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混合痔行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减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0-06-28杨凯
杨 凯
(柳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广西 柳州 545000)
混合痔为临床比较常见肛肠疾病,其发生率约为直肠肛门疾病的90%[1]。目前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最有效方法是手术,以往传统外剥内扎术的操作简单,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疾病预后[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环状混合痔行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减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9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3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工作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2组,命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有患者15例。研究组:男9例,女6例;年龄25~49岁,平均(35.75±6.85)岁;病程2~11年,平均(6.35±1.85)年。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5~49岁,平均(35.85±6.75)岁;病程2~11年,平均(6.40±1.85)年。两组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环状混合痔患者实施传统外剥内扎术,研究组环状混合痔患者则实施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减压术治疗。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减压术治疗具体实施如下:实施硬膜外麻醉,调整手术体位为侧卧位;仔细观察痔核形态、痔核大小、痔核脱垂程度、痔核数目、痔核分布情况等,尽可能进行内痔复位;充分扩肛,以鼠齿钳将突出痔核夹起,沿外侧作一放射状切口,痔核剥离至齿线以上0.5 cm左右,使用血管钳将痔核根部钳夹,以7号丝线缝扎、结扎,将多余痔核组织剪除;以同法方法对其他部位突出痔核作处理;尽量将肛管黏膜、齿线和肛管皮肤向上推挤复位;若合并肛缘隆起增生皮赘,或合并皮下血管隆起明显,则在此处用刀片作一细长切口,切口长至齿线,将皮下增生结缔组织、曲张静脉丛作剥离清除,以及修整创缘,无需缝合,以使创面为细小引流创口;将凡士林纱条置入肛内,以塔型纱布加压包扎;手术后1周内需给予半流质饮食,以使排便控制48~72 h;待患者排便后,给予三黄液坐浴;清洁换药为一日1~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肛门狭窄、感染、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形式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数据。
表1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数据。
表2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住院时间(d)研究组(n=15) 32.85±4.65 13.20±2.45 10.15±1.60对照组(n=15) 26.80±4.50 24.95±5.20 7.40±2.20 t 5.3709 11.7424 5.8073 P 0.0000 0.0000 0.0000分组(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
2.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3数据。
3 讨 论
从此次研究结果表1、表2及表3数据可知,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2.85±4.65)min,住院时间为(10.15±1.60)d,术中出血为(13.20±2.4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长,而术中出血更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减压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水肿、感染、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提高临床疗效,以促使术后早日康复。
表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环状混合痔患者的疾病特点,症状体征,应用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减压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高,有重要作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