不符合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含义。温庭筠本身只是一名文士,并没有远大抱负,怎么可能有着写出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作品。所以,如果过度解读作品内容,不仅无法真实的了解作品的含义,还会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还有一些人在了解到“知人论世”存在的问题,便过渡向文本方面研究,这和我国的“知人论世”方法正好相反,将所有精力都用到对作品形式上的研究,也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文学鉴赏中“知人论世”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这其中人们也不能够过度的从“知人”方面研究,也不能过度的讨论“论世”,只有全方面的了解作者本人,并且能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学作品。而且对于“知人论世”来说,只是文学鉴赏中的基础,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其它文学鉴赏方法,真正的获取到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体验到文学作品中的美。
参考文献:
[1]王江红.“知人论世”:中国网络文学本土化研究的方法与路径[J].理论月刊,2019(09):86-93.
[2]张丁予. “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
[3]李亚静.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赏评方法——“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