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主义及小说《喜福会》中的文化偏见

2020-06-29莫玲唐慧芳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偏见东方主义喜福会

莫玲 唐慧芳

摘    要: 谭恩美是华裔美籍女作家,其成名作《喜福会》自1989年问世以来,一直拥有很高的热度。东方主义理论由爱德华·赛义德提出,认为它是一种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偏见性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本文从对东方人的偏见、对东方社会环境的偏见、对东方文化习俗的偏见三个方面,分析《喜福会》小说中体现出的对中国文化的偏见。这样,可以更具体地了解西方人对中国偏见的主要领域,剖视其中的问题,对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喜福会》    东方主义    偏见

1.引言

《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之作,小说围绕四对母女的故事展开。母亲们来自中国,不可磨灭地带着中国的文化印记。她们移民来到美国,希望女儿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却有点看不起母亲,她们鄙视母亲们蹩脚的英语、嫌弃自己的东方面容并无法理解母亲口中的中国文化。

东方主义是爱德华·赛义德的理论,主要内容为西方对东方社会历史、文学、文化的研究。赛义德认为它是一种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偏见性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本质是西方人文化上对东方人控制的一种方式。持偏见态度的西方人,被认为时常有意无意地抱有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对东方文化及人文带有偏见的理解(Said,1979)。本文从东方主义着眼,研究《喜福会》中体现出的对中国的文化偏见。通过具体的分析,了解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偏见的来源及主要领域,从而剖视其中的问题,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对推动文化“走出去”具有现实意义。

2.对东方人的偏见

正如赛义德所指出的,东方学的词尾用的是“ism”,不像一般学科以希腊文的“logus”(学问、哲理)或英文的“(o)logy”为后缀,“ism”在英语中主要指一种主义,很显然,东方学这词一开始使用就隐含着明确的意识形态性:西方人理性、爱和平、宽宏大量、合乎逻辑、有能力保持真正的价值,本性上不猜疑……而东方缺乏理性、肮脏、好色、贪婪、不可理喻、懒惰……赛义德的问题就从这样的对比与差异开始(胡,2003)。

2.1扭曲化的男性形象

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中,东方的男性处于失语的他者状态,他们的形象由西方的东方主义学者们按照自己的需要而带有偏见地虚构,为了与西方男性形成对比,东方男性成为堕落无耻的化身且被妖魔化,以此形成西方的文化霸權。

小说中,吴青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无耻之徒,他因垂涎安梅母亲的美色而将她诱奸,并逼得她走投无路被迫成为自己的四姨太。映映的前夫也是一个实打实的浪荡公子,他用甜言蜜语引诱少不更事的映映,在得到她之后仍然不满足,在外四处寻花问柳,使映映最后绝望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琳达的丈夫天余从小便被溺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小霸王。他对任何女人都没有欲求,甚至对性存在惊恐与惧怕,换言之,他根本还没成人。

东方的男性成为堕落无耻的他者,他们失去了为自己发声的机会,无法展示正面的热血形象,除了上述三个堕落无耻的男性形象外,小说中对其他中国男性形象的叙述寥寥无几,大多存在于女主角们的叙述当中。反之,文中的西方男性大多是正义上进的形象,他们不畏强权,勇于追求婚姻的自由,并且细致体贴,十分会照顾自己的妻子。

2.2沉默、顺从的女性形象

赛义德在著作《东方主义》(1979)中指出:东方主义学者们认为东方女人都是裹着小脚的、听话的性奴隶。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偏见反映,在当代中国,妇女裹脚的陋习早已经烟消云散,妇女也拥有了读书和工作的权力,越来越独立自强。小说中的中国妇女们却一味地顺从与忍辱吞生,赖于男性的强权之下。

安梅的母亲在被吴青强暴之后,并没有选择反抗而是顺从做了他的四姨太。映映被第一任欺骗感情之后毫无还手之力,一味地逃避现实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琳达小时候被迫接受了母亲给她定下的娃娃亲,嫁入婆家之后,她不仅要照顾年幼的丈夫,还要忍受婆婆的打骂与刁难。母亲们在移民美国后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过上想要的生活,她们身上所带有的中国印记与美国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小说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是顺从而被动的。这与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一辈的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相较于母亲而言,女儿们是极有主见的,她们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并且对不情愿的事情敢于说“不”。这一对比于无形中显示出了作者的东方主义思想,也构成了美国文化凌驾于中国文化之上的文化霸权。

3.对东方社会环境的偏见

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中,“东方”在经历古代的辉煌之后进入“现代”成了一位失语者,她只能在欧洲人的想象中“说话”。欧洲人赋予东方空虚、失落和灾难的色彩。东方成为被任意虚构的“他者”,被带有偏见式的思维定式所主导(王,1999)。

