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续夷坚志》地理信息地图的创建
2020-06-28王永邓心
王永 邓心
摘要:《续夷坚志》中几乎每篇故事都会交代其发生地,论文根据其中所体现出的地理信息因素,利用QG15软件,制作出故事发生地点分布图、区域分布图以及元好问的行迹路线图,通过将文本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分析故事发生地在中原地区呈现出的集中分布状况,以及元好问行迹与故事发生地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元好问 《续夷坚志》文学地图
《续夷坚志》是元好问晚年继洪迈《夷坚志》之后的續作,是一部具有史料性质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几乎其所录的每篇故事都会交代该事件发生在何地,且地名真实可查,这一现象使笔者意识到研究其中所涉地理因素或许能发现文本之外的信息。然而,目前学界对《续夷坚志》中有关地理方面的研究还仅停留在地震等自然现象的问题上,通过只言片语,一带而过。因此,本文将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创建地理信息地图,来解释《续夷坚志》中故事发生地的具体分布状况,并探讨其与元好问行迹之间的关系。
《续夷坚志》地理信息概况
《续夷坚志》一共四卷,二百零七篇。“夷坚”,指上古博物贤者,见于《列子·汤问》:“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夷坚所志,皆为奇闻异事。南宋洪迈搜罗世间之事,编撰成书,因其事多怪诞,故命名为《夷坚志》。元好问所作之书的内容亦多为异闻,加之受到洪迈的影响,在书名上对《夷坚志》有所承接,取名为《续夷坚志》。其中作品的篇幅相对比较短小,但皆具有故事性,基本上每篇故事都直接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等相关情况,且部分篇目还明确写出所记故事的来源出处。《续夷坚志》所涉内容广泛,书中记载了数目不少的神怪故事、奇人异事、达官文士之间的交往、诗歌创作和风流韵事,此外,关于药方、文物、动植物以及地震位移等自然现象也有所提及。
《续夷坚志》的版本情况十分复杂,在金末已有四卷刻本,目前通用的版本是由常振国点校、中华书局出版的《续夷坚志》,该书无注无释,以《得月簃丛书》本为底本,并参校大梁书院本和北京图书馆所藏清抄本,本文以此为依据,文中所引内容皆出自此书。此外,本文还参考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李正民评注的《续夷坚志评注》,该版本以光绪七年刊《元遗山先生集》(读书山房本)中的《续夷坚志》四卷为底本,以《元好问全集》为参校。李正民在注释里对大部分篇章中所提到的地名都做了古今对照,还于其书后增加地名索引表,为论文地理信息数据的搜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前只能明确《续夷坚志》是元好问晚年所作,具体的编撰时间还未可知。从书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所记之事除《内藏库龙》一篇中提及辽太祖神册五年(920)外,时间最早为金朝国初(1115),对其间近二百年再无他载,故可认为《续夷坚志》所记上起于金收国元年,下讫“辛亥年”,即蒙古宪宗元年(1251),现于《抱阳二龙》和《临晋异瓜》。《抱阳二龙》篇云:“顺天西北四十里抱阳岩宝教院”“辛亥冬,予与毛正卿、德义昆仲、郝伯常、刘敬之诸人一游。”结合元好问生平,他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在顺天时正好是辛亥年(1251),与书中说法一致,故《续夷坚志》应是在元好问62岁之后成书,记录了一百多年间的志怪事件。
前文已提到,《续夷坚志》中记录的事件基本上都会交代故事的发生地点,如《王叟阴德》:“穰县宋庄王叟。”《蝎台》:“东京宫城东北隅有蝎台。”《猪友善》:“洛西永宁一屠肆。”据笔者考察,《续夷坚志》207篇故事中一共出现了343个地名(其中有27篇故事没有提到地名的相关信息),这些地名大概可以分为四类:
1.故事发生地,如《戴十妻梁氏》“乱后居洛阳东南左家庄”,《土禁二》:“怀州一花门生率仆掘地”,《都城大火》“大安末,都城频岁大火。”
2.故事中人物的籍贯,如《士中血肉》:“何信叔,许州人”,《李昼病目》:“聊城李昼”,《人生尾》“清河王博”。
3.故事中人物的任职地点或者其官职名称中所体现出来的做官地点,如《镇库宝》“真定元帅三喜弃城”,《胡公去狐》“胡彦高明昌二年以廉举为即墨令”,《天魔崇》“雷景滂任寿州防御判官”。
(4)故事并没有在此发生,仅为一带而过的地点,如《溺死鬼》“一走卒,自真定肩伞插书夹来濠中浴”,《永安钱》“改东平中都县为汝阳”,《张孝通冤报》“武清人赵士诠,商贩西京”。
论文以第一类为主要研究对象,需要注意的是,《续夷坚志》中有不少篇目都只提到了主人公的籍贯或任职地,如《张童人冥》:“平舆南函头村张老者,以捕鹑为业,故人目为鹌鹑。”《王全美母氏诗语》:“定襄王全美之母,从幼侍佛。”《京娘墓》:“都转运使王宗元老之父础,任平山令。”但该篇所述内容正好就发生于此,故这类特殊地点也被归入故事发生地。
《续夷坚志》文本信息可视化
通过前期对《续夷坚志》中地理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笔者利用QGIS软件,分別制作出《续夷坚志》的故事发生地点分布图和区域分布图,通过文学地图来进行更直观的分析。
1.制作故事发生地点分布图
笔者将《续夷坚志》中所涉地名进行古今对照,并拾取坐标,制作出《续夷坚志》故事发生地点分布图(如图l所示)。
《续夷坚志》中共有343个地名,故事发生地有250个。在这250个地名中,除广宁寺(《广宁寺钟声》)无法确认其准确坐标,及重复出现在多个故事中的地点外,最终有163个地点在文学地图中标示出其空间位置,以蓝色圆点为标志,注释其地名,并通过点的不同大小来区分该地出现次数的多少,点越大,说明故事发生在这里的频次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故事发生地总体呈现出比较集中的分布状况,遍及11个省份,几个高频地点(出现3次及以上)分别位于北京、河南、山西、河北、甘肃、辽宁、陕西和山东8个省市,其中山西省和河南省位居榜首。(见表1)
北京和开封各七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两个地点,定襄和忻州各六次,西京五次,太原、代州、临洮、广宁和华山分别为四次,济源、洛阳、平舆、陵川、永平和泰安各三次,此外还有33个地点出现了两次,以及114个地点各出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