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统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0-06-27郑蕾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用有效性信息技术

郑蕾

摘要:统计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征,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抽象性知识点的消化难度较大,必须依靠教师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具象化的转变,才能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小学统计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创设知识探索情境;利用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烦琐的学习活动中解放出来;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来源;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达成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统计教学 信息技术 运用 有效性

统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统计学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征,使得教与学均存在较大的难度。然而,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教师能够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将统计学思维逻辑和教学内容以趣味、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难题。

一、传统小学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统计学教学主要围绕增强学生对数据意义的认识及提升数据收集处理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路径:初步体验数据的统计活动→简单统计图表的理解和制作→掌握简单统计量的意义。如何将知识点具象、具象的内容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等,都是实际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传统课堂上,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只能采取口述、板书、教材、CAI演示等方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模式单一,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主动性不够。

二是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统计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在这方面较为缺乏,因而在知识理解上就存在较多困难,造成其产生畏难和抗拒情绪,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三是计算运用难度较大。在统计学中,計算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大量烦琐的计算,课堂效率较低,而且计算的准确率还不能保证,严重影响了最后的统计效果。

四是图表制作工序复杂。目前,大多数统计学教师在教学时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图表认识和绘制方面。然而图表制作较为复杂,会占用较多课堂时间,挤压课堂内容,使得学生获取的信息相对较少,课堂实效性不强。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统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功能,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以更为多元化的形式来开展,为小学数学课堂赋予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统计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备强大的情境创设功能,打破时空对课堂的束缚,让学生能够实时获取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视野,提升教学效率。

二是具备强大的数字处理功能,能够完成快速、准确的计算,提升课堂计算效率,扩充课堂容量。

三是具备强大的图表绘制功能,学生可以利用Excel等进行图表绘制,提升统计知识练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四是具备强大的信息交互功能,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实现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最终完成对学生所积累知识的检验、巩固和提升,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实现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五是具备强大的资源储备功能,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搜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信息呈现方式、资源储备、交互模式等开展教与学,有利于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和谐关系的基础上,极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发挥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创设知识探索情境

(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情境再现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静态的数字或图片等材料进行想象,继而完成知识的内化,难度相对较大。在当前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抓住事物的本质,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校周边某个十字路口某个时间段进行真实情境录制,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统计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求知热情,继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统计学知识的学习之中,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角色扮演

对于小学生而言,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统计学知识的用处和用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国家队队员选拔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教练和待选队员,继而通过计算队员的命中率,完成最终的选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昂,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3)利用信息技术,反复演示实验

新课标提到统计和概率的教学必须以大量的模拟实验为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有效解决模拟实验的问题。

例如,在模拟硬币投掷结果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模拟,获取成千上万的模拟结果,减少人工实验的工作量及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实验的科学性。

2.利用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烦琐的学习活动中解放出来

(1)计算器的运用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渐推进,笔算在数学教学中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则有待进一步探究。尤其在统计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计算工作,通过计算器进行运算,能够实现学生对计算时间的有效控制,有效提升计算效率。

(2)Excel的运用

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功能,在统计学课堂上运用其开展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统计路径,让学生在Excel的实际运用中,提高计算和图表制作的效率。在传统统计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计算和制表,使得课堂有效时间被大幅度挤压,课堂讲解内容相对不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利用Excel,师生只要将数据录入进去,就可以快速地生成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节省了较多时间,让师生都可以抽出时间来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这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以《生活中的统计图》这一课教学为例,学生在课堂上将原始数据录入到Excel之中,并快速生成折线图、扇形图、柱状图等不同的统计图。学生可以全面对比不同图表在最终呈现上的异同点,获取更为直观、具体的统计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PowerPoint的运用

除了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之外,统计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PPT来展示自主探究的结果,即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展示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成果演示,使得课堂缤纷多彩、亮点纷呈,课堂氛围浓厚,教学成效显著。

3.豐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来源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运用,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影响更为深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尤其是互联网所拥有的庞大信息资源库,让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素材的搜索和收集,继而进一步拓宽知识涉及领域,有利于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鼓励学生自行搜索符合自身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和交流,开阔眼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4.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自主分析、信息加工、创新发展、交流共享等全过程的学习和探索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一视同仁”的教学问题,为因材施教目标的实现赋予了更多的可能,让学生能够在与其他同学、教师的充分沟通和交流之中,知短板、补不足,继而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教师和学生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自我优化和调整,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模式,丰富信息技术的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1]齐海珍.计算机在小学统计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教育, 2015,(04).

[2]冯健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统计与概率”教学效果[J].时代教育,2015,(06).

[3]孙丽娟.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教学的案例研究[J].吉林教育,2016,(12).

[4]孙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2017,(01).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猜你喜欢

运用有效性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