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我国商贸物流运行分析及2020年展望

2020-06-27焓,高帅,吴

物流技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商贸总额冷链

胡 焓,高 帅,吴 江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北京 100711)

1 引言

2019年,中国商贸物流重点领域创新变革加速,市场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物流效率稳步提升,政策环境继续向好,全年商贸物流总额达到80.5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但继续高于社会物流需求增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冲击全球实体经济最大的“黑天鹅”事件,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共同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2020年,商贸物流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从有利因素看,我国宏观总量足、潜力大,消费增长具备充足韧性,网络消费具备强大惯性;商贸物流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疫情纾困措施持续出台,助力实体经济恢复常态。从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看,我国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爬坡过坎阶段,巩固国内消费和稳定外贸增长任务任重道远。境外疫情扩散蔓延态势仍在持续,货物贸易和国际物流业务增长受到严重冲击,产业链恢复面临挑战。综合考虑疫情扩散蔓延趋势、企业复工复产进程、政策援助措施情况、供应链恢复进度及国际环境等因素,借助大数据和情景分析,预测全年商贸物流增长5.5-6.5%。

2 商贸物流发展基本情况

2.1 消费领域物流需求增长较快,网络零售比重进一步提高

2019年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8%,消费仍然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与民生领域物流需求也是商贸物流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9.5%,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0.7%,比上年提高2.3%。

从各区域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速来看,东部沿海和中部消费大省增长平稳,其中总量前四位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增长速度均分别为8%、6.4%、6.2%和8.7%,山东和江苏总量旗鼓相当,广东增速与全国持平,浙江增速比全国高0.7%。中部和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长势头良好,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福建、安徽、江西、云南增速超过10%。具体如图1所示。在消费市场带动下,初步估算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6.3%,比社会物流总额增速高10.5%。

图1 全国各省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

2.2 生产资料市场供需双向宽松,物流需求继续放缓

2019年,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及环保政策趋严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宗生产资料市场整体表现为“供需双向宽松、价格波动向下”的基本特征,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编制的2019年大宗商品指数平均为101.2%,比上年同期回落1.8%。生产资料物流需求持续放缓,2019年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75.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5%。从各季度来看,一季度增长4.8%,上半年增长4%,前三季度增长3.8%,全年回升至4.1%,,总体较为平稳。

2.3 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进出口需求低速增长

2019年,外部需求没有明显改观,贸易摩擦频发和中美经贸争端出现反复,我国外贸增速呈现震荡走低态势。2019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1.5万亿元,同比增长3.4%。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一般贸易进出口18.6万亿元,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比上年提高1.2%。出口商品类别中,机电产品总值仍居首位,劳动密集型次之,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1万亿元,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58.4%。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6万亿元,增长5.4%;机械设备2.9万亿元,增长1.4%。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31万亿元,增长6.1%。从进口商品类别看,原油、铁矿石等大宗产品和肉类进口增长较快,其中进口猪肉和牛肉同比大幅增长75%和59.7%。

2.4 商贸物流发展势头总体较好,网络零售和外卖物流需求亮点突出

根据《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按照行业定义、新兴业态发展和《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核算方法,将商贸物流总额分为批发零售物流总额、网络零售物流总额和外卖配送物流总额三大部分,批发零售物流总额包括批发领域物流总额和零售领域物流总额。

经测算,全国商贸物流总额达到80.5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但比社会物流总额增速(5.9%)高3%。从构成看,商贸物流中批发零售物流总额71.1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商贸物流的89%;网络零售物流总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商贸物流总额的10.6%;外卖配送物流总额0.33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具体如图2所示。商贸物流平稳增长,一方面是大宗商品需求没有快速下滑,传统批发零售物流变革求新、需求趋稳,另一方面新兴互联网经济带来线下物流需求高速增长,新旧业态、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为商贸物流平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商贸物流需求继续高于社会物流需求增速。

图2 商贸物流总额及增长

3 重点领域商贸物流快速增长

3.1 持续推进标准化和高效配送,商贸物流效率稳步改善

2019年商贸物流标准化和城乡高效配送持续推进、成效显著,物流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试点地区标准化设施设备提升物流效率、减少货损。企业调研数据显示,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仓储,备货效率提升30%-50%,车辆周转率提升50%-80%,货损率由原来的5%-10%下降至1%-5%;二是以商贸物流重要节点为依托,以大型网络托盘供应商、租赁企业为主体的全国托盘循环网络初步形成。工商企业还加大货架、月台、车辆等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改造力度,促进供应链上下游无缝衔接、高效协同,调研数据显示物流一体化运作效率提高三成;三是物流标准化和城乡高效配送同步推进。随着物流标准化试点的开展,各地以标准化为抓手、以高效配送为目标,探索校园、社区,农产品、医药等细分领域的共同仓储和共同配送试点示范项目。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以乡镇为中心节点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标准化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服务功能日趋增强,物流效率稳中有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调查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全部企业物流费用率为7.9%,比上年下降0.1%。其中,商贸物流企业费用率为7.5%,比工业企业物流费用率低0.6%,比2013年回落0.2%,显示出商贸行业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

