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患者行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中出血量观察
2020-06-29黄和艮
黄和艮
(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为评价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选择50例患者具体探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奇偶法下分为对照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和观察组(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19例和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9岁~60岁,平均年龄(53.43±3.45)岁;病程时间8个月~10年,平均病程时间(5.49±2.12)年。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患者17例和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9岁~63岁,平均年龄(53.62±3.42)岁;病程时间8个月~10年,平均病程时间(5.55±2.02)年。2组腹股沟疝患者资料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
对照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麻醉后选择腹股沟疝斜切口,切开皮肤后,将腹外斜肌腱膜和皮下组织分离,游离处理精索根部,切开腹横筋膜[1]。选择合适的补片,卷曲后从疝环口置入,展平补片后,将补片覆盖整个耻骨。使用不吸收的单线将补片缝合到耻骨的结节处,后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伤口,止血后逐步缝合皮下组织[2]。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5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数据资料,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采用(±s)表示,差异性采用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组腹股沟疝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短,2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2组腹股沟疝患者相关指标(±s)
表1 对比2组腹股沟疝患者相关指标(±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观察组 9.23±2.34 46.55±4.59 4.59±3.23对照组 20.45±2.11 72.38±8.45 9.38±4.31 t值 17.8048 13.4305 4.4467 P值 0.0000 0.0000 0.0001
3 讨 论
腹股沟疝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机体腹股沟区存在深层薄弱区,位于患者的骨盆和下腹前壁相连的位置[3]。开放性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通过利用人体工程力学原理,在有较高的腹壁压力的一侧修补耻骨肌孔,腹内高压对于补片的敷贴有益处,有利于补片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补片移位,该术式优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区域组织拉力较小,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根据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短,充分表示:腹股沟疝患者行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安全较高。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