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6-28黄铃珊
黄铃珊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普及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将带来更好的效果。在此背景下,对小学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
近年来,有一些小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许多老师呼吁要注意小学教育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对不同学科特征的全面比较,小学阶段的汉语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语文知识在教学中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反映了政治、生活、历史、科学等许多方面。它是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武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保持警惕,并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小学生自身的原因
小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小学生很孤僻,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在学习时不与老师交流,从而造成了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会害羞、胆小,害怕一切,最终有了心理问题。这些学生由于自卑,大大增加了其心理问题,他们担心同学和老师的歧视。仍是儿童的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尚未稳定,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心理波动,他们还没有相对完整的能力来调节自己。
2.小学生家庭的原因
家庭在学生所受的教育中占据第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也直接与家庭有关。家庭气氛是否和谐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有重大影响。首先,小学生过于依赖于父母,养成了自私和懒惰的习惯。在某种程度上,父母过多地保护和对孩子的期望是对爱的“误解”。其次,在家庭氛围中的分歧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问题。离婚是最重要的因素。离婚扰乱了小学生的正常生活,有些小学生因此养成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3.学校和社会的原因
许多小学生承受不起竞争压力并因此患上了精神疾病。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有的老师过度要求小学生,这使他们在心理上非常紧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提前感受到了社会的困难和压力,并惧怕社会。另外,社会上有些人的道德标准低下,对小学生的心理也有不可察觉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宽容对待每一名小学生
通过对每个小学生个性的区分,我们决定根据他们的语言技能进行指导,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全面教育的目标。让性格孤僻的小学生经常回答问题并表达想法,以提高语文课的当堂表现。对于胆小的学生,我在语文课上向他们讲述王二小的故事,并鼓励他们成为坚强的学生。此外,语文教师必须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咨询,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课堂氛围。
2.与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教师需要在日常班级中与父母沟通,与他们积极配合,为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同时,小学生应及时与父母联系,以确保在语文课上遇到问题时,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与语文老师配合,改善孩子的心理。此外,语文老师需要运用个性的魔力来感染小学生,在教室里体现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并让小学生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敢于与老师沟通。
3.不断引导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许多提倡生活态度和职业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讲解课文来学习真理。例如,语文老师经常谈论“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应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主人公报恩的精神,并努力学习。作为语文老师,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活动,以调动他们的热情,并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可以是诗或散文。当小学生获得活动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和称赞时,將大大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样不仅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稳定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4.鼓励小学生寻找支持,善于与学生互帮互助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很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例如,如果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心理困难,请寻找老师的帮助。此时,教师应尽一切可能支持学生并帮助他们摆脱阴影。为所有小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当学生可以互相帮助时,他们对老师、学生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安排语文作文作业时,我们经常要求小学生写正面和鼓舞性的作文,如赞赏和赞美,以帮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摸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程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2]杨晓福.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9).
编辑 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