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2020-06-28石淼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格特征跨文化课堂

石淼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学生及教师两方的人格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在跨文化的课堂上激励学生、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课堂 跨文化 人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一件复杂、极富挑战性且耗费心力的工作。在跨文化的课堂上,学生由于种族、文化、社会阶级和母语等方面的区别而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风格和表现程度也有所不同。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得好,还需要有能力应对学生各种方面的问题,例如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学生之间因文化所产生的摩擦等。这些发生在课堂上的状况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干扰,也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学生及教师都是既独立又独特的个体。师生、生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互动,并相互影响,会使课堂上出现随机且不可预测的问题。问题若属于专业知识方面,尚有专业书籍可供参考;但若属于学生人格特质、人际关系、或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教师或许就无从遵循了,尤其是因刻板印象或文化差异所致发生摩擦时,更为棘手。这种挑战,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将变得更加常见。鉴于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跨文化的课堂上激励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可行方法。

1学生人格特征及跨文化人际关系

在课堂上,学生对课堂活动表现不积极,与学生的人格特征有较大关系,学生性格与学习效果也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称赞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协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称赞学生时需注意,应针对学生努力的成果具体表述,不要泛泛而谈;教师应该深究学生课堂表现不积极的真正原因,而非全部归因于其人格特征;批评学生应具建设性,明确指出需改进之处以及如何去做。

不同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特点,即使学生性格内向或缺少自信心,只要教师有教学热诚,愿意细心观察,还是能挖掘出学生学习困境背后潜藏的意义与需求。另外,学生的文化传统也需纳入考量,学生表现不积极有可能是文化规范所致。教师若有这样的认知,学生无论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或学习障碍都不会成为妨碍学习的因素。

除了学生本身认知与情感方面的障碍外,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里所说的“不恰当”是指如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步骤、缺乏愉快的氛围、教师对学生的程度了解不够、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与目标等可能的情况。

文化差异会影响我们如何解释他人行为,以及相互理解。跨文化的课堂上,学生近距离互动频繁,因此很难避免摩擦或冲突,教师需要有能力在未演变成事件之前就先消除不必要的摩擦。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即避免在学生面前显露倾向,更应避免与学生正面冲突,要以公正的主导者角色平抚冲突。

当学生对某种文化不认同时,教师可采取的做法是:不否认学生真实的叙述;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传统由来,但不作评价;让学生知道每个文化都有它形成的背景,并无所谓良莠;在课堂内外着力建立文化平等的观念,引导学生用欣赏的态度对待。

若学生质疑教师的教学,教师可选择的做法是:以平和的方式、允许学生充分表达看法再行沟通;对自己的过失,教师应勇于承认并立即改正,不可文过饰非。

2教师人格特征及课堂把控技巧

教师能鼓舞学生士气,能激励学生进步。教师的教学热诚能使优秀的学生取得亮眼的成绩,教师能赋予学生无比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可以更有成就。要成为一位能给予学生信心与力量的教师,对学生若缺乏发自内心的关心、对教学毫无热诚,无疑是无的放矢。

最让学生爱戴的教师具备的人格特征是:幽默感、专业知识、耐心、热诚、亲切、尊重学生、参与学生活动、专业、开放的心态等。当然并非受学生尊敬的教师都必须具备上述的每一项人格特征,但他一定具备专业知识及教学技巧。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教师不仅需除去文化偏见,还要有开放的心态,能欣赏并尊重与珍惜每个学生的人性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形成其教学风格,而教学风格又决定了课堂氛围。尽管人格特征是自然天成难以模仿的,然而教师仍可通过自我训练与培养,努力打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自己与学生共同拥有愉快的学习经验,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学习氛围良好的课堂及具备跨文化知识的教师是课堂有效运转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教师可将学生有兴趣的话题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能力及需求作出调整,尊重他们,并尽量创造他们可表达的空间。轻松有趣的课堂虽然充满良好的学习氛围,但仍需注意话题类型的选择是否适合、是否是学生都认为有趣、有意义的,而非太具争议性的。

良性运转的课堂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了解学生的能力与需求、善于洞察学生的学习与心理状态并与予以调整;遵守学生自身文化所规范的人际距离和触摸范围、以及得体的穿着。另外,对于学生的感受,教师需要保持较高的敏感度。

3有效策略:鼓励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提升学习情绪方面,教师若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提高其成就感,学生将得到能展现优点、减少受威胁的机会,并主动全心投入学习。要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与经验、且实用性强,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

教师为了建立学生信心应持续地鼓励、称赞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给予的关注。需要注意的是,一成不变的评语会消减鼓励成效。教师赋予学生高期待,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相信他们的能力,可激励学生全力以赴,学生可能因高昂的学习士气而呈现惊人的进步。

在鼓励的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纠错的方式。对学生有错必纠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课堂上,纠错的时间与次数也需斟酌。不适当的课堂纠错,不仅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更可能打击信心从而危害到学习意愿及师生关系。

大学生会期望教师以对待成人的态度待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耐心教学、关心学生,还需付出关爱以化解学生的不适应,更需要教师能接受多元文化、不坚持个人好恶,并能包容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积极的学习氛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除了展现关心与热诚外,还需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被高度期待,通过增加彼此间互动与相互依赖,以共同目标激励学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制造学生的互动机会、增进同学间了解,分组活动是常见的做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对教师不公平的行为所造成的成见是很难扭转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眼神、互动次数、提问机率多寡、解说态度口吻等,都尽量要做到公平与均衡。

但是,当教师希望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在对学生友善的同时仍需要有界线,上课氛围可以轻松但不能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对于教师的举动,学生都是很敏感的,当师生间关系模糊了,课堂之上就很难确实执行教学设计,继而破坏整个课堂氛围。

同时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开发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以上列举的有关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问题的对应策略,并非是静态的,这些课堂技巧、模式、步骤、教学观等会随着不同且多樣化的教学情况及条件而有所变化,在不同的情况下,一定会有不同的课堂管理方式。教师需秉持质疑的精神,谨慎对待每一个课堂,不断探索适当的课堂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车伟艳.有效课堂管理的范围、要素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04):4-7.

[2] 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33.

[3] 安然,魏先鹏.论微观环境下的跨文化适应——以跨文化课堂系列观察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2,34(06):50-56.

猜你喜欢

人格特征跨文化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