3.2 面对市场寒冬,汽车物流变中求进、多元发展

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面对汽车市场寒冬,汽车物流企业积极依靠市场新趋势变中求进,在探索中寻求多元化发展。如:安吉物流在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等非汽车物流领域拓展物流服务;长久物流深耕主业,业务延伸至汽车物流产业链上下游,提高市场占有率。

汽车物流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布局国际市场。长安民生物流依托“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等“一带一路”平台,通过多种运输方式高效协同,大幅度提高物流运行效率[1]。上汽安吉物流加快国际化步伐,在北美、南美、东南亚布局国际运输航线,新辟航线和新增运力成为上汽销量增长的关键。

3.3 冷链物流供需两端稳步增长,资本助力加速布局

2019年,冷链市场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冷链物流需求持续旺盛,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冷链物流供需两端较快增长。据中物联冷链委测算,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预计可达2.35亿t,同比增长24.7%。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约为6.1万亿元,同比增长27.1%。据相关数据推算,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可达4 700亿元,显示未来仍具备巨大潜力。与此同时,冷链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预计全国冷库总量可达6 053万t,同比增长15.6%。预计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超21万台,同比增长18%左右。

冷链服务品牌加速布局。随着我国冷链物流需求进一步增长,传统冷链企业和众多电商企业加快冷链物流市场布局。九曳供应链完成C+轮融资;阿里旗下驯鹿冷链计划在中国建立50个大中型专业生鲜冷链仓库,布局100条生鲜冷链运输干线、1 000条运输支线及冷链短驳;京东冷链布局全国20个核心城市,冷链运输网络目前覆盖全国200余地级市;苏宁物流完成了46个城市的冷链仓布局,仓储面积超过20万m2,预计到2022年冷链仓储面积将超过100万m2。顺丰采取“前置仓+店配”的模式,利用前置仓资源,缩短农产品等易腐坏商品流通配送时间。

3.4 数字餐饮供应链加快建立,高效绿色外卖配送成趋势

餐饮物流是消费领域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贸物流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额46 721亿元,同比增长9.4%,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高出1.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3%。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餐饮业深度融合,餐饮供应链的高速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美团建立以城市为节点的仓储网络,运用供应链冷链技术、智能化调度、线上化管理,降低采购和流通成本。餐北斗采用“头部客户物流总包+SaaS”的方式,完成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布局,形成仓配一体、共仓共配、订单执行、融资监管等综合服务体系。

绿色环保对餐饮外卖物流提出更高更严要求。2019年外卖配送物流总额0.33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餐饮外卖需求占据较大份额,随着外卖物流的蓬勃发展,外卖物流的绿色、环保更受重视。“垃圾分类”政策日趋严格,由政策行动向立法法规转化渐行渐近,此外新发布的国家标准《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也对外卖物流提出新的要求,例如标准中规定,一次性餐饮具废弃物实际回收利用率应大于75%。

3.5 零售物流加速跨界融合,瞄准下沉市场蓝海

受网上零售市场冲击影响,零售物流总额相比2018年有所下降。据测算,2019年零售物流总额为9.9万亿元,同比下降1%,凯度消费者指数也显示传统渠道仍在缓慢复苏,大型商超表现一般。

在多方压力下,实体零售借力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对商品的展示、营销、销售、售后等进行全链路改造。物美通过多点改造数字化门店,引入积分会员,加速麦德龙的数字化。高鑫零售牵手阿里,将实体门店与淘鲜达平台对接,提升门店线上曝光率。上蔬永辉利用智能算法进行门店排班,结合销售、客流等历史数据为企业提供最优班次建议,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实体零售转型线上同时,电商平台依托大数据、自动化、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纷纷落地实体零售,完成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融合。每日优鲜建立“城市分选中心+社区配送中心”,搭建极速达冷链物流模式。苏宁易购云店持续升级,多元业态加速落地,更加关注消费娱乐、购物、休闲的“一站式”享受体验。京东电器重庆超级体验店集科技、智能、潮流、趣味于一体,开业仅1小时销售额就超过一千万元。

当前大中型城市零售市场平稳增长,广大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的下沉市场基数庞大、潜力可期。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亿[2],比2019年6月增长8 000万左右,网络购物用户占网民整体的78.6%,比2019年6月提高3.8%,零售和制造企业都把目标瞄准下沉市场这一“蓝海”。淘宝特卖计划三年改造1万家工厂,帮助商家进行智能制造升级,实现“优质优价”商品供应。苏宁拼购推出“包山包湖包海”计划,建立农产品拼基地;面向县镇市场的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初步形成京东电器下沉市场布局。京东下沉平台“京喜”“双11”当天销售1.01亿件商品,近七成的用户来自三至六线城市,下单量峰值环比增长4倍。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改变假货、仿冒、低质等标签形象。小米计划以新型城镇为重点,在五年内扩展到1 000家小米之家。随着未来我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络建设加快,将进一步带动下沉市场“互联网+”电商快速发展。

