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性

2020-06-28朱玉婷

好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材料

文 朱玉婷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如何保护幼儿最纯粹的美术畅想,提高美术活动的有效性,是我一直努力探究的方向。

一、第一维度——以“精”抓住年龄特点

幼儿的美术探险之旅是从“留下痕迹”和涂鸦开始的,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升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2 ~ 3 岁时,幼儿开始了对新事物进行探索的阶段。这个时期,我们可以指导幼儿用毛笔、颜料、泥巴、水等材料进行创作。3 ~ 4 岁时,幼儿开始从以动作为中心的涂鸦向再现物体形象转化。我们需要在观察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让幼儿接触和熟悉更多的材料和工具。4 ~ 5 岁的幼儿已经具有明显的创作意图,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更多接触各种事物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求幼儿在表现大轮廓的基础上,学会细化细节和结构。到了5 ~ 6 岁时,幼儿最突出的表现是对情节的再现,我们要注重向幼儿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促成幼儿完成“会说话”的作品。

二、第二维度——以“趣”设计美术活动

要发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我们设计出丰富有趣的美术教育活动。第一,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在确定美术活动目标时,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判断出幼儿的实际创作水平,根据幼儿的创作水平设计出让幼儿通过操作和实践就能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二,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大自然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我们要携手幼儿走进大自然,去感受迎风飘扬的杨柳,抽芽的小草,多姿多彩的花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体会美术活动的乐趣。如在大班美术活动“蚂蚁和西瓜”中,教师先让幼儿阅读绘本《西瓜》,再切开真正的西瓜让幼儿观察与品尝,随后播放蚂蚁搬东西的影片,让幼儿观察蚂蚁在搬运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形态。观看影片后,幼儿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小蚂蚁”,他们模仿着蚂蚁间相互协作、共同搬运西瓜的动作,一幅幅栩栩如生、逗趣十足的《蚂蚁搬西瓜》作品就应运而生了。开展美术活动时,要给幼儿足够的自由创作空间,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第三,创设有趣的活动形式,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及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创设更宽阔的美术创作空间。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在涂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材料,让他们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如蔬果印画、撕纸拼贴、颜料吹画、镶嵌花瓶、树叶改装、手指添画、纸板玩偶等;中班幼儿已经具有明显的创作意图,小肌肉群的发展使得他们的动作更加灵活且协调,在绘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开展废旧材料拼图、互动添画、串珠项链等活动;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对线条的使用和构图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因此,可以指导他们使用版画、油画、白描画等艺术感强的绘画形式,还可以进行艺术创想类游戏。

在活动中,除了活动的内容、形式要游戏化,教师的语言指导也要游戏化。教师要用简明扼要的方式和游戏化的语言去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乐于下手,敢于下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吹泡泡”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瓶盖子蘸取颜料,按出大小不同的泡泡。对于那些没有按出泡泡的幼儿,可引导他们多次蘸取颜料,尝试按压出完整的泡泡。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学习的技能,也能活跃美术课堂的氛围。

三、第三维度——以“深”进行创意美术

幼儿教育改革强调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幼儿美术教育模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单项深入法提出:对处于感官发展阶段的幼儿来说,艺术的开端是材料,而后是探索和运用材料,最终是借助材料再现他们的认知和经验。

(一)深挖材料的运用和探索,稳抓创意美术之心

我们将美术区和美工区整合为创意区,为幼儿提供一个多方位的、开放性的小天地。活动开始时,我们根据主题内容投放多种类型的材料和工具。如在小班美术主题活动“我自己”中,第一周,我们通过投放各种五官图片、蜡笔、颜料、幼儿的照片等,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五官和身体构造产生兴趣。第二周,为了激发幼儿对自我的联想,教师投放了碎纸、卡纸、印泥等材料。由于投放的材料比较复杂,材料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且更换的频率过快,导致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仅仅停留在表面,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专注度不高。针对这样的现象,结合单项深入法的指导意见,我们对创意区的材料进行了调整。活动开始时投入有限的工具和材料,让幼儿对材料的探索和学习更加深入,再根据幼儿学习需求的变化,引入新的材料。

(二)深化材料的探索,构造创意美术之本

幼儿的艺术体验由简单向复杂过渡,除了要保障材料充足,还要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反复和连续的探索。如在学习使用剪刀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剪刀的正确握法开始,再练习剪一些具体的图案,最后再投放各种花边剪刀进行使用。我们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探索艺术的机会。如果幼儿的兴趣不减,那么单项深入法就可以反复使用,甚至可以持续几天到几周。当幼儿能在同一个主题中不断深入地进行探索时,这个主题就充满了挑战与冒险。

(三)深究材料的潜能,渲染创意美术之魂

多样性是对材料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满足他们对各种材料的需求。在幼儿的操作中鼓励其对单一材料进行多种表现,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材料的使用价值。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多维度的挖掘,如做纸偶娃娃的时候,可通过卷、撕、贴、剪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我们在提供材料的同时,还应在幼儿的实际操作中积极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反思。通过分析,适宜地调整材料的投放层次,以更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四、第四维度——以“亮”开展评价活动

为了充分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我们通过“故事白描”的形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把“我听你说”的单一形式变成了“说出我的故事”这一主题活动。我们及时记录幼儿的创作灵感,再将幼儿的作品整理、展示出来,让幼儿进行演说。我们还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对绘画、手工等作品进行组合和重造,家长记录幼儿的话语并进行整理,创编出一本属于幼儿的小故事集,发表在班级空间中。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艺术创作兴趣,还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增进了亲子情感。

在幼儿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变被动承受为主动参与,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幼儿的创作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义。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给幼儿快乐的体验,也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以便推动美术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美术篇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一墙之隔》创作谈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