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偏好与绘画满足感

2020-06-29李晓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版画绘画美术

李晓林,1961年1月生于山西太原,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任文化部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评审专家,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评委,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第五届、六届全国青年美展评委等。

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八届、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提名奖,第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铜牌奖、银牌奖,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作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我偏好写生,并不是说我不看重其他的绘画方式,同样的,在图像中亦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只是看你是否心动,如何选择、理解与创造。

面对实物与景象,抡起画笔真刀真枪地干,在我看来有不尽的畅快。在角色的拿捏揣摩与纸的摩挲间,渐渐地,你会走进另一个世界,你会盯着画中人的面部想象,从他的体态猜测,在他的气味中体会,或许在画面上能揭示出一个更真实的故事。这个真实可以是内心的真实,不是图像的真实;可以是现实的真实,不是现象的真实;可以是表现的真实,不是表面的真实。还有,我们的观看方法不止一种。

你亦可以同时在笔端的抖动中想象,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圆或方,或迟疑或肯切,或凝重或狂乱,直到出现一个你自己创造出来的贴近于你内心的新语言。而这个语言存在于不同的个体,不同于机械的产物,是带有人的气息和情感的,只有手工劳作不可复制,在生命的那一瞬间创造出来的。

其实这些语言已经进入到完全个人感知到的一个世界,一个和客观世界不尽相同的,更加真实的自我世界。每一张好画的诞生,总需要有好的运气,总是一种侥幸。

心动,世界就会跟着动。

我总是喜欢那些略带苦意和意味深长的表情,那种不同于汉民族的生活仪式和风俗习惯,憨厚的外表下藏着优雅,笨拙的笑容里透着真诚和警觉。我坦然面对这些令人窒息的感觉,凝神静气去捕捉塔吉克族人和藏族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节,在对象和绘画语言中,每一次的邂逅和意外都令我兴奋不已。在这偏僻的地域,你会以最简单的生活和最简洁的思想去工作。我迷恋这种感觉。

我知道我选择的写生方式是笨拙而落伍的,在19世纪甚至以前的绘画中,这种方式一直存在,但美术史的进化论早已把这种纪实的绘画送进了博物馆。我总是觉得可惜,我也总是觉得我们压根没达到那个不可企及的高度,也有意犹未尽之感,这是对我而言。我尝试着往深处探究,并乐此不疲。

我的选择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来源于庞大的传统体系,这个体系危险而充满生机,我不太在意进化论带给人们的困擾,直面生活中鲜活而真实的事物,对我来说已经有表达不完的意愿,已经令我激动万分,对此已无暇顾及别人的看法。艺术原本就是非常个人的事情,早已没有什么潮流可言,但极尽所能,努力去走向一个高度恐怕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艺术,而这个高度于语言、于观念、于社会、于内容、于形式、于自我,涉及方方面面。我也不太在乎所选择的内容,只要有感触,能入画,我就去表达,从不加以设计或谋划,我佩服一生坚持画一个主题的方式,但我做不到,只要动了情,我都希望去表达。所以在我的笔下,有黄土高原的人,有青藏高原的人,有帕米尔高原的人,也有家乡的矿工和农民,在我看来,他们真实地存在于我的生活和经历当中,并感动着我,每一个真实动人的面容都让我颤抖和兴奋不已,也许人性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我确定自己不是个安于享受的人,我断定自己不是在温室里能结出什么好果子的种,所以,我宁愿做个斗士,去战场拼杀,一叠叠的画就是我的战利品。我喜欢这种感觉,它使我踏实、满足、睡得好。

写生是我体悟生活的开始。在这里,我不提供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只有鲜活的感受和思考。我试图通过写生关注个人和世界,以及二者之间的作用和关系。我试图在各种对于艺术的滥用和偏见中,重塑绘画的气质。我们诞生于当代,但不拘泥于当代。

当世界天天新日日变的时候,我想继续做一个不变的人、慢的人、旧的人。比如,像安心、安静、耐心、坚守、劳作这些非常好的品质,我不希望在这种快速的变化、巨大的欲望面前丢失。

唯有如此,我才能获得绘画的满足,亦可说是精神上的满足。

2019年11月于高碑店

猜你喜欢

版画绘画美术
版画作品选登
美术篇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