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习作指导中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0-06-27陈洁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0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人文素养习作

陈洁冰

【摘要】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非常发达,但精神文明相对贫乏。传统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却已渐渐不适应当今的教育体系。本文就如何在习作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如何进行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观察能力;小学生;人文素养;习作

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为例,来探讨并深刻理解罗丹的这句话。人类首先有观察能力,然后才有思维能力。婴儿出世,初睁双眼,就满怀好奇地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无论是对自身的写作水平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知,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观察”,通过熟读课文,分析、体会作者观察日常事物的方法,并且把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从而达到初步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表面特征过渡到认知事物的主要特征的目的。

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笔者以《搭船的鸟》一文为例。笔者授课中,先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描写翠鸟的句子,作者是如何观察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的捕食,这些都让学生细致地体会。紧接着,笔者提出两个问题:(1)请找出作者描写翠鸟的捕食过程的顺序;(2)请找出作者如何通过带颜色的词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句子。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如何描写观察所得,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通过研读本单元教材,笔者是这样在习作指导上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

一、立足写作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听、说、读、写的主体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一直处于以考试为中心,为考试而教学的怪圈之中。”小学生的写作,不应该是“语文教学成为了语言、文法、修辞等理性内容的枯燥训练”,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现实,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不同的视角观察,讓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善于动笔。这应该是小学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也充分体现“生本位”的教学核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写作的基本功:听、说、读、写。仍以《搭船的鸟》为例,笔者让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陈述其喜欢的理由。然后再在课堂里发言,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知道别人是从哪个角度切入,而自己又是从哪个视角出发。这种讨论不分对错,没有标准答案,笔者只是将枯燥的教学任务,转化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同理,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笔者都一样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际情景,课堂与生活紧密不可分,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三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认知事物的求知欲。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材内容,笔者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表达情境,让学生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领域中取材,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认真观察,对事物有初步的认知,抓住最典型、印象最深的方面,形诸笔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本单元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一课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在学生学习了观察方法后,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到校园里的花坛边,或到村子里的公园,去观察大树、小草、花、小鸟……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在课堂与同学分享。这种体现不仅富有生活气息,新奇新鲜,更是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共处无间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此氛围中,心态变得柔和放松,调动起他们敏锐的感官,运用活泼生动的语言,描写观察所得以及心中所想,是一件让学生非常快乐的事。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表达的自信

在上三语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品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习作者观察一种水果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观察的方法。如,观察时要细致一些,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等。接着,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潮汕出产的水果展示出来,如,香蕉、柑桔、龙眼、杨桃、黄皮等。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运用各种器官进行细致观察。学生在看、摸、闻、尝的过程中有了观察和表达的兴趣,然后,指名上台说一说。学生们的声音透过话筒后像银铃一般甜美、清脆。一时间,教室里高高举起了一双双小手,大家的表达欲望到了高潮。笔者趁热打铁,让他们提起笔来,用“我爱故乡的(    )”为题写下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家乡出产的水果,建立起学生习作表达的自信。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巡视指导,启发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水果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情感,以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然而,学生虽然明白“说话”与“写话”的区别,建立了初步的认识,但让他们真刀真枪地落实到“习作”上,却又有不知从何下手的茫然。于是,笔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只要学生不拘形式地记下所见所闻所想,放宽了形式与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管齐下,比如,读写联动、主题作文、创设情境、范文阅读等,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写,并且写得棒。

总之,习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假如学生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或者不善于“观察”,势必造成所识有限,所能掌握的信息相对零碎,下笔踌躇,认为作文非常难,从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写作教学难以收到成效,也就不能达到“能根据具体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的目的。所以,只有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创设情境,训练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言思维能力,留心于日常生活,主动并勤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敏.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e249a9ce3968011ca2009170.html,2015-7.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人文素养习作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