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班会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

2020-06-27郑学明

中国德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会预设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不能只顾自我表现,甚至自我陶醉,而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大力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全力担当好学生“演出”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主题班会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现在也有一些看似有趣、实则无味,甚至动而滥、动则乱的班会课堂,其在主导和主体、形式与内容、预设同生成等关系的处理上所显现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值得我们冷静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理顺“导”“演”关系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由于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影响,校园里最不缺乏的往往就是学生对师者的敬畏。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每每给其以教育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的印象,师生问这种无形的“信任赤字”也因而成为主题班会课堂教育目标达成的重大障碍。而要消除“信任赤字”,让学生按照“剧本”全情投入,“演”得心领神会,作为执导者的教师就应该做到:

1.对自我定位要“准”

演艺圈里有个说法: “要不演员‘死在导演手里,要不导演‘死在演员手里。”前者指的是演员完全被导演控制,只是服务于导演的工具;后者则是说演员无所顾忌,肆意妄为。在众多班会课例中,也同样存在两种极端化的模式:一是有的教师只作简单的开场白,把班会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导自演;二是有的教师偏重自身主导,轻视学生主体,一味居高临下地满堂说教,学生只能唯命是从,没有自我发挥的余地。

放任自流自不可取,“包打天下”则更为禁忌。班会课堂是学生情感内化的场所,最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觉感悟。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不能只顾自我表现,甚至自我陶醉,而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大力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全力担当好学生“演出”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2.对学生表现要“信”

古人云,以心相交,成其久远。正如优秀的影视作品需要导演和演员相互信任、密切合作一样,真实、有效的教育过程也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互动。如果师生之间的信任受到了影响,彼此之间的课堂交流就会遭遇危机,也自然无法有效沟通,凝聚思想共识。而影视作品除了有导演提供的行动路线,也不乏演员独自的创作灵感。所以,真实的课堂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课堂组织者要敢于赋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有说的意愿、说的勇气。这样,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师才能在“活”“动”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信任其实是一种尊重,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为此,作为班会课主导者,教师要努力克服两种现象:一是力不从心。教师在活动中启发引导不够,口号震天响,道理“满堂灌”,弄得学生连回味的余地都没有。二是迫不及待。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担心学生出错,对学生的表达基本不作评价,甚至打断学生发言,不管学生是否认可,忙着用自己的理解来替代学生的表述,学生根本没有发现真理、领悟真理和接受真理的热情。

3.对活动投入要“真”

有真实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具备存在的价值。主题班会课要想上出新意,上出味道,上出感染力,无论是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抑或是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唯有全情投入,真诚演绎,方能实现无障碍的沟通,达成心有灵犀的默契。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的精神状态直接关乎着学生的情绪表现。教师精力充沛,学生情绪高昂;教师聚精会神,学生心无旁骛。反之,教师在讲台上把自己弄得没精打采,郁郁寡欢,讲台下的学生肯定不会兴高采烈,精神焕发。

因此,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课堂,充分显示出为人之师者特有的坚持真理的正义。点拨时抑扬顿挫,解惑时理直气壮,既要让学生激动,更要将学生激发,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科学理论和优秀文化的力量,以此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二、促成“形”“神”兼备

一节班会课,就像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章,需要有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更要有凝练而明确的主题,这是主题班会课的灵魂。诚然,生动而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活跃,为课堂增添活力。但是,“形”是为“神”服务的,班会课形式必须成为贯彻教育主题、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手段。既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更要致力于对学生思想深度的挖掘,注重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切不可过于追求课堂的趣味性,片面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导致貌合神离。

1.去繁就简

在众多的班会课上,表演式、交流式、报告式精彩荟萃,竞赛式、辩论式、采访式纷纷亮相,但其中总不乏活动堆砌、表面热闹的课堂,其外在的表演多,内在的思考少,学生有“形”动而无“心”动,教学过程显得花哨不实在,教育效果自然无从谈起。

笔者曾在《中国德育》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课堂实录,其源白于一次主题为“人生处处皆美麗”的班会课实践,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周记导入”“观看央视视频”“分享内心感悟”“教师点评总结”四个环节。如今再次想起,仍觉得其素材不多但主题突出,形式简洁却恰如其分。所以,无论何种形式,只要能彰显教育内涵,贯穿教育理念,内容实在而引人深思,活动适量而不失感染力,皆为富有实效的恰当选择。

