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校德育热点的冷思考

2020-06-27易连云

中国德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形式主义师德

学校德育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虽然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也引起了心理上的不小恐慌,但是通过这场抗疫过程中人们的行为表现,大家还是很有感触,当前人们的道德水平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糟糕,至少并没有如往日那样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90后或者00后青少年的价值迷茫与道德不堪,这些青少年的行为可圈可点,有的事迹也感人泪下。基于此种背景,笔者在此试图对社会上长期存在的德育热点问题进行一些冷静的思考。我的主要观点是:热点问题属于大众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可未必一定是“真”问题,或者说是否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理性的研究与反思。

第一,如何认识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他们真的是迷茫的一代或者是垮掉的一代吗?白改革开放以来,在校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始终令教育者和社会上不少人担忧。青少年学生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过去既没有遇到过也没有听到过的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青少年学生思想上的质疑、行为上的叛逆,让我们倍感压力,可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垮掉了吗?现在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不都是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吗?尽管有少数人蜕变败坏,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依然在一代代人中传承。世界永远在变化,而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就是永远的摸索和暂时的迷茫,我们大可不必惊慌,甚至怀疑今天的孩子无法正常长大。

我这样说不是让大家不去重视学校德育中青少年的道德发展问题,而是想指出我们不能因为过度地担忧而白乱方寸。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学校德育不能只看热点,搞运动式德育,而是要立足长远,要打好基础,要在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之中埋下白省的种子;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道德成长与人格提升是终其一生的过程;要明白道德的问题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或者行为操练,我们应该突出个人的经验反思与道德领悟,具体地讲,就是要让道德思考成为个人终身的习惯。

第二,师德建设问题。近些年来,师德问题备受关注,这当然与我们对学生道德发展的认识有关。教师队伍中一些违反师德的案例让人们感觉到了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在严重滑坡,社会上也充斥着对教师的怀疑与否定。教师中也有不少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动摇,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的情绪。与上述谈到学生道德发展问题指出的一样,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真正师德败坏的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又有多少呢?我认为大力强调师德建设十分必要,但这并非是因为少数教师的不道德行为,而是出于教育自身的逻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师德建设,强调教师的传“道”之责,正所谓“教人者必先自教”。对于师德建设问题,我认为一定要分清楚教师中违反道德与违反法纪的问题。我这样说的原因是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师德败坏的案例其实质是违反法纪,而不是道德问题。这两者如果不分清楚,会造成误解,也不利于真正的师德建设。要知道法律问题是红线,是不能碰的,可师德建设重视的是精神境界,是一个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与忠诚,是对学生的无私爱与成长过程的耐心等待,是發白内心的奉献,甚至是牺牲。

所以对于师德建设问题,我的想法是:不可太理想化。因为不可能让每一个教师都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每一个教师都走在道德提升的路上,在这个过程中有快慢之分、有高下之别实属正常,操之过急或期望整体平行上升都会成为不切实际的自欺并最终影响到师德的建设。

第三,谁是德育教师?这似乎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在现代学校中,我们有专门的德育课教师,也有专门的德育干部,比如说德育校长、德育主任等。有一种提法,那就是主张全员都是德育教师。一般说来,这些提法从实践工作的角度去考虑似乎并无问题,可仔细想来,其中也有可思考之处。我在此不去理论学校教育中的专门的德育教师这一话题,而是想说,从个人道德认识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来看,从个人接受与施加道德影响的因素来看,谁是德育教师呢?谁是德育的接受者?只是学生吗?我觉得将教师视为天然的德育者其实是一种单向思维,甚至有时候显得霸道,这种不需要证明的特殊身份使得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从而对于学生少了些尊重与理解,甚至也不会去发现学生心灵的美好与纯洁,发现那些值得我们成人反思与学习的品德和精神。要知道年龄的增长、生理或心理上的成熟并不必然意味着道德上的进步!这也是学校德育有别于其他各育的显著区别。换一个角度,向学生学习,也许能够解决许多我们在现实德育中遇到的困惑。

第四,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好像在人们心中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在对教师所作的调查中,大家提到特别多的就是学校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如各种应付检查的活动、专题学习、有意设计的校园文化等等,这些东西似乎让人心碎。可静下心来,我们认真思考一下,问题真正出在各种形式吗?如果我们认真地做好形式,并按照各种形式的要求与精神做好每一个自己,会是什么结果呢?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学校德育还是家庭中进行的有关教育,有一个不得不让人沉思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许多人,当然也包括教师都在抱怨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下降,可是大家的目光却总是盯着别人,而不是坚持做好自己,不少人都认为别人需要改变。结果是什么呢?我们自己创造了生动丰富的各种形式,可是我们自己把这些形式变成了形式主义。如果我们真把各种形式做到我们的内心深处,让这些形式成为我们的习惯的话,会是一种怎样的境象呢?

德育的问题很多,这其实很正常。日新月异既代表时问前进的步伐,当然也意味着新的我们从没有亲历过的经验与没有遭遇到的道德冲突与困惑。我想说的是:冲突与困惑并非坏事,关键是我们要通过这些思考达到对不同时期道德精神的理解、领悟与把握,最终实现道德自觉,并过好自己的一生。我们总在路上!

【易连云,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敏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形式主义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形式主义的标准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如果上级不官僚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反对官场形式主义问题”调查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