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06-29李丽潘宠娟
李丽 潘宠娟
摘 要: 新时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和运用。当前,要创新红色文化开发运用思路,探索红色文化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径,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这段渠,种好责任田。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教学思考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着独特作用,是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历史和鲜活教材。这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新时代加强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1.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融入力。
陈万柏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一书中指出:“文化具有融入性强、影响持久及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1]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寓于红色文化之中,会使枯燥的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蕴藏于每一个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生命密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战争年代形成的长征精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革命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这些精神和实物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都以不容置疑的史实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无论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大学生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提高大学生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都可以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真实的教育素材。因此,通过发掘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让新时代大学生与红色革命史实对话,感悟红色经典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更增添了红色文化无法复制的本色魅力。
2.有利于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全面影响,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长为自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时代新人。比如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扩展教学时空,将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创新实践教学。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促使新时代大学生把一定的社会要求内化为品德素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内化为终身课题。
3.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价值观。
“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红色文化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本质,能够筑牢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努力与追求,补足大学生“精神之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背景下唱响红色主旋律,在多元文化思潮中把握方向,使新时代大学生经过红色文化的熏染,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形成全民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路径策略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开发并丰富实现路径。陈九如、张烊烊在《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逻辑理路》中指出:“创新方式方法拓宽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是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的使然路径。”[3]为此,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特色的教学内容休系;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起来、“亮”起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起来。
1.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使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一方面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深入发掘其时代价值,创造性地进行提炼和提升,思考如何将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传递给学生,并外化为自身行为,形成特色的教学资源体系。课堂教学是红色基因发挥育人价值的主渠道,要大力发掘红色资源,将其充分与课程设置相结合,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新时代需要红色文化,同时,红色文化并不是过时的、静止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递出红色精神的时空生命力与时代特征,如,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精神,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的中国精神等,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才能焕发生命力,满足新时代大学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使其产生共鸣。
2.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养分的主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激活红色文化?转化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食粮,需要从整体上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大胆整合教材内容,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找准各门课程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从不同层面展开对红色文化的解读。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侧重红色文化资源中革命先辈的高尚人格及日常生活中的认同与践行,培养大学生珍惜历史机遇,胸怀中国梦、坚定理想、勇于担当的信心,立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侧重红色文化资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使大学生为其他几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哲学基础;又如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侧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维度,使大学生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再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侧重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根基,使大学生能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现实问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鲜活教材,感染力是书本不可比拟的。
3.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极大地改变了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利用网络平台创新红色基因的传播形式,通过校园网和移动互联网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微博、QQ、微信等学生常用的网络形式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平台。
三、探索新时代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1.传承红色基因:体验式实践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越大。”[4](301)高校可以与当地的红色资源单位合作,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接合起来,组织广大师生到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进行实地学习体验。青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且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学习动机更容易引导。因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大学生进行革命圣地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如井冈山推出的“六个一”活动,即“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活动[5](183);将红色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同身受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教育价值。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带学生到都匀市三线博物馆参观学习,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讲好红色故事:宣讲式实践教学。
如何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把红色故事讲深、讲透、讲活,韩玲、李正兴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一文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三个结合”,注重“三个要点”,创造“三个条件”[6]。其次,要营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3.融入红色经典:视听欣赏式实践教学。
红色视听资源,主要包括与红色题材相关的影视、音乐、美术、诗词等红色艺术资源。如:红色革命时期的电影、电视剧,利用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写观后感或举行演讲比赛等;红色音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大学生非常喜爱的教学方式,目前,全国已有十余所高校建立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基地;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根据授课班级的特点举行“唱红歌”比赛、诗词大会等,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历史的长河中,美术作品折射出了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永恒性,如吴山明的国画《遵义之春》《遵义会议》,彭彬的《地球红飘带》等,可以在“概论”课上与学生一起欣赏。另外,可根据上课班级特点要求学生自己创作绘画,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通过红色电影、电视剧、经典音乐、美术作品及红色诗词的欣赏,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悟那段烽火岁月,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从而主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4.深化红色教育:创作式实践教学。
一是聚焦红色革命题材,用新时代大学生喜爱的形式阐释和传播红色文化。如鼓励大学生创作红色话剧、红色歌剧、红色动漫、红色歌舞、红色音乐演奏会、红色征文比赛等传播红色文化。黔南师院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创红色歌剧《邓恩铭》公演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歌剧的形式不仅激活了红色文化,更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邓恩铭的光辉事迹,是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育人功能的生动实践,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模精神的具体体现。又如在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可以通过黔南的苗族歌舞等风俗更好地反映遵义当地人的生活和长征精神,更好表达遵义会议体现出来的遵义会议精神。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遵义精神、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传承是必须,创新是必然。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红色文化“发声”,让历史资源“说话”,让新时代大学生在精神滋养中传承红色基因,构筑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习近平.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3]陈九如,张烊烊.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逻辑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肖灵.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7.
[6]韩灵,李正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讲好“红色故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
本文系贵州省一流课程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项目编号:2017SYLDX0305)和校级思政课题“新时代贵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批准号:qnsy2018sz00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