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思考

2020-06-27陈丙成李艳华李爱青

物流技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冷链物流标准

陈丙成,李艳华,魏 然,李爱青

(1.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1803;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3.中国民航大学,天津 300300;4.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北京 100010)

1 引言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对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生鲜食品和医药生物制品、疫苗等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增长。这种社会消费升级,经济快速发展,使得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现阶段冷链物流供给能力的短缺和供给质量缺乏保障,特别是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联运等存在标准化、信息化等短板,严重影响到了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改善与提升。交通运输行政监管部门应履行行业社会责任、引领冷链物流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政治站位的高度迎接多重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冷链物流历经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们在冷链物流标准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刘炳城[1]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情况,针对我国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安久意[2]对我国冷链物流标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思路。刘丹[3]分析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标准建设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的策略。常燕宁[4]采用博弈论概念的方法,提出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并提出推广实施过程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谢如鹤和刘广海[5]介绍了发达国家和我国食品冷链标准化建设情况,提出规范操作和完善管理制度等关键举措。常丽娜、万燕芳等[6-7]研究了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化经验及借鉴启示,提出了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框架及发展建议。

这些研究多关注于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以及某一类别冷链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只有个别学者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但并没有系统地对比研究我国与典型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且提出主要成果,而这是我国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阶段就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走国际化标准之路是必然的选择,且基于此提出该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 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与社会价值

2.1 发展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

冷链物流主要是医药、食品、农产品等全程冷链配送生态闭环,以保持一定温度要求的运输全过程,实现这些冷链货物的保质运输。随着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互联网等新兴经济迅速发展,网络购物越发普及。2015年网购人数达4.1亿,消费金额占消费的15%,到2020年将以每年20%的增速增长,占比将达到24%。其中,移动端购物将占主导:2015年移动端网络购物占比达到51%,到2020年将达到74%,而生鲜电商是冷链物流不容忽视的市场。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可以达到4 7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我国冷链物流将迎来行业发展契机。当前,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到85%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有机产品需求大幅提升,这也给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冷链运输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货物位移过程,而是关系到人民幸福与否的国计民生问题,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意义。

2.2 发展冷链物流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和行业不断加大对冷链物流的政策引导与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食/药监局、商务部等部门颁布了关于“冷链物流”相关的文件,包括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国家药监局关于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等。从国家各部门密集下发各项政策,足以说明冷链物流已经深度融入我国产业链的各个核心环节,冷链物流安全性关系到医药品、食品等民生安全。特别是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交通运输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同时启动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冷链货物陆空联运多式联运通用要求等标准立项工作,加快冷链物流规范化建设。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8年全国冷库新增库容488万t,同比增长10.3%,冷库总量达到5 238万t[8]。交通运输企业也陆续开始参加国内外的GDP、CEIV认证,对冷库的基础设施、主动式的温控集装设备、信息追溯和监控设备等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

3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走国际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3.1 标准化滞后成为阻碍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相比我国冷链物流不完整、不健全的标准体系,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例如,德国有完备的冷链法规制度和专业化的操作流程;日本有全面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涉及农产品质量监管、整个物流行业的规范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相比之下,我国冷链物流管理方面法规相互交叉,指导性较低,特别是涉及运输方面的法规标准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颁布的各类冷链物流标准共200余项,具体见表1。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形成冷链物流发展的制度保障环境,才能推动全行业进行标准化管理,促进冷链物流行业整体健康有序的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人民生命安全[8]。

表1 中国冷链物流标准总体情况

3.2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

冷链物流标准具有较强的国际性,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过程,要充分考虑与国际接轨,注意国际标准与先进标准的引进,力争在冷链物流标准化领域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我国冷链物流运输标准研究与国际通用标准体系保持同步是需重视的关键点之一。国际上通用冷链物流运输标准协议、法规及认证程序相对比较完善,并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磨合、实践与验证,对我国制定具有本国、本区域特点的标准化体系有较强的指导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大范围引进国际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的全套内容,很难综合体现国内冷链物流标准与国际通用标准对接[9]。

借鉴国外先进冷链物流标准,通过对国内外冷链物流标准的比较分析与系统研究,结合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不同运输方式,考虑多式联运发展,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提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度建设的建议措施。

4 构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思考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必须走国际化和标准化的步骤和路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既需要与典型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对比研究,同时也要考虑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发展的现实需求。

