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现状分析*

2020-06-28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301617王晓鹏

中国卫生统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泰尔助理执业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301617) 王晓鹏 张 宇 辛 怡

【提 要】 目的 完善天津市卫生人力培养机制,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方法 通过泰尔指数评价天津市2015-2017年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在数量上,卫生技术人员的人均数量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在结构上,卫生技术人员城乡比高于全国,医护比偏低,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比例均低于全国。在区域分布上,2015-2017年执业(助理)医师的泰尔指数分别为0.0590、0.0635、0.0522,注册护士的泰尔指数分别为0.1066、0.1009、0.0818,后者配置的公平性更低。结论 当前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存在结构不合理、区域不公平的现象。

卫生技术人员是推动卫生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素,卫生技术人员的缺乏或分布不均不仅会影响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还会严重影响卫生服务的质量。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现状分析,有利于完善卫生人力培养机制,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结构以及分布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天津市卫生人才发展机制的问题,完善政策措施,为实现人才发展规划目标及合理的制定卫生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技师(士)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为主体,因此本文主要对卫生技术人员以及其中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进行分析。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与《天津统计年鉴》。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数量和城乡分布的数据来自《2016-201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卫生技术人员的区域分布和机构分布的数据来自于《2016-2018天津统计年鉴》。

2.研究方法

泰尔指数从信息量与熵的角度来考察经济指标的不公平性和差异性。它将总体差异性分解为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衡量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本文以人口比重加权的泰尔指数来分析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公平性,选择的指标为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计算公式如下:

(1)

T=T组内+T组间

(2)

(3)

(4)

天津共包括16个市辖区,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和远郊区。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中心城区、环城区和远郊区三大区域的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公式中i表示16个市辖区,g表示中心城区、环城区、远郊区三个区域。式中Pi为各区人口数占天津总人口数的比重:Yi为各区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量占天津市总量的比重。泰尔指数的值越高,说明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程度越高。上式中的T组内为各区域内部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的配置差异;T组间为各区域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的组间差异。Pg为各地区(三个分区)人口总数占天津总人口数的比重;Yg为各区域(三个分区)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总数占天津总量的比重。T为组内和组间的泰尔指数之和。T组内/T为组内差异贡献率。T组间/T为组间差异贡献率。

配置现状

本文从数量、结构和区域分布三个方面分析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现状。其中数量包括总量和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结构包括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是指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结构、专业结构和人口学结构,纵向结构又叫层级结构,是指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配置。结合《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的现有数据,本文拟对城乡结构、医护结构、专业结构和层级结构进行分析。区域分布主要是利用泰尔指数对中心城区、环城区和远郊区的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

1.数量

2015-2017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的总量持续上升。2017年底,天津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为1009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12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75%。注册护士38205人,占总量的29.49%。

2015-2017年,天津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的数量逐年上升。2017年天津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6.4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6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2.45人。其中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高于全国0.2人,注册护士低于全国0.29人。2015-2017年,天津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人均数量看,天津市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2.结构

(1)城乡结构

2015-2017年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比分别为7.91、12.06、18.42,执业(助理)医师的城乡比分别为6.13、9.37、13.41,注册护士的城乡比分别为11.37、17.90、33.02。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比逐年上升。2015-2017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比分别为0.53、1.16、1.19,执业(助理)医师的城乡比分别为0.51、1.07、1.10,注册护士的城乡比分别为1.19、1.10、1.44。从数据比较来看,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城乡比高于人口比,也远高于全国同期值,这说明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城乡分布不均衡,卫生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卫生人力相对匮乏。

(2)医护结构

2015-2017年天津市医护比分别为1∶0.94、1∶0.95、1∶0.93,而同期全国医护比为1∶1.12、1∶1.10、1∶1.07。天津市的医护比不仅低于全国,更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理想标准1∶2,也低于发达国家1∶3~1∶6均水平[1]。

(3)专业结构

如表1所示,从专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天津市“重治疗轻预防”问题突出。2015-2017年,天津市分别有4.98%、4.76%、4.37%的卫生技术人员分布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而该指标的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98%、7.65%和7.36%。此外,2015-2017年天津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比重也远低于全国的分布比例。公共卫生在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从业人员比例较低,说明政府在履行政府公共卫生职能方面做得不够。

