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学角度的南宋山水画演变探析

2020-06-29郭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会学演变山水画

郭宁

摘 要:在美术史研究的方法中有许多很有影响的方法,这其中法国史学家、批评家丹纳提出的文艺社会学方法对美术史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在文艺社会学方法中,丹纳提出了著名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动因公式,这个公式很好地阐述了中西美术史上一些风格流派的形成原因。文章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南宋山水画的演变原因,来进一步解释这种研究方法对美术史的影响,并获得对南宋山水画的深入认识。

关键词:社会学;山水画;演变

一、丹纳与文艺社会学

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把文艺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文艺与社会这两者的相互关系出发,运用社会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去研究文艺,把文艺现象当作社会思想的一方面去看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艺社会学。

在《艺术哲学》这本书中,丹纳提出了著名的三动因公式,即“种族”“环境”“时代”。所谓“种族”,是指种族的特性,它来源于天生的遗传性,是一个民族在生理学和遗传学上所固有的性格、气质、观念等文化倾向,是不会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一种特性。所谓“环境”,丹纳指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里的“环境”更多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时代”这一因素,主要指的是时代精神,包括政治事件、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世俗风气。这三要素是我们解释某种文艺现象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运用丹纳的文艺社会学,我们可以很好地分析中国美术史上的种种流派和风格。接下来本文将运用此种方法去分析南宋山水画的演变。

二、南宋山水画概况

南宋山水画显示出和北宋截然不同的面貌。随着政权的南移,人们的审美习惯转变,北宋山水画的传统渐渐地改变了。最明显的改变体现在构图上,以边角之景代替了全景式的大山大川,重视描绘局部特写的审美心理。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马一角”“夏半边”就是这一改变最好的例证,他们开创了山水画的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我们常说的“尚体”的时代,因而南宋的山水画又可以称为南宋院体画。最能代表南宋山水画特点的就是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刘松年、马远、夏圭跟随着李唐的脚步继往开来,所以四大家在绘画面貌上是比较相似和接近的,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马远和夏圭,通常说的南宋院体画就是以这二位为代表。马远和夏圭山水画的共同特点就是构图上近景多偏在一角,细致刻画,而远景则简练清淡,画面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在笔法上喜用斧劈皴,树的画法多枝外托,姿态显得舒展潇洒。山水画虽寥寥一角,隐隐半边,却给人以意味深长、境界完整的感觉,画面的艺术感染力非常强。

总结起来,南宋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墨刚劲”。这一特点体现在画面上就是刚性线条和下笔猛烈的大斧劈皴。这些特点造就了南宋山水画的独特面貌,也是南宋特殊时代精神在艺术作品上的直观反映。

三、南宋山水画的演变原因

前面介绍了丹纳文艺社会学的一些主要含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种族”“环境”“时代”这三动因公式。丹纳提出的这三要素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把文艺现象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的总体中去考察。接下来我们就运用此种研究方法去分析南宋山水画演变的原因,并从中获取一些经验和认知:

(一)“种族”

所谓“种族”,是指一个民族在其生理学和遗传学上始终保持不变的性格、气质、观念、

智力等方面的文化倾向。“种族”的不同,必然会造就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需求。南宋的宫廷画院画家都是北宋画院画家的后辈,他们的文化心理应该说是和北宋画家一样的。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中国画历代都讲究师承关系,南宋山水画就是很好的印证。南宋山水画全出于李唐一系,后人称之为“系无旁出”,就是说南宋山水画的画风是由李唐所开创的,他是南宋山水画的“祖师爷”。这就是“种族”上的一种延续、文化倾向上的一种继承,它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而发生改变。回到绘画上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我们从马远、夏圭的一些小品上可以看出很多工整细致的场景描绘,再看北宋山水画的一些细节描绘,我们会发现它们对细节的忠实是相同的。北宋严谨的法度到了南宋时并没有消失,画家仍然是在这样的一种法度下描绘画面,这也能很好地体现出南宋画家对于北宋风格的继承,这是“种族”在文化心理上和审美需求上的一致反映。所以说“种族”因素对于形成南宋山水画画风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环境”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但是丹纳所论述的“环境”因素更多地倾向于自然环境因素,特别是气候、地理环境对民族或民族性格的决定作用。南宋画家之所以喜爱画边角之景,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南宋画院有别于北宋画院,在北宋时画院是宫廷画院,是为皇帝服务的,所以画院设立在皇宫内,这就导致画家主要是描绘宫廷内的一些奇花异草,他们的视野也相对较为狭窄。南宋画家则不同,南宋畫院主要设立在宫廷之外,这就使画家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去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南宋的都城在江南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有别于北方的大山大川,杭州一带的山川都是比较秀美的,这样秀美温润的地理环境就为南宋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环境因素,这就使画家们更倾心于描绘清新自然的边角山水。反映到画风上,以往的那种较满的全景式构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给人空灵感觉的边角式构图,同时在笔墨的处理上也由北宋时那种繁复的皴法演变成简练的水墨语言。北方山水所描绘的主要是山,因为北方气候相对干旱,山多水少所以画家眼中的山水也主要是以山为主体。南方则不同,杭州一带气候湿润,河流湖泊非常多,最著名的当属西湖,西湖那样的湖光山色吸引着像马远、夏圭等画家去描绘它。所以南宋山水画就是以水为主,水的描绘成为画家作画的重点,我们可以从马远和夏圭的作品中很清晰地看到。这种地理环境也制约着画家的视野,他们不能像北宋山水画家那样游走山河大川,不可能领略雄伟壮观的高山,于是他们就转向去追求清秀雅丽、工整精致的山水风格。