《喜福会》中所描述的桂林,不再是我们心中的山水甲天下的胜地,而被描绘成了因战乱而血流成河的地狱。成千上万的难民四处寻觅栖身之处,空气变得污浊不堪。人们不仅生活在空袭的恐惧下还缺少食物,只能以老鼠甚至垃圾充饥。这样战乱下的桂林依然存在贫富差距,上层社会的显贵们仍在纸醉金迷、寻欢作乐。年龄相仿的映映和琳达,一个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家中位列无锡市首富之一。家中珍宝无数,出行之时浩浩荡荡,无比气派。另一个却因为太穷养不活,从小就被母亲卖入大户人家当童养媳,受尽了委屈和打骂。拜金主义肆行,当蜂拥而至的亲戚们见到回国省亲的安梅阿姨一家时,他们关注的只有钱,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剥削自己那难得一见的外国亲戚。说到底,他们想要的是安梅带来的财富而非见到这个久未谋面的亲戚。

以上这些无一不展示了西方视野下被他者化的东方社会生态与形象。在东方主义既定的成见中,西方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方是落后的、贫穷的、野蛮的发源地。小说对中国的描写大都在过去,对美国生活的写照发生在现在。(朱,2007)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仍然停留在二十世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流离失所,环境满目疮痍;社会贫富差距极大且充斥着拜金的社会风气。

4.对东方文化习俗的偏见

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的第二层含义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建立在东方和西方二元对立基础之上有关东方的思维方式,并以此建构东方人民的习俗、心性和命运(胡,2003)。东方主义学者们虚构了一个“东方”,使东方和西方有了本体论上的差异,并使西方用带有偏见的眼光看东方,“创造”了一种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民族本质,使自己终于能够把握“异己者”(王,1999)。在西方人的眼中,西方的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理性的;而东方的文化则是落后的、愚昧的、野蛮的。

4.1荒唐的包办婚姻

在东方主义学者们眼中的中国,儿女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往往婚姻大事全由父母一手操办。琳达便是这种包办婚姻的受害者。从小说中便可窥见这种包办婚姻的荒唐之处:一对新人完全没有爱情可言,女儿嫁到丈夫家之后无法享受到平等的地位,说是嫁女儿,实际上却是卖女儿。这与西方自由民主的婚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包办婚姻随着私有制和“一夫一妻制”的确立而产生,长期盛行于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并往往和买卖婚姻相联系。在中国封建家长制作风及父权文化影响下,子女无法同父母享有平等人權,似乎只有一味地顺从父母,把自己的自由意志压抑在父母意志之后,西方国家在“人人生而平等”及个人主义的思想引导下,享有更多的自由婚恋权利。

4.2落后愚昧的迷信观念

在中国成长的母亲们笃信五行学说,尤其是安梅阿姨。她有一套完整的五行学说理念,并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她认为:“火”太盛,则脾气大;“木”少了的人,就不大会有主见,耳朵皮太软;“水”太多的人,流向也多,不易集中精力(谭,2006)。当琳达无法怀上孩子时,黄太太请来媒婆一算,立刻“真相大白”:唯有五行缺一的女人才会生孩子。琳达虽五行缺金,但在她结婚时,由于戴了金手镯等金器,这一来她五行俱全了,便无法怀上孩子了。(揣,2014)事实上,琳达无法怀上孩子是因为丈夫未与其同房,而非五行俱全。这一情节在西方读者看来无疑是十分愚昧的。

在安梅年幼时,外婆经常会给她讲很多鬼故事,其中还涉及巫术之类的神秘法术。除此之外,映映小的时候也一直相信有月亮娘娘的存在。当安梅的小儿子意外溺亡之后,她竟希望通过祈求海里的龙王让自己的儿子平安归来。与此相反,西方人心中唯一的神明只有上帝,因此东方人笃信的鬼神之说,在他们眼中荒诞不已。

5.结语

由于谭恩美是第二代美籍华裔人,深受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体现出了对东方的偏见。笔者分析整本小说,发现其偏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东方人的偏见,二是对东方社会环境的偏见,三是对东方文化习俗的偏见。这些在人物形象、社会环境、文化习俗上的偏见,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与行动。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的文化应该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然而,在后殖民主义的现实条件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依然显现于不同文化的交往之中(Said,1994)。某些西方国家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依旧保持着二十世纪的陈旧看法,依旧充满着无知、偏见甚至仇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展示我国的新时代形象,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应是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M]. Tianjin: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Translation & Publishing Corps, 2003.

[2]Said, E. W.. Orientalism[M]. New York: Vintage, 1979.

[3]Said, E. W.. Culture and Imperialism[M]. New York: Vintage, 1994.

[4]揣琼.《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J].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7):59.

[5]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贺培华,严映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8]朱丽萍.解析《喜福会》的东方主义观[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4):48-49.

课题:本文系“2016年南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6XYB08)及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C14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唐慧芳

猜你喜欢

偏见东方主义喜福会
从贤哲会饮到饕餮盛宴
《麦田》的问题
旅游卫视总裁韩国辉:我对旅行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