(4)层级结构

2015-2017年天津市分布在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均呈下降趋势;分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则呈上升趋势。2017年,天津市约72.77%卫生技术人员、66.88%执业(助理)医师和81.73%注册护士分布在医院,分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分别为21.89%、28.18%和15.74%。与全国数据对比,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配置失衡的程度更严重。天津市卫生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高层级的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纵向结构不合理。这种“倒三角”型的医疗服务结构将加重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程度,导致卫生资源利用低效率和引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自2009年医疗改革以来,天津市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但卫生资源配置“倒三角”格局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天津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重医轻护、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疗轻预防、重专科服务轻基本卫生服务”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天津市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性。

表1 2015-2017年天津市与全国各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百分比

表2 2015-2017年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区域分布

3.区域分布

表2显示,从2015-2017年卫生技术人员区域分布的人均指标,中心城区优于环城区,环城区好于远郊区,同时区域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人均指标,计算出各区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的数量,并利用泰尔指数分别测算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公平性。按区域来看,2015-2017年远郊区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的泰尔指数在三个区域中最低,配置公平性最佳(见表3)。

表3 2015-2017年天津市各区域泰尔指数

表3结果显示,2015-2017年执业(助理)医师的泰尔指数分别为0.0590、0.0635、0.0522,注册护士的泰尔指数分别为0.1066、0.1009、0.0818,注册护士的泰尔指数呈下降趋势,注册护士配置的公平性更低。若将泰尔指数分解为组间和组内,发现2015年执业(助理)医师的组内值高于组间值,组内差异贡献率为54.36%;2016-2017年,执业(助理)医师的组间值高于组内值,组间贡献率分别为50.79%、71.4%。2015-2017年,注册护士的组间值均高于组内值,组间差异贡献率分别为54.23%、56.81%、68.32%(见表4)。中心城区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量多且集中,而环城区和远郊区的配置数量少且分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的配置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间的差异。

表4 2015-2017年组内、组间泰尔指数及贡献率

讨 论

当前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人均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区域不公平的问题。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城乡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差异大、医护比偏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层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配置差异大,区域不公平表现为卫生技术人员区域配置失衡,注册护士配置的公平性差于执业(助理)医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高护理服务价格,规划职业发展空间,提高护士职业的吸引力

护士工作强度大、劳动付出多,但工资与福利待遇却比较低,这些因素导致护士职业吸引力有限。如果“重医轻护”思维得不到扭转,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报酬得不到实质改善,势必影响护理队伍的培养[3]。护士的长期缺乏是影响天津市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因素。现阶段要加大基层护士的培养力度,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提高护理服务价格,完善激励机制,使护理工作得到合理回报,并提供专业的学习途径和规划职业发展空间,提高护士职业的吸引力,逐步解决医护比倒置问题[4]。

2.以健康为中心,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当前天津市“重治疗轻预防”问题突出,公共卫生机构人力投入低于医疗投入。预防保健的成本效果优于医疗服务,但由于预防措施效果显现比较滞后,政府部门动力不够,激励不足,预防资源投入不多。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当前天津市应该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的观念,扭转医疗与预防、公共卫生脱节的现象,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全方位保障居民的健康。

3.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配置卫生资源方面的作用,缩小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差距

天津市存在卫生技术人员区域配置失衡问题,环城区和远郊区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与中心城区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一方面,综合考虑环城区和远郊区人口、地理和服务成本等诸多因素,对这些区域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符合实际需求和客观发展需要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促进区域卫生技术人才的协调发展[5];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6]。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配置卫生资源方面的作用,双向调节,缩小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差距。

4.借助利益导向机制,打通城-乡、高-低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流动渠道,实现优质卫生资源的互惠与共享

针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低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低的问题,天津市已经采取社区首诊制、药品零差价、加大社区报销比例、家庭医生签约等政策吸引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这些政策在引导患者分流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现行的医药卫生体制致使优秀人才倾向于向大医院流动[7],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仍然不足。当前,一方面要增加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数量,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给予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更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质量,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体系,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8]。总之,借助利益导向机制,打通医护人员城-乡、高层级-低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流动渠道,实现优质卫生资源的互惠与共享。

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天津市卫生事业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现阶段应该充分利用京津冀的优质医疗资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统一协调卫生资源的重组,优化卫生资源配置[9]。

猜你喜欢

泰尔助理执业
生活小助理
百忍寺
百忍寺
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首次合作
自在如风
中注协会员人数超过27万人
助理
跨国执业的安全人沈建平
幽默救命
中医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