(三)“时代”

丹纳对于“时代”的论述比较含糊,他认为的“时代”包括环境因素、时代精神和风俗气质等。这个概念是非常庞大的,包含民族和时代思想情感、社会制度、政治文化因素等等。由于“时代”的概念较为复杂,所以在这里我们将“时代”分为两个大方面去分析,即社会形势因素和文化心理因素。

1.社会形势因素

我们知道宋朝是个重文而不重武的朝代,所以军队实力大大削弱。1127年“靖康之难”后,金兵多次南下,步步逼近,妄图消灭南宋王朝。面对软弱无能的统治者和凶残的侵略者,许多有志之士便奋起抵抗。正如陆游说:“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参加抗金斗争的不仅仅有一些将领,还有许多诗人、词人、文学家、画家,他们都纷纷参与到了斗争的最前线,例如:我们熟悉的大词人辛弃疾,亲自率领义军,杀入敌营;大诗人陆游也曾长时间冲杀在抗金的第一线上;画家中,萧照就曾赶到太行山一带抵抗外敌。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南宋人的爱国情绪是多么高涨。这种高涨的爱国情绪反映到文艺作品上就是刚强不折的豪迈气势,例如陆游的“孤剑床头铿有声”“铁马秋风大散关”,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些诗句都是爱国情绪最好的体现,反映出南宋人那种宁折不屈的顽强精神。这种精神也反映到绘画上,南宋山水画的线条是刚拔坚挺、宁折不曲的,皴法则是运用大斧劈皴,给人的直观感受是画面里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丝毫看不出那种柔弱之气,这就是南宋所特有的时代精神,是那个时代的象征。

2.文化心理因素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它贯穿于那个时代的始终。南宋相比于唐朝而言,在文化上没有唐朝那么气势磅礴,反而显得内敛和深沉,在绘画上也没有盛唐那般富丽堂皇,显得很含蓄。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心理造就了南宋人对绘画的追求也必然是意味深长的。画面表现也是更多地以边角为主,体现出南宋人那种含蓄内敛的心理。南宋山水画在题材上更多是表现隐逸题材,这些隐逸题材表达的思想正是一种哲学性的思考,南宋山水画家通过作品来表现出一种空灵的、幽邃深沉的、孤独寂寞的审美意象。南宋山水大多以小品为主,画幅都不大。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受到南宋理学“以小观大”观的影响,这种观念造成了艺术视角的转变,典型代表就是马远、夏圭的山水画风。他们的画风都是以简取胜,画面给人的感觉很简练。这几个方面都反映出当时的文化心理对山水画的形成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南宋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受到一定社会环境的制约,是在所处时代“精神气候”的滋润下发展起来的。

四、结语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南宋山水画的演变情况,从“种族”“环境”“时代”各要素出发,较为详细地解释了其艺术风格。要搞清楚某种艺术风格就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找到和这一命题相关的事实材料,然后去分析去找寻一些答案。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我们进行文艺现象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陈传席,顾平,杭春晓.中国画山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蒋勋.美的沉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

[6]曹爱华.南宋“边角山水”画风成因浅说[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

[7]胡友慧.略论南宋社会心态与山水画的审美观照[J].长沙大学学报,2007(1).

[8]赵婷.论丹纳《艺术哲学》的“三要素”[J].文学教育,2011(6).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学演变山水画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意外遇见社会学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意外遇见社会学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名实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