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模式的探索

2020-06-29徐占吉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资源共享

徐占吉

摘    要: 近年来,我县通过建立农村学校教学点,保障了偏远地区孩子就近入学,但同时出现了师资不足等问题。现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契机,借助专递课堂,积极探索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新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共同体学校共享,逐步构建了信息化支撑下的“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弥补了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专业课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等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全县优质资源服务能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专递课堂    资源共享    均衡发展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有边远的山区,且交通不便,全县近50%的学校乘车到县城要1个小时左右。近年来,高台县通过建立农村学校教学点,保障了偏远地区孩子就近入学,但受地域条件、人口数量等因素制约,存在班额小、条件差、师资不足等问题,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学科专业教师短缺现象普遍。

为此,高台县根据突出问题和发展导向,狠抓“三通两平台”建设,建成了主干为千兆的教育城域网络和校园网络,构建了满足县域内网络互动课堂等大流量数据流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全面落实“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的战略部署,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契机,借助专递课堂,积极探索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新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通过城域网的“专递课堂”“互动课堂”“网络教研”“直播课堂”“点播课堂”“远程会议”等功能,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共同体学校共享,逐步构建了信息化支撑下的“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與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城镇学校同上一堂课,弥补了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专业课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等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全县优质资源服务能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全面优化专递课堂建设环境

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效解决县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农村教育质量偏低等现实问题。按照“预留一些”“奖补一些”“自筹一些”的思路,每年将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15%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高台县教体局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各项信息化专用经费和“改薄资金”率先用于设备购置,先后投资800万元,分三期建成县域教育城域网络,为全县中小学及教学点之间搭建了一条专用“信息高速公路”,所有中小学及教学点都实现了光纤接入,并升级成千兆校园网,形成了集中管理、统一出口、流量动态调配的网络运行模式,主干万兆、千兆到大楼、百兆到桌面的网络架构,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双覆盖”,为县域内平台的搭建和大流量信息流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成了县级视频资源中心和远程课堂互动平台,实现优质资源通达全县每一个教学班级,为专递课堂的推进提供了环境保障。

在城区中小学全部建设了全自动录播教室,加装了多点实时双向音视频互动设备和软件,与课堂互动系统进行了对接,教室任何位置、教师桌面的音视频信号均可自动传递到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并为所有农村中心校各配备了一间远程互动教室,安装了全自动跟踪摄像机、全向拾音器、混音器等设施。在教学点所有教室均配备了触控一体机,切实保障了“专递课堂”的高效实施。

建成覆盖县域内所有教育单位的教育城域网;建成全县范围内的精品课堂及优质专递课堂系统及县级资源中心、县级教育公共管理和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通达到全县每一个教学班级。全县基本完成“三通”建设,全县教育系统办公、政务处理、学籍管理、校园监控等全部实现信息化,为专递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逐步探索专递课堂推行模式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专递课堂”建设,结合本地实际,通过阶段研讨、改进方法、更新模式,探索出符合县域实际的三种专递课堂组织模式:“1+N”同步直播专递课堂(N≧2),“1+N”互动专递课堂(N≦2),“1+N”互动网络教研,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因学科教师缺乏而开不齐课、上不好课的问题。

模式一:“1+N”同步直播专递课堂(N≧2,城区辐射乡村教学点,文字互动,重难点,半常态化)。指1所城区学校通过专递课堂辐射N所农村中心校或教学点,城区学校课堂与农村学校远程同步,城区学校教师组织学生现场授课,农村学校辅讲教师组织学生远程接收同步资源,教学同步进行,接收方的教师角色由执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由于辐射的点比较多,不能进行音视频实时交流,教学中主讲和听讲课堂可以用文字互动,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采取这种模式的原因是城区学校资源虽然相对优质,但班额比较大,音视频交互会影响城区学校正常课堂秩序,城区学校授课教师无法兼顾远端学生。这种模式的专递课堂主要在一些基本能开全音美课程,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学点开展。我县这种教学点数量相对较多,如2017年,全县有24个教学点,音、美学科教师都是非专业且年龄偏大的教师。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先期调研、根据教学点实际确定需要开展专递课堂的教学点、年级和科目,然后由对接教师共同讨论制定本学期本科目中的重、难点课节,有选择性地开设专递课堂。

