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内容理解的“三级阶梯”

2020-06-29夏家亮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夏家亮

摘    要: 语文阅读理解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一是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的主题、线索等;二是要从局部分析所选的材料,归纳段意划分层次等;三是要从细微处分析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建立起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文章    内容    理解    三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一接触阅读理解就犯怵,不知道如何是好。一方面与他们的心智发育水平和知识储备有关,另一方面和教师平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有关。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是我们决定不了的,只能被动接受,但可以加以引导。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法训练,我们是占主导地位的,可以积极主动地作为。某一阶段学生需要些什么阅读理解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他们就是了,这个做起来比较容易。难点的是思维方法训练,一是教师有没有这个意识,二是选择什么样的思维方法进行训练才是更有效的,三是能否长期坚持使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只要有这种意识,找到适当的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取得较好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对阅读理解的思维训练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对内容理解的“三级阶梯”法就是一种可行的阅读理解的思维训练方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级阶梯”法是指一篇文章可以从三个层级理解它:第一级是整体层级的篇章,第二级是局部层级的段落,第三级是细微层级的词句。第一级阶梯是基础,第二三两级是第一级的延伸和细化,反过来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第一级,因此,这三级之间是互相联系、彼此依托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师生就会受益匪浅。

一、内容之整体层级

面对一篇文章,我们最先感知的是文章的内容。文章阅读的一般规律是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即要有整体阅读观),看它写了些什么,然后判断这些内容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精神、观点、态度或立场等,即主题(有时候也叫中心、主旨等),我们常说的“文以載道”其实就是讲的这个。主题虽不是文章内容整体层级理解的唯一方面,但是文章内容整体层级理解的最重要方面。“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1](179)。

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呢?有一些方法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一是抓文章的主旨句。主旨句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常常能够直接提示一篇文章的中心,因此,找主旨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出现的位置一般多在文章结尾部分,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如叙述类文体结尾的抒情、议论部分。有的主旨句出现的位置也可能在开篇,起到总领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如议论性文体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部分。除以上两种情况外,主旨句出现在其他位置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这种概率要小得多。因此,找主旨句时候找大概率的情况,找不到再看小概率的情况,都找不到再用其他办法。二是要注意文章标题和注释对主题的概括或提示作用。一般而言,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正文是对标题浓缩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们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标题窥视文章主题。有的课文下面还有注释,揭示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动机等,这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因为它可能直接暗示我们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如《白杨礼赞》,从标题看我们知道作者是要赞美白杨树;从课文下面的注释看,我们知道作者要赞美的不仅是白杨树,更要赞美白杨树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因此从中不难概括出作者要赞美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及精神这一主题。三是采用逐段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出主题。这是一种在刚开始时比较费时费力的方法,效率也不如前两种高,但在前两种办法不好用的时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方法。当然,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熟练程度的提高,效率自然会提高。这种方法的做法是先概括出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将表明同类意思的连续几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大的意义段,表明一个大的意思。合并自然段为意义段的原则是要连续的自然段且表明的是同类意思才行,不连续的自然段和不同类意思是不能合并为一个意义段的,只能另外归纳。一个自然段本身就是一个意义段的情况也是有的,合并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做。这样不停地合并归纳,可以概括出几个大的意义段,再从这些大的意义段中归纳概括出主题。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要在平时多训练才能让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学生一旦掌握这种方法后,对于比较长或比较复杂的文章,分析概括主题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从容,而且对段落层级的理解也会大有帮助。四是利用文体特点归纳主题并将之具体化为文字。文章主题归纳出来后,常常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不同的文体在表述形式上却有所差别,可以为我们归纳主题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叙述类文体,主题的归纳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本文通过对……记叙,表现了(文中人物)……的感情(思想、品质等),或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赞美、批评等);对说明类文体:本文介绍了……事物(事理)的……特征,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思想、态度等);对议论性文体:本文以……为论据,采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阐明了作者……观点(立场、看法等;)对散文类文体,虽选材比较灵活自由,但无非是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议论等方面,参照前面不同文体的归纳主题的形式,概括出散文的主题应该不是难事。在平时练习中,可以要求学生将主题完整地写出来,这也是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在考场上因为时间关系,可以不必写得完整,用一两三个关键词把主要意思写在草稿上即可,避免突然忘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归纳主题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化,其实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只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概括出的意思简洁、快速地表达出来,这在争分夺秒的考试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现在在练习和考试中几乎见不到直接让学生归纳主题的题目,但我们通过分析阅读理解的题目发现,很多题目的解答都是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为前提的,若不知道文章的主题就会使答题失去方向感,从而不易正确作答。因此,概括主题不是不考,而是换了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来考,这是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不能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掉以轻心。现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淡化划段和归纳主题教学,强调学生个体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我认为这是不大妥当的,因为它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不利的,因此应当二者兼顾,不可偏废,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引起重视。

文章整体层级的理解除了归纳主题这一最重要的方面外,还有思路、线索等让学生理解掌握。尤其是线索的几种表现形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品、感情、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类文体)、逻辑思维活动(议论类文体)等,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可以做线索,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文章里的线索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二、内容之段落层级

内容方面第二个层级的理解是段落,最主要的是理清各段的主要意思。各自然段意思的归纳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有中心句的直接抓中心句,这个比较简单。二是没有中心句的要逐句归纳概括,这个稍微麻烦点,但也比较有效。具体做法:首先看各句的意思;其次将表达同类意思的连续几句归纳为一层,不同类意思的连续几句另外归纳,同时解决了自然段内部层次划分的问题,一举两得;最后合并不同层次的意思,归纳出该段段意。这个和上文介绍的归纳意义段的方法类似,在平时教学和练习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因为考试中有时会出现类似的题目。大多数时候,段落是没有中心句或没有明显中心句的,因此掌握这种方法,形成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意义段意思的归纳上文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重复。意义段归纳出来了,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就水到渠成了。

