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当中的应用
2020-06-28李心怿孙超
李心怿 孙超
摘 要:智能移动终端的流行与普及,各种新媒体平台营运而生,微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社交平臺。在这个平台上的主力军为年轻群体。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用户数量激增将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重要的是使用好新媒体平台,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微博 学生管理 新媒体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手机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在2012年手机就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根据在我校学生中的问卷调查,智能手机基本实现全覆盖普及。在他们的手机中将近九成的同学安装了微博这一网络社交软件。微博作为时下最流行的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来分享观点、记录生活。作为辅导员,更应该利用好微博这一媒介,创新思维,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一、微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
“新浪微博”是新浪网于2009年推出的一款即时社交平台。大数据统计得知,每月有将近5亿用户活跃在微博上。与其他的社交平台相比,微博的特点更为突出:1.主体性更强,每个人都可以去阅读信息,也可以去发布信息。2.即时性更强,随时随地了解各种咨询。3.内容精简,不超过140字。
在微博里面,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想,更有利于我们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另外通过微博,我们也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各种新鲜资讯,丰富自己,同时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微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网瘾”问题
由于微博的即时性和社交属性,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上去了解他们去喜欢的咨询,认识新的朋友。网络的虚拟性质通常会给人们带来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快乐和享受。目前“碎片化阅读”盛行,微博正是“碎片化阅读”的一个最佳载体,许多学生时不时就会掏出手机打开微博刷一刷,看一看自己关注的内容有没有更新,或者周围发生的什么新的事情。此外上课时间也用在了微博上,这会延误专业课程的进度。
(二)内容鱼龙混杂,容易造成思想冲击
微博为每个人提供了共享信息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抛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分享。但现如今,网络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内容鱼龙混杂。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往往在二十岁左右,是一个塑造价值观念的关键时刻。由于社交平台的开放性,会有一些譬如炫富、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的涌入。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存在着从众心理和猎奇心理,对于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学生的意志不强,会造成思想冲击。
(三)辅导员主体地位降低,校园舆情更难把控
微博时代的来临,代表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而许多辅导员对于这种平台并不熟悉,甚至从未注册账号了解过。信息获取的不对等,往往导致辅导员所要传递的信息大学生早已知道,而大学生熟知的新鲜事辅导员却从未听过的尴尬局面,这使得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优势大打折扣,权威性受到挑战。[1]
网络时代下,各种信息传播迅速,并且时不时会有一些信息会触及学生的切身利益。目前高校学生充满了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更善于从反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稍有就会引发舆情危机。在信息时代下,以往简单的“围追堵截”并不能控制舆情的发展,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造成第二次的舆情危机。
三、微博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探究
(一)搭建新媒体平台,创新工作手段,提升自身的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随着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面对学生开展工作,将会是一个全新领域的挑战。我们更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平台,利用微博本身所具有的信息传播的优势和亲民性,将日常的教育更好地“接地气”,用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微博中建立官方微博等官方平台,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能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去正确引导学生。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
信息的快速传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各种不良的信息混入其中。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2]高校要充分认识网络自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要通过准确定位教育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程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形成媒介素养教育新体系。[3]
(三)随时随地掌握校园舆情
由于微博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让高职院校辅导员随时随地掌握校园舆情成为可能。在此环境下,辅导员将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发生在校园当中的各种资讯,保证了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积极分析校园舆情,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以确保学生可以正确使用网络平台。
微博时代的到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会带来新的冲击和影响。在新的挑战面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更应该迎流而上,追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合理利用微博等各种新媒体手段,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都慧英,周方遒.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9-71.
[2]张莹瑞,肖英.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5(11).
[3]王冠华,张福珍.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原因探析[J].科教文汇,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