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2020-06-29李娟
李 娟
(苏州高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苏 苏州 215163)
婴幼儿时期是每个婴儿生长速度最迅速的时期,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量更高。但是由于婴幼儿在此阶段的抵抗力还不坚固,需要家长加强对婴幼儿的保健措施,提升婴幼儿的疾病抵抗力、身体素质,以此保证婴儿健康的成长发育并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概率[1]。本文主要探究更具体儿童保健的效果,分析其在临床的利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我区进行保健服务的100例婴幼儿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婴儿共计50例。对实验1组的婴幼儿实施常规的儿童保健服务,对实验2组婴幼儿实施更加具体化的儿童保健。实验1组中男性儿童27例,女性儿童23例,最大年龄2.8岁,最小年龄0.16岁,平均年龄(0.85±0.15岁);实验2组中男性儿童28例,女性儿童22例,最大年龄2.6岁,最小年龄0.25岁,平均年龄(0.95±0.25岁)。对比两组婴幼儿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两组婴幼儿实施儿童保健服务,实验1组儿童给予常规保健服务,实验2组儿童实施更具体化的保健服务,对比不同保健服务手段的不同结果。常规儿童保健项目包括常规的母乳喂养,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进行健康体检,测量婴幼儿的身高、体重、骨骼发育情况及血常规检测等,及时发现婴幼儿身体的变化。更具体化的保健服务除常规保健外,还需指导家属为婴儿安排合理的膳食结构与搭配、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根据体检情况合理安排疫苗接种(先体检后注射疫苗),在婴儿出生后的两周时间内不间断的补充维生素D,如鱼肝油,防止出现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2],定期对测试儿童的神经反应、动作灵敏度等是否符合正常儿童标准以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评估,并指导婴儿家属辅助婴儿进行科学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保健手段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与预防营养性疾病的效果,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活动灵敏度与患病状况等各项指标作出统计,评判儿童保健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基于SPSS 21.0版本统计学软件,计数型指标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t检验。P值<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儿童患营养性疾病状况
实验1组儿童营养性贫血5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9例;实验2组儿童营养性贫血1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例。实验2组营养性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实验1组,两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实验1组儿童身高体重、动作灵敏指数与生长适应力明显低于实验2组,相关指数两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对比(n=50,±s,分)
表1 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对比(n=50,±s,分)
组别 身高(cm)体重(kg)动作灵敏(min)适应力(min)实验1组 75.29±2.12 9.25±0.75 101.28±6.25 101.12±8.23实验2组 77.03±1.10 10.28±0.35 109.65±8.23 112.21±8.19 t值 5.1514 8.7988 5.7270 6.7539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为了最大发挥儿童保健的作用,需要家长与儿童的积极配合,不仅要对婴幼儿给予准确的生长指数检测和均衡的营养搭配,让婴幼儿接受正规的、科学的心理辅导,还要预防相关的营养性疾病,以此让婴幼儿更加茁壮、健康的成长。
经过此次研究表明,更具体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发展有益处,实验1组婴幼儿发生营养性贫血、佝偻病的例数明显高于实验2组,而且婴幼儿生长状况低于实验2组,实验2组实施的儿童保健效果明显优于实验1组,可更好促进婴幼儿生长、减少婴儿患病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