无论是归纳自然段的段意还是归纳意义段的段意,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集中。一段文字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二是完整。所谓完整,就是说一个段落里要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2](104)。也就是一段一意,表意完整,这是归纳段意划分层次时应该把握的原则,否则把不同意思的段生拉硬扯地归并在一起,容易造成层意不清、层次错乱等错误,这个一定要牢记。

段意的归纳,段落层次的划分,有时候可以利用文体特点助我们一臂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可以据此把一篇小说分为四个大的段落;再如说明文,说明文一般按引出说明对象,介绍说明对象特征,表明作者看法的思路结构文章,我们可以据此把文章分作三个大的部分,说明对象的特征里,又可以根据特征的多少再划出几个小层次,等等。也就是说,对于段意的归纳、段落层次的划分,要让学生既掌握一些通用的方法,又结合具体文体掌握一些特定的方法。这些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逐步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并最终形成归纳段意、划分层次的能力,无疑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这样学生无论是回答提问,还是在练习或考试中,就有了思考的方向,不至于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段落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段落需要注意。如总起段、总结段、过渡段、独字独句段、引用段、排比段等,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往往有不同于其他段落的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另一种比较特殊的段落和文体有关。一般来说,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是某种文体,如以叙述为主的是记叙文,以议论为主的是议论文。但有时候一种文体中夹有的其他表达方式却另有不同的作用,这个也是不能忽视的。例如记叙文中的议论段,不需具备论文的三要素,它对表达文章主题或者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往往有直接点明的作用,不需要我们从叙述中体会归纳;再如议论文中的记叙,不像记叙文那样把记叙的几个要素体现得很清楚,只是概括交代事情,主要起到引起下文议论的作用或者说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因此,在教学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要向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知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思考、如何作答,进而提高理解能力。

三、内容之词句层级

内容方面第三个层级的理解是词句。词句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就是通过这些最基本的词句汇聚而成的,对词句的理解是不能离开整篇文章这个大环境的。离开了具体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句,不仅无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能曲解文章意思,这是要注意的。例如,说人长得标致,是在赞美别人,但在鲁迅的《藤野先生》里,写樱花下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的“标致”不仅不是赞美,反而是一种嘲讽,显然和我们平时对“标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强调这几者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割裂开来看。

一篇文章的词语很多,我们不可能对每个词语都仔细地加以分析理解,也没有这个必要。那么,在教学中要着重对哪些词进行深入理解呢?一般来说“那些在语句中富有表现力的中心词,统领全文的关键词,概括段意的重点词,浓缩主题思想的凝聚词,以及意义深邃的哲理词”[3](159),都是我们重点关照的对象。另外,对一些有特定作用的修饰限制词也不能忽视。

对于词语的理解,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练习、考试中经常遇到。学生的烦恼在于碰到这类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怎样着手回答,为此可以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回答这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回答时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上作答,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例如,问《背影》中描写父亲爬上月台时的三个动词“攀”“缩”“倾”有何作用?答题思路可以这样:先说这些词写出了什么内容(或先解释这个词本来是什么意思,而在句中又是什么意思,或这个词在句中起什么作用等,视情况而定),接下去说表明了什么,最后说表达上取得了什么效果。即:这三个动词描写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过程和爬上月台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使父亲的背影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细腻感人,有力地表现了中心。这样,学生如果掌握了理解词语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就会游刃有余,如果能举一反三那就更好了。

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是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留心的呢?通常这些句子是需要留心的:能体现文章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的句子,寓意含蓄、富有深意的句子,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有特点、有表现力的句子,句式上有特点的句子等,這些句子在表情达意时往往有特定的作用,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忽视,经常受到出题人的青睐。

我们遇到句子理解该怎么办呢?基本思维方法是:首先看这个句子用了什么写法(包括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等),然后看这个句子写了什么内容,再看这个内容表现了什么,最后说它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效果。这样,在回答句子理解的问题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例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一句,这句的重点是最后一个分句,是一个动作描写(表达方式中描写里的一个小类);写了什么内容呢?写胡屠户把口水吐在了范进的脸上;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胡屠户对范进的蔑视;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呢?把胡屠户对范进的凶相(或鄙视)刻画得入木三分(或非常形象)。这样,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比较到位了。这其实就是在练习或考试中遇到的语句赏析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有的同学面对语句赏析时不知道如何有条理地回答,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答得比较零乱,关键是没有掌握好答题的思路。掌握好了答题思路,不仅知道该怎么答,而且能答得比较有条理,故掌握好语句理解的思维方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时候让你赏析一个句子,但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等方面都找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眼光转向看这个句子中有没有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如果有,可以从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这个时候可以用上面讲的词语理解的方法。如果连词语用得好这一条都用不上,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仍然有办法,就是看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词语这几样中,哪一种相比之下表现得更突出一点,就选这种分析作答。因此,我们在进行语句的赏析时切不可太机械,在大的思维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更灵活些。如果能触类旁通到对语段,甚至篇章的赏析,再好不过了。

总体来说,这些是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供一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一篇文章可以从整体的篇章到局部的段落再到细微的词句这样一个思路分析理解,逻辑比较清楚,知道可以分几步走,每步该怎么走。一旦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杨为珍,主编.写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陈毛美,郑蓉芳,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理解文章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