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背景之下的《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2020-06-27吕颖利
吕颖利
摘要:微课是近年来教育领域重点研究的话题,基于微课背景下,构建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路径是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必然方向。文章首先分析了微课在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微课共配电技术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基于微课的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路径,结合当前供配电技术教学特征,提出几点有效的教学改革意见。帮助提升学生在供配电技术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强教育人员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微课;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
供配电技术中涉及到电学领域,专业知识十分丰富,供配电技术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具备配电系统安装、调试、运营、维护以及产品营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供配电领域技术的不断更新,对相关专业领域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需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既能够满足专业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现状,同时也能带动社会相关行业不断发展。微课是信息化时代下特殊的教育领域产物,近年来在不同教育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微课能够打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互助的环境[1]。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设计或是在教学改革中应用,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及资源。基于微课背景下如何构建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术领域中重点研究的课题,下面文章将针对这部分内容深层次探讨,为微课在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 微课在《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分析
供配电技术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通过课堂中的素材积累,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由于供配电技术教学内容自身具有特殊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微课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受课堂环境与课堂时间的限制,将重要知识点整理成为视频资源,由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微课不仅将供配电技术中重要的知识点浓缩,同时时间也非常短。可以在课堂中作为教学素材与学生共同观看,也可以作为课外的补充资源,由学生自主选择观看,符合供配电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实操能力长期提升的需求。由此可见,微课在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切实可行。但如何将微课与供配电技术在教学改革中融合体现,还需要教育人员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加大创新力度。基于微课开展的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是建立在传统课堂基础上的延伸。因此,并不会对教学内容自身带来影响,学生在微课教学改革环境中学习也能够更快速地适应。
2 基于微课的《供配电技术》教学设计
基于微课基础上构建的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模式。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全新设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微课,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供配电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对供配电系统的认知、供配电线路的运营维护,以及供配电线路元器件的选择与维护。在进行教学设计中,需要从以上几个知识层面单独进行,考虑学生在不同知识点学习中掌握困难的部分。通过微课教学资源与常规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可以采用录制PPT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微课中的教学内容[2]。
例如,在第二个项目单元“高、低压开关柜的运行与维护”中,可选取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等这些常用开关设备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典型的微课程。在“微课”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还需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尽可能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微课”还需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以方便其在课外进行学习[3]。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将PPT课件的播放总常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如果课件时间过长,可能會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关注方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能力的提升。PPT课件中的内容尽量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现。由于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缺乏实操环境,导致对各项元器件及电路的原理了解存在困难。对此,可以在教学PPT中设置演示视频,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电路的组成以及运行原理。基于教材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内容的延伸,丰富课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到知识点的串联性特征[3]。
3 基于微课的《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
基于微课开展的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需要从教育人员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层面进行创新,具体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
3.1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采用常规理论,是教学与微视频教学结合的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基于微课构建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模式后,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由教师对微课教学资源进行搜集与设计,将其体现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深入了解供配电技术的实操应用。加强教学内容中的相互交流,构建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能够以更轻松的方式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在教学内容的改革影响下,学生也能对供配电技术做出更深刻的理解。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中,要始终围绕着供配电技术的核心知识点。在教材知识点基础上做出延伸,确保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加深对供配电技术的理解。教学内容改革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在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在常规课堂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点掌握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改革后重点优化的部分。
3.2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针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划分。前半部分的教材知识点渗透结束后,通过微课视频播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多元化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在改革过程中可以采用阶段式的方式来进行,避免学生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存在知识点掌握混乱的情况,针对微课进行教学知识内容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接受能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始终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主动进入到学习状态[5]。微课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动态形式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视频以及图片资源,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各项教学任务开展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同时学生也能真正通过微课短视频观看,丰富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效果十分理想,但具体的改革方向以及改革模式,还需要在师生共同探讨下逐步完善[4]。
3.3改变教师传统定位提升师资力量
基于微课构建的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模式,还要针对教育人员的身份定位进行改革。在课堂中形成师生交互换的教学基础环境,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既能减轻教育人员在课堂教学中的压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兴趣。通过微课教学素材的整理与设计,增强教育人员对供配电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能使教育人员掌握更多的先进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实现教育人员整体师资力量的提升。基于微课所构建的供配电技术教学模式改革,在改革方向以及改革效果上十分多元化,但具体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教育人员的自身能力。对此,可以组成教研团队,在团队内共同探讨微课课件的设计以及微课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对微课主要知识点构建模式进行确定,也在青年教师的影响下,鼓励资深教师做出自我突破,实现微课教学模式,在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中的全面落实。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体现出教育人员自身教学能力及教学习惯的差异性,通过团队内的共同探讨,增强教育人员整体能力,为学生营造出更理想的教学环境[5]。
4 结语
本文基于“微课”模式对《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将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以求更加有效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程建设教研工作的内涵,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是,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对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索与总结,为更好地促进微课程教学寻求启示。
参考文献:
[1]谢文娣,闪静洁,郑如冰.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通信原理》教学模式探索[J].电子世界,2019(22):67-68.
[2]林雅娜.《资产评估实务》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基于“雨课堂”与微课教学思维[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9(05):16-19.
[3]肖丹.“互聯网+”背景下《Web制作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08):81-83.
[4]田蓉,何北宁,杨富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科技资讯,2019(27):121-122.
[5]许波.巧用微课 促竹笛智慧课堂生成——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微课”在竹笛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