4.1 与典型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对比研究

全方位梳理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借鉴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制定原则、结构、内容、贯彻与执行等方面。全面系统研究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并系统总结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以供我国冷链物流标准构建借鉴和参考。

(1)借鉴典型发达国家在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成果。政府建立一系列法律法规,保证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2)借鉴典型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运用方面的成果。包括但不局限于:信息技术在冷库、冷藏车、集装器等设施设备方面的运用,以及信息系统、信息追溯等温控技术的运用,提高温控控制性能。特别是主动温控ULD的使用标准与管理经验及对中国生产、制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借鉴意义。

(3)借鉴典型发达国家绿色环保理念在冷链物流运用方面的成果。例如,小型单元普通冷链包装箱循环利用,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其统一周转和循环利用标准,推动大交通体系下互联互通、提高使用运转效率,实现公路、铁路、民航、海运与管道运输等多式联运无缝链接。

(4)借鉴典型发达国家已知托运人和管制代理人制度的成果。探索提出航空货运安全体系—受信任的托运人概念,主要措施就是采取“航空货运预先安检”,向交通业推广应用,推动安全管理和安保环节前移。推动多式联运,整板(箱)空陆联运的冷链货物包装在符合民航安检模式和安检设施条件下,逐步推广基于信用分级、差异化分级等冷链运输安检政策,采取前置安检的形式,鼓励采用先进安检技术和设备满足不拆板(箱)作业。

(5)借鉴典型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专业认证体系成果。从硬件(设施设备)、文件(手册)、人员与培训、现场操作等几大模块,合计11大单元320余项对比研究中国GSP、欧盟的GDP、国际航协CEIV PHARMA等认证体系/技术标准,提出中国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与标准推广应用的积极意义、必要性与模式、方法。

(6)借鉴典型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企业优秀管理经验成果。通过对DHL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进行研究,加强我国冷链运输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建设,促使其遵规守纪、诚信经营、取信于社会和客户,探索建立冷链运输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7)借鉴典型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其他相关先进成果与成熟做法,包括但不局限于典型发达国家适应多式联运的冷链物流网络建设经验,在加工包装环节的高资质检验以实现海关、检验检疫前移,促进冷链物流的产业化。

4.2 构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框架建议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分析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现状,全面对比和系统研究国内外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总结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基础框架,具体如下:

(1)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基础框架。我国冷链物流运输标准体系应包含基础性标准、设施设备标准、服务质量与安全标准、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信息化、其他等六大类项,每一大类再细分为2-3层级及各类不同内容标准构/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

(2)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各类标准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标准重点对冷链货物分类进行研究,设备设施重点研究不同运输方式下对冷库、冷藏车、主动制冷集装设备等温控设施设备的规范。作业技术与管理标准重点研究食品类、医药类等不同冷链货物类别在不同运输方式的作业技术与管理标准。服务质量与安全标准重点研究食品类、医药类等不同冷链货物类别在不同运输方式的服务质量与安全标准。信息化标准重点要通过信息化确保全运输过程的温度断链、保证信息可追溯、推动主动制冷(集装设备)温控设施设备、包装箱/设备循环使用与共享管理/技术的关键标准研制。其他标准同样要重点研究环保相关标准。

构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后,重点要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推广落地上加大制度保障。借鉴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推广应用方面经验,建议采用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及开展专业认证制度的强制性做法,有效保证冷链物流标准的贯彻与执行。

5 结论及成果展望

本文从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以及国家层面、行业层面的关注投入等多维度分析,并对我国与典型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巨大,且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民幸福与否的关键,发展冷链物流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2)冷链物流标准具有较强的国际性,相比较我国冷链物流不完整、不健全的标准体系,美国、日本等典型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走国际化标准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图1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基础框架图

(3)基于对国内外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对比研究,结合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实践,提出基础性标准、设施设备标准、服务质量与安全标准、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信息化、其他等六大类的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基础框架。

下一步,在建立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基础上,从大交通、全行业、全供应链的视角,对急待弥补和研究编写的重点、难点及涉及多利益相关方的标准重点技术攻关,基础性标准重点打通供应链的信息壁垒,设施设备标准重点打通多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和无缝链接,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上重点确定组织和运营模式,统一服务规则和流程设计。

猜你喜欢

冷链物流标准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