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
2020-06-27杨素宁
摘 要:本文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自主预习、突破课程重难点、辅助解题、强化学习效果等六个具体应用方向,希望对日后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数学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能够对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开发学生潜力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等方面都提供一定帮助,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习惯养成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价值与特点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与抽象的逻辑思维相比较,他们对图形的敏感度更高,思维导图主要是将复杂的逻辑转化为图形,直观地表现出来,非常适合在学习过程中作为辅助工具使用。它可以在上课之前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对课题的理解记录下来,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整理出来,直接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能直接找到课程重点,将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依次解决。且在课前准备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课程节奏,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作为当下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全面推进的大环境下,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普遍推崇。特点首先在于能够促使学生思想聚焦,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必须站在中心词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学习,能够在明确整体教学中心内容的前提下精准地把握数学学习的关键核心。其次是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有效保障学生思维的层次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小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思路等都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外化出来,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添加分支,扩大知识体系。最后是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小学生实现知识点与例题的结合理解,在新课标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需要作为学习的主体,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不足,因此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辅助作用,有助于促使学生理解数学例题中体现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體应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形成初期,属于具体运算的发展阶段,且是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期,面对逻辑性比较强的数学知识,他们无法自如地掌握,而强行灌输又容易打击小学生自信心。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对图形保持敏感,思维导图的特征刚好与之相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小学生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分数”相关知识时,在黑板上画了空白思维导图,边讲课边引导小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小学生具有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特点,当教师提出请求时,大部分小学生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主动帮助教师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该教师还在下课前给学生留了一定时间,引导其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将思维导图重新整理。用此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生处于对各学科知识的启蒙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完成教学内容的教授外,还要丰富小学生对学科的体验了解,以便于为日后越来越深入的教学内容学习打下基础。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制订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强大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使其逐渐能够通过知识的积累形成清晰的知识树状图,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至于遗忘旧知识。
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自然数”有关知识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与之前学过的数的类型相结合,拿出之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其中的关联,使当堂教学效果得到较好的体现。
(三)协助学生解题
小学数学的重点题型是应用题,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需要较强的解题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小学生还处在简单思维阶段,无法自如应用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将解题思路整理出来,顺利找到应用题关键词和解题方向,逐步培养小学生分析能力。
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引导学生将鸡和兔子腿的数量和头的数量画出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清晰地理解了两种动物腿与头之间的函数关系,准确地找到了解题方向,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即可掌握此类问题。
(四)提高预习效率
新课预习能力是贯穿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能力,在学习新课前先对新课知识进行自主复习,能够使学生提前发现课程中的重难点并带着问题听课,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时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思维导图自带时间轴功能,可帮助学生快速梳理知识点间的联系,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建立新的思维导图,课后学生自行完善预习时的导图内容。
如:某小学数学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新课预习时都使用思维导图做辅助,可以将导图画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进行正方形学习时,小学生将自己预习到的内容如正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等填入导图内,课堂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
(五)突破学习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基础阶段,在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时有难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参与感较弱。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数学知识,准确找出课程难点并一一解决。
如: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几何图形时,课程重点是区分各种不同几何形体间的细微差别,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几何体形状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不断绘制的过程中不停地练习图形的绘制,同各种几何形体的特点填入导图后学生迅速发现了图形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将发现的知识点绘制到同一张图中,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师通过这种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使重难点简单化解。
再如:某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数学应用题时,为避免学生被应用题题干当中反复出现的数量误导,影响解题准确率和效率,可以引导学生先将题干进行合理断句,再将各句中的数量关系使用思维导图表达出来。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有效提高解题效率和结果准确率。
(六)加深复习效果
新课标的教材在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结束后都设置了复习单元,意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合和探究能力,思维导图的优势在复习中能够得到发挥,因在复习前学生对课程内容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所以此时在制思维导图时可将脑海中杂乱的知识点梳理归纳,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当中,课后复习作为课堂的延伸,在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一方面能够巩固小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复习时顺便绘制下一课的思维导图,此种做法能够促使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識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产生的疑问作为切入点,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在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课后复习时,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例题也体现在导图当中。
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时,为提升学生对于三角形的认识程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对于三角形的应用引入课堂教学和思维导图的绘制当中,当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再次使用思维导图时,就能够迅速回忆起相关知识点。
再如:某小学生在进行图形面积这一章节的复习时,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将遗忘的部分和掌握不扎实的内容重新理解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七)优化教师能力
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相关的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一般小学教师的教学研讨内容很少以思维导图教学为主,上文中已经提到有效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够辅助教师理解教学内容,目前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存在的不足不在于绘图功底不足,而是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知识接受程度提升过程中起到的价值,教师应在绘图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完善。
提升教师的思维导图教学能力可以从培训和学习入手,保障教师在使用时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如:某小学为培养教师的思维导图使用能力,组织教师进行了多次关于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教学的讲座,还集体参加了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辅助教学的公开课。并要求教师在校验过程中讨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方法,教师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教学心得。此外为提升教师的思维导图使用能力以及对思维导图价值的认识程度,该学校还鼓励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过程作为教案补充。该小学的做法有效提升了教师本身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力,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八)规范绘图能力
小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接触不多,因此在课堂上直接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辅助理解教学内容存在困难,具体表现在于不了解如何完善和拓展导图,缺乏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为了通过更加省时省力的方式指导学生规范的绘制思维导图,学校可以要求教师设计思维导图绘制专题课程,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绘制能力,即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在保障学生思维导图绘制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三、 结论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掌握数学教学内容有极大帮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其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倪丽.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N].发展导报,2018(20).
[2]陈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思考[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改新视野[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
[3]李茹佳.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0):95-96.
作者简介:杨素宁,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