2.循序渐进

那些优秀的班会课例,往往层次结构清晰分明,问题设计环环相扣,活动流程井然有序,教育主旨由浅入深。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堂设计和组织上多下功夫,做到精选材料宁缺毋滥,精简环节避免拖沓,精当调控落实主题。第五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梅娜老师的主题班会课例“以青春的名义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其教学过程中观察、思考、讨论相互交融,小组探究、个人分享有机结合,“以例激趣一以趣激情一以情激行”三个环节紧密衔接,一步一步完成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唤醒和激发,逐渐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3.情境交融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和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好的班会课堂不是开展枯燥、刻板的理论宣讲,更非进行班级工作的简单部署,它应该有好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置,能够以此刺激学生的情绪,点亮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产生心灵的触动,完成对教育主题的领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虽然,许多教师在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方面作了不懈努力,但有些班会课组织者过多地关注活动场景,一心只想把气氛搞得热热闹闹,使学生个个开开心心,对于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则重视得不够,教育的目的往往被轻视,课堂的效果也就在“皆大欢喜”后随着下课铃声烟消云散了。

历次活动也充分证明,班会课堂花样过多和环节过杂,一方面会使学生疲于应付,对教育主题产生困扰,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矫正的机会,阻碍了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三、实现“动”“静”相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教育活动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響,教育过程往往充满诸多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教学目标未必会按照课前的预设“平平静静”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班会课组织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机智、灵活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既要做好精心设计,期待预定目标的顺利达成;又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让预设的课堂在动态中走向丰盈,迎来“动”“静”相宜的“生成”精彩。

1.创设生成氛围

生成总在一定氛围中发生。好的生成氛围往往令学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甚至能够产生欲罢不能的表达冲动和意犹未尽的勃勃兴致。那些广受好评的班会课例,互动亲切,对话民主,合作和谐,无一居高临下进行生硬说教。其课件构思巧妙,思路贴近学生,案例肩人心扉,语言生动感人。而且,绝大多数教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拓展、丰富活动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引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感触,激发了学生参与和表达的强烈愿望。

所以,在班会课堂上,如果既有满是疑惑的眼神和眉头紧锁的困扰,又有低头无语的默默沉思或讨论热烈的相互探究,更有不服气的大胆反诘和恍然大悟后的会心一笑,那么,这种严肃却不压抑、规范而不失自由的课堂氛围无疑是教学目标生成最需要的。

2.把握生成时机

学生课堂上的冲动是最好的生成时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每每对老师所传递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满怀疑,一旦其在课堂上遭遇认知上的困惑,就会顿生疑问,急于表达。此时,班会课组织者若能把握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现的平台,而后给予真诚的鼓励,加以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引,就能使社会实践不足、生活经验单一的他们在若有所悟中重新审视和建构自身的价值取向。

学生参与中的错误是重要的生成资源。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错误既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也是其个性品质的自然彰显。班会课组织者对此应该学会接纳,给予包容,并在保护学生参与热情的前提下,进一步激活其智慧和灵感,引领其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如同美国心理学家盖耶所言:“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课堂生成的机会,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精心去捕捉,悉心去引导,就能生成不一样的精彩。

3.留足生成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他们在认知、体验上的差异也决定了班会课堂动态生成的必然性。在此过程中,一切皆有可能发生。但是,即便遭遇到所谓“节外生枝”的“异端邪说”,课堂主导者也不要武断阻止,而应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给予一分为二地评析和人情入理地疏导。或许,预想的目标受到干扰,预设的计划也会因此搁浅,但学生的质疑精神得到了肯定,学生的表达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的认知视野得到了拓展,他们的道德情感也会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提升。

因此,班会课组织者除了在预设时要充分估计课堂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要在教学中灵活调节班会课的进程,给课堂生成相应的弹性空间,切不可拘泥于课前预设而画地为牢,将教学设计机械地照搬。

特级教师徐长青认为,教学活动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既要有需求侧的满足,又要有供给侧的引领。在笔者看来,这正是一堂优秀主题班会课的应有之义。

第一,因“趣”而有味。课堂必须瞄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认真把握和尊重学情,情境创设贴近生活,课堂导入引人人胜,师生互动民主和谐,思维点拨妙语连珠,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因“活”而生动。优秀课例往往不以崮定套路“出牌”,更非理论知识的照本宣科,它们对教学内容均有基于生活逻辑的重新建构,活动新颖别致,模式不落窠臼;课堂氛围开放、活跃,学生表现主动、活泼,始终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第三,因“精”而出彩。优秀课例之所以出类拔萃,还在于层次结构严谨、过程浑然一体,其课件制作规范精致,教学环节衔接精密,课堂讲授表达精准,知识概括简要精炼。有时候,课堂小结仅仅一句话、一幅图,却能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又余味无穷。

第四,因“实”而有效。故弄玄虚、华而不实自然与优秀无缘。优秀课例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的现实呼唤,把学生对眼前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相结合,主题方向清晰,观点旗帜鲜明,内容科学合理,形式喜闻乐见,能让学生在广泛的参与中身有所感、心有所悟,教育目标达成度高。

为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热情和耐心,理顺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促成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实现预设同生成的和谐,让我们的主题班会课堂在不断探索中超凡脱俗又出其不意。

【郑学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会预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