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语文“思辨读写”的教学研究

2020-06-28潘明珠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6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教学研究高中语文

潘明珠

摘 要:思辨读写是近几年来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让语文学科教学有了新的目标和方法,也成为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点。语文这门基础类学科对学生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思辨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因此,着眼于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出要从读写入手让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思辨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读写;教学研究;思辨能力

思辨读写是指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开展学习,在学习中动脑思考,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然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或者掌握不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所以本文主要从高中这一阶段思辨读写的教学研究展开分析,希望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掌握教学方法。

一、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更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思辨的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的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的意见经常会不统一。面对不同的意见,学生就需要思考究竟哪一种思路才是正确的。这是思考和分析的过程,然后与其他学生展开一场辩论,共同寻找正确的理解方向。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一篇文章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郁达夫的这篇文章究竟表达了何种情感?这一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北平的秋天,我们可以看到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的眷恋和不舍。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自然需要分析在这篇文章中究竟表达了怎样一种情感。在小组讨论的過程中,学生表达出了不同的心声:有些学生认为郁达夫《故都的秋》就是为了表现对秋天的歌颂和赞美,而有些学生认为这篇文章表现出了作者忧郁、孤寂的心情,流露出心中的落寞。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理解的层次和深度上是不一样的。我要求学生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思路进行辩解和讨论,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而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不一样的声音让学生进行交流,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因为小组内探讨,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无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相比于在整个班级范围内进行讨论,具备一定的优势。

二、在观点表达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从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有较大差距的,有一些学生的表达清晰流畅,能够让别人抓住他表达的重点。但是有一些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毫无章法,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学生思辨能力不足造成的。因为学生的逻辑不够清晰,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自然就没有章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和平台表达观点,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过程中掌握思维的路径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这一篇文章时,通过对文章主题的分析,首先能够了解到鲁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是通过送去主义与送来主义的对比进而引出了拿来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涉及三个概念:拿来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于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以写作的模式表达三个概念究竟具备何种的缺点和优点。然后在班级内分享。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学生更容易通过对比的方式让自己的阐述更加清晰、有条理,学生总体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以上案例表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让学生思考矛盾出现的原因。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够明白新的理念是如何产生的。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意识、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对学生今后创造力的培养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在问题情境下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考需要在问题情境下进行,只有在面对一个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时,学生才会有思考的欲望和思考的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引导逐步展开思考。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有一些学生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养成了不愿主动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就更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引导他们去思考。

例如,教授《赤壁赋》这篇文章时,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逐步对这篇文章展开思考。我根据整篇文章的顺序来进行提问,设置的问题如下:主人和客人相遇之初,他们各自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主人的情感是欢乐的,而客人的情感是悲伤的?客人的悲伤是通过何处表现出来的?……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了这篇文章中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每个人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事件的发展,更要体会事件所涉及的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由浅及深地教学,能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展开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即使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也能够展开相应的学习,思维能力会显著提升。而且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加习惯思考事件发生的逻辑,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课业压力是比较大的,也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寻找一种高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具备思辨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磊.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6(1):11-12.

[2]武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语文学刊,2014,3(1):108-109.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教学研究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