例如,在制订专递课堂的教学计划时,教育管理部门会预先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摸清乡村学校、教学点的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兴趣活动等科目的教师短缺情况,统计各教学点教师擅长与薄弱的方向;与此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会实地考察各个教学点的音乐、美术学科教学条件,根据教学硬件设施的丰富程度进行分组,如音乐学科教学需要用到的器乐数量多少便可为一种分类标准,拥有器乐资源丰富的教学点与不具备器乐教学条件的教学点会被划分至两个小组,并根据实际情况与中心学校教师形成帮扶结对或者走教支教;教育管理部门会对各个教学点的音乐、美术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考察,根据教师的教学理论掌握情况、实际教学能力等进行分组,如具备音乐、美术专业背景且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与不具备专业背景,只是临时兼任的教师将被划分到不同小组。在将各个教学点划分至不同小组后,直播课程的对象可更具针对性,不必每一次直播课都同步所有教学点,各个教学点只需选择真正需要的课程参与学习即可。通过精简辐射点的方式,直播课程的组织更加灵活,课堂互动更加有序。

模式二:“1+N”互动专递课堂(N≦2,中心辐射教学点,音视频、桌面及答题互动,按大纲开设,常态化)。指1所农村中心校辐射1—2所辖管教学点,农村中心校与教学点之间按照国家规划教材教学大纲开展常态化的“专递课堂”,补齐教学点教学短板。这种模式主要在无法开设音、美课程的教学点开展,2017学年,全县有这样的教学点12个,有的无法开设音乐课、有的无法开设美术课,由农村中心校分年级负责音乐和美术课程进行“1+1”或“1+2”专递。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主讲课堂和听讲课堂能够进行音、视频、桌面内容及学生答题情况的实时互动交流,主讲课堂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听讲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且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因N≦2,且中心校班额相对比较小,所以不会影响主讲课堂正常教学秩序,克服主讲教师无法兼顾远程学生的缺点;因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大部分分配到了乡村,所以中心小学相对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再加上与教学点同属一套领导班子,便于组织、管理、督导和教师的自行调整,而且主、辅课堂同属一个乡镇,作息时间同步、教材进度同步、课时安排同步,便于常态化开展专递课堂。

模式三:“1+N”互动网络教研(区域网络教研,音视频互动,按需开展,每学期3—4次)。主要是城区学校通过网络教研带动农村中心校,由1所学校承担教研课题的主要执行者,组织学生示范授课其他N所学校组织同学科教师远程观摩,然后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专递课堂形式参与教研主题的研讨交流,为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现行的样本和案例,让教研有目标可研、有问题可研、有實例可研,进而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三个场景,三种模式,按需专递,通过专递课堂,乡镇中心校帮扶教学点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网络教研,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学校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专递课堂与网络教研组成有机共同体,协同发展,共同提高。在这一完整体系下,区域内教师借助互相学习的机会,可以实现共同进步,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随之更加公平。

三、网络教研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调课难、集中难、活动成本高、现场观摩影响教学、农村教师缺乏话语权、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合作少等缺陷,依托县域远程课堂互动平台和互动终端,通过城乡远程双向视频说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交流等方式,由教研部门做组织安排,电教部门做保障服务,让农村学校教师远程实时学习、观摩城区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城区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成果显性化,为农村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范例,为校本教研、区域学科教研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样本,凸显了区域教研的低成本、跨时空、广范围、高效率、齐参与等特点,实现了城乡师生同上同听一堂课和在线研讨的网络教研。

以往的教研活动若想扩大教师范围,需要提前数周准备,不仅要整合教师的授课安排,更要克服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因素,大型的教研活动往往兴师动众之后只能取得较微弱的功效,并且一个学期内无法多次开展,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作出实质性贡献。网络教研活动的诞生前所未有地克服了原本的一系列难题,由于网络教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让区域内所有同科目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音视频双向交流技术,让所有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远程演示、远程观摩,不仅涉及的人员广,而且节省了来去的时间和费用,让教研活动有抓手、有针对性,人人都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人员,有效提高了城乡教师的教学水平。网络教研以高效、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绝对优势,彻底改变了教师的学习与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强有力地破解了农村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学点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受限的难题。

网络教研与专递课堂组成有机共同体,教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既统一又独立,形成了有机的研、教共同体,在城区学校、农村中心校、教学点之间搭建了优质资源共享的“立交桥”,缩小了城乡之间、校校之间的距离,解决了麻雀学校小班额教学问题,从而带动了全县教学水平共同发展、同步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专递课堂建设,使课堂不再局限于学校,学校围墙已不复存在,不论城区还是偏远山村学校的师生都可通过网络实现面对面交流互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优秀的师资力量,让多个校区打破空间的约束,共同分享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为推进全县教育发展特别是带动基层学校、实现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为高台县边远乡镇学校教育带来了一路精彩,点燃了教学点改革创新的活力和希望,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共享,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

[2]张巧玲,姜明玉.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2):51-53.

[3]张晨婧,焦建利.基于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在线辅导教学交军策略[J].开放教育研究,2014(06):95-102.

[4]付德荣,章慧敏.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4-95.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