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心理学疗法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2020-06-27张志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治面瘫心理学

张志坚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中医医院,陕西 铜川 727007)

生理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医治均有直接性的影响,一旦患者的心理出现负性影响,不但直接的影响疾病转归,同时还不利于患者的生活。基于此对患者心理上的缓解同样重要。为此本文特以我院需要针灸治疗的患者33例为研究成员,浅析应用中医心理学疗法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详细分析步骤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的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1月~5月需要针灸治疗的患者33例,33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比为21比12。平均年龄(44.0±1.4)周岁。疾病类型:面瘫患者4例、中风类脑血管病患者14例,各种神经损伤患者15例。

1.2 方法

33例需要针灸治疗的患者均以中医心理学疗法辅助医治。

(1)暗示诱导:暗示诱导是指在针灸临床医治中,通过对患者讲解针灸对该疾病的优势、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预期治疗等通过语言、行为等对其心理进行暗示,以增加患者治疗的积极性[1]。如在对面瘫患者、中风类脑血管病患者以及各种神经损伤患者医治前,按摩其穴位,并且详细的讲解该穴位对疾病的作用与产生的功能等,让患者心理对针灸治疗有较好的认知。

(2)顺情从欲:该方法的实施依赖于满足患者心理需要,通过满足其心理达到将其心理障碍消除的目的。众所周知针灸医治不可避免会产生疼痛,多数患者在面对未知的疼痛是会出现恐惧与紧张情绪,在实际针灸过程中机体过于紧张影响针灸治疗效果。在此情况下针灸前应对每为患者讲解针灸的相关流程,主要针刺的穴位,预期产生的疼痛等。同时在实际针灸治疗时,可有意识的避免针灸器具直接的面对患者,减少其恐惧感。此外在针刺穴位后可询问患者的感受,将每个穴位针刺时间告知,减缓其心理压力。对于患者的询问要详细且一一告知,面对患者的倾诉,医生也需聆听并且予以劝解,以便患者将其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最终让患者以愉悦畅达的心理接受针灸治疗。

(3)开导解惑:是指医生在言语上劝慰患者,让其摆脱心理负担。不同的疾病与不同的患者所产生的压力不同,如对于面瘫患者,由于突然性的面瘫导致其面部的不适,不但影响其身体,同时还不美观。在心理与病痛双重折磨下,患者的情绪变化出现悲观心理。中医心理学疗法中开导解惑法可通过讲解疾病的诱发因素、针灸后的预期效果等开导、解惑后,让患者有正确的疾病认知感,增加了与病情斗争、积极治疗的信心。与此同时开导解惑后还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针灸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

观察应用中医心理学疗法前后患者焦虑情绪评分。该评分以患者实际记录的平均值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强。

2 结 果

应用中医心理学疗法后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为(55.7±3.3)分,应用后下降程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应用中医心理学疗法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对比( ±s)

表1 应用中医心理学疗法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对比( ±s)

时间 焦虑情绪评分(分)应用前 55.7±3.3应用后 40.0±0.7 P<0.05

3 讨 论

与药物、滴注等医治方式不同,在临床疾病中通过针灸治疗主要以调整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基础,以期激发患者的防御力与修复力达到医治的目的。尽管针灸治疗对疾病有促进作用,但是面对针灸使用的器具、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以及疾病的痛苦等均对患者的心理有极大的影响。为促使针灸疗法在疾病的医治中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对患者的心理予以相关的疏导。中医心理疗法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心理活动、疾病等进行相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证明,中医心理学疗法以中医中多项心理疗法开展医治。特别是在针灸临床疾病的医治中,对患者的心理舒缓效果佳[2]。如暗示诱导让患者心理对针灸治疗有较好的认知,顺情从欲可将其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最终让患者以愉悦畅达的心理接受针灸治疗。开导解惑让患者有正确的疾病认知感,增加了与病情斗争、积极治疗的信心。

本次研究得到,应用中医心理学疗法后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焦虑情绪评分下降程度高。

综上,中医心理疗法对于需要实施针灸治疗的患者的医治有助力作用。

猜你喜欢

医治面瘫心理学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矮小症防治中的运用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