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课后习题锤炼复述能力

2020-06-27强亚兵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统编教材

强亚兵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对于学生的复述能力非常重视,并且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将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呈现了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中语文要素的基本要求,提出恰当问题,引领学生扎实地进行复述,以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复述课文;课后习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56-02

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引领学生阅讀的有效凭借。复述课文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在课后习题中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呈现,并提出了阶梯式要求,这能为学生的复述提供有效的凭借与支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复述课文内容。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以课后习题为依托,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呢?下面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做法。

一、借助课后习题,梳理故事梗概,提升复述能力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一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大象的耳朵》作为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课后习题中并没有让学生复述课文,但是“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这个问题其实隐含着复述课文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个课后习题人手,帮助学生挖掘隐藏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以使学生能够尽快把握课文要点。

教师让学生先通过阅读画出大象的话,再说说大象是怎样变化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大象的变化中找出大象耳朵的变化,进而帮助学生梳理出大象变化与耳朵变化的关系。(如图)

有了图表中的提示作为基础,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故事的起因、大象耳朵的作用以及大象的想法“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改变的原因。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再进行课文复述的时候就有了有效的凭借,复述起来又快又轻松。

二、借助课后习题,提出核心问题,提升复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核心问题的提出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课文内容。而借助示意图复述课文是统编教材中在低年段常常出现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就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复述。

如在《蜘蛛开店》一课的教学中,课后习题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朗读课文,借助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如图)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后习题,达到顺利复述故事内容的目的,在板书课题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蜘蛛开店,它想卖什么?它先后开了哪些店?有哪些顾客来买东西?它们想买什么?结果怎样?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结合蜘蛛开店的原因以及顾客特点,紧扣“一整天,一星期,终于,足足……才”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品味,真切地感受到了蜘蛛开店的辛苦与不容易。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把故事讲一讲。这样一来,学生初步复述的目标已经达成。根据这篇课文结尾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随之得到发展。

三、借助课后习题,紧扣关键词句,提升复述能力

关键词句在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统编教材中,关于复述方面的语文要素又常常以提示性问题的形式出现。借助关键词句或者提示性问题引领学生复述,为学生搭建恰当的学习支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复述课文内容。

如《小毛虫》一课主要是通过小毛虫的内心独白和实际行动来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什么境遇,都要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那么,对于这样一篇课文来说,如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渗透人文主题,从而使学生的复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习题中的提示性问题(如图)来帮助学生完成讲故事的任务。

从这个习题可以看出,“小毛虫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直接指向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圈画以及与同学交流来完成任务;“画出相关语句,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指向表达,链接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示了复述课文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先从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人手,提出问题:“你们想看看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吗?”然后,在学生充满期待的目光中,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把小毛虫变成蝴蝶的动态过程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之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回顾全文,在静思默读中让学生理清小毛虫的变化“小毛虫一茧一蝴蝶”,并从中感悟到小毛虫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教师再播放视频,让学生为视频配音,以帮助学生实现由语言积累到语言运用的转换,使学生顺利完成讲故事的目标任务。这样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复述故事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四、借助课后习题,分角色朗读,提升复述能力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参与复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复述难度,从而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故事中人物对话部分较多,段落结构相似,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复述,课后习题中也提出了“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青蛙的泥塘还没有卖出去,你知道原因吗?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它们对泥塘有什么意见与看法呢?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扮演青蛙,其他人分别扮演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把自己的看法直接对青蛙提出来。在这样面对面的对话表演中,学生对各种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和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时,学生所增长的就不仅仅是言语表达能力了,其语文综合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总之,学会复述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课文特点,遵循语文要素在复述训练方面的要求,搭建支架,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复述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有效突破语文“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