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策略解析
2020-06-28华晨
华晨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课余体育训练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发挥特长,促进生长发育。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当中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行的尝试,并研究训练策略,以提高实际的训练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余体育 训练策略
课余体育训练是鼓励一些对于运动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课余的时间参加运动代表团,进行相关的针对性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可以全面适应学生当前的素质发展,增进学生的体能,为我国体育运动培养后备的人才。
一、课余体育训练原则
在课余体育训练开展过程当中,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树立正确的体育训练观念。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往往都对体育训练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身体素质比较好,因而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专项的训练。
首先,在训练的过程当中要保障学生有一个良好正确的态度,可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的压力,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其次,训练的过程当中要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方法帮助学生不断加强对于体育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运动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要安排周密的训练计划,保障训练的强度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水平。
二、课余体育训练对策
(一)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课余体育训练并不是将所有的学生业余时间都拿来进行训练,这样长时间大量的训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正常发展,还会造成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不仅起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还可能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下降。因而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要针对学生的体能素质,学习成绩,文化课水平进行周密的训练计划与安排。
案例1:北京某中学的体育教师周老师,原本的训练计划是每周三次,每次两个小时。在开始训练之前,学生做30分钟的有氧运动进行热身提高自己的心肺能力,之后再进行一个小时的力量训练,以提高实际运动水平,最后才开始针对性的技巧训练,但70%以上的学生在训练过程当中都反映自己存在肌肉酸痛的现象。经过调整之后,周老师将原本每周三次的训练计划调整为每周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将力量训练的时间缩短为40分钟。学生普遍反映肌肉酸痛的现象改善,对于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制定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过程当中,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身体情况合理的安排训练的项目,训练的时间,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其他任课教师、家长进行双向沟通与交流,不仅要掌握学生在校训练的情况,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参与文化课学习的时间,课余的整体时间安排进行周密的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注重心理引导
心理疏导是课余体育训练当中的基础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训练的过程当中只重视技巧的传输,甚至是一些运动理论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考验,但是体育本身就不仅仅是对身体素质进行考验,也是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双重考验,尤其是一些高难度的铅球、铁饼等项目,不仅要求学生克服残酷的竞技体育,要求突破自己身体上面的极限,还要避免心理上面存在障碍,存在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学生展现出来的一些心理弱点,通过心理的训练和技术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指导。
案例2:青岛市某中学学生李某,是一名三级跳远运动员。他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每周参加两次三级跳远训练,但是近一周以来,他在训练之前表现出了明显的抵抗情绪,身心疲惫对于运动的积极性较差,在训练的过程当中还由于精力不集中出现了扭伤现象。李某的教师及时发现了他的心理问题,应用委婉含蓄的语气与李某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包含目前的训练计划、家庭变化情况,身体变化情况,了解到造成李某出现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母亲工作调动,日常的饮食安排比较混乱,所以难以应付高强度的训练,出现了这种沮丧的情绪,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为李某的训练重新设计了时间。经过改善之后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三级跳的兴趣也不断加强。
从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训练安排的过程当中,要通过合理的训练安排适应学生目前的身体发展情况以及家庭环境情况,在高难度技巧训练开展过程当中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主动意識的提高。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作视频展示,利用翻转课堂帮助学生了解到如何调整肌肉放松呼吸,使得中枢神经系统适合当前的有效运动状态,指导学生按照视频当中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放松训练,这样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视频的暂停、重播等等,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运动感觉。
第二,在训练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的视频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现如何加强中枢神经系统活性,如何加强协调能力,如何运动才能避免损伤,提高课堂训练的实际效果,教师还可以应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运动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参与到自我保护的过程当中来,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内容的教学视频,促进学生综合运动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是一项系统性教学项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不断尝试新方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等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升。从本文分析可知,研究课余体育训练教学对策有利于我们从问题角度促进体育教学水平提升,不断提高教学安排的科学性,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
参考文献
[1]邓文玉.山西省国家体育总局定点帮扶县初中体育扶贫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17.
[2]梁丽琼.生活化教学让体育学科本质卓现[J].基础教育参考,2017(2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