3.6 电商物流持续增长,农村电商加速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

在网络购物和电商促销拉动下,2019年网络零售物流总额达到8.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商贸物流总额比重为10.6%,比去年同期提高0.2%。各季度网络零售物流总额绝对值前低后高,一季度为1.8万亿元,二季度和三季度在2万亿元左右,四季度达到2.7万亿元,除第三季度增速为18%之外,各季度增速均保持在22%以上。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各季度网络零售物流总额及增长

中国电商物流指数显示,2019年我国电商物流行业运行整体平稳,总指数平均为111.2点。其中,总业务量指数延续了2018年平稳增长的态势,平均达到128.6点,总业务量于11月达到全年最高的134.9点,相比2018年11月份的数据大幅上升9.1个点,表明以“双11”为代表的电商购物节对线上消费和电商物流的刺激正在逐年加强。

2019年,我国农村业务量指数平均达到130.3点,农村电商业务规模全年增速超过30%,阿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全国淘宝村数量达到4 310个,是四年前的6倍。电商物流不仅是消费下行、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渠道,也已成为聚集农村消费和引领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城乡数字、信息鸿沟迅速弥合,消费观念和支配收入差距在迅速缩小,农村的数字消费增速全面超越了一线和二线城市,为农村电商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另一方面,以农村电商渠道和农业产业化集群为核心的农村新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建立,“电商物流+智慧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场景的数字化改造。聚划算在全国打造1 000个聚土地示范产区,孵化10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去掉“中间商”,两端都受益。腾讯联合专业集团布局农业产业互联网,打造农业基地资源(F端)、流通渠道资源(B端)、智慧社区客户资源(C端),构建“F2C”(从田园到餐桌)的现代智慧农业生态模式。

2019年电商物流与快递市场加速整合。3月,阿里以46.6亿元入股申通。4月,京东物流发布京东云冷链计划,用“骨干网+合伙人”模式深化冷链布局。7-10月,京东快递联合百城门店开启门店代寄服务,上线“京东云箱”平台,共建供应链产业平台。11月,唯品会终止旗下自营品骏快递,与顺丰达成战略合作。

3.7 国际物流网络继续扩大,跨境零售发展量质齐升

在“一带一路”双边合作、跨境零售政策红利和市场环境改善等多重利好下,跨境电商零售加快发展,国际物流网络继续扩大。一是“三单对碰”规范跨境零售灰色地带。海关总署发布第194号公告,要求申报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或通关服务平台,向海关传输交易、支付、物流等“三单”电子信息,实现“三单对碰”流程正规化;二是跨境零售业务量快速增长。据海关数据,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值1 862.1亿元,增长38.3%,全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总值91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部分地区高速增长,湖北跨境电商单量542.5万票,同比增长29.3倍,河南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超过20%,广州和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同比分别增长56.4%和28.8%;三是企业加速跨境物流网络布局。菜鸟全球供应链进口物流时效大幅提升5-10天。京东物流搭建全球“双48小时”通路网络,与国际物流巨头Agility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门到门的跨境和B2C产品,建设跨境业务海外物流枢纽。

4 2020年商贸物流发展总体预判

2019年以来内外部形势异常复杂,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国内宏观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下行压力加大,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冲击全球经济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城市化持续推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习惯的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市场迎来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新机遇。

二是商贸物流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服务质量水平提升。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爆发式增长,推动商贸物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型物流园区、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基建”力度加大。企业应用供应链手段降本增效、创造价值,不断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助力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疫情期间,无人机、无接触配送、传统商超网上购等模式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需求,促进了商超零售配送领域创新升级,这些模式在商贸物流领域有望进一步发展。

三是国际经贸环境预期向稳,跨境电商零售试点继续扩围。中美经贸摩擦倒逼我国经济扩大开放,“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稳步拓展,跨境贸易试点大踏步扩围,石家庄等50个城市(地区)及海南全岛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加,班列常态化、规模化、集约化明显,辐射范围由中西欧扩展至东南欧,通关时间、物流时长进一步缩短,返程空箱率不断下降,为欧亚大陆的经贸往来带来新机遇。2020年前四个月,中欧班列共开行2 920列,发送货物26.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27%。

四是疫情纾困措施持续出台,助力实体经济恢复常态。降成本工作成为2020年重点工作,要求切实强化降本增效成效。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将继续推行;6月底前,免收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减半收取铁路部分费用,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总体来看,商贸物流具备良好发展环境。

从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看,我国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爬坡过坎阶段,巩固国内消费和稳定外贸增长任重道远。世界三大经济组织报告称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动能趋缓,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逆全球化”趋势和经贸摩擦加剧,将在各个层面深刻影响全球贸易投资发展。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蔓延趋势仍在加速,全球供应链体系和企业可持续经营面临巨大考验。根据重点企业疫情调查,各类规模企业均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其中,中、小微企业预计一季度收入下降超过50%的分别占到32.2%和46.8%,比大型企业高5%以上[3]。此外,疫情蔓延加剧全球股市债市汇市波动,3月上旬全球多个股票市场大幅跳水、熔断,5月份美国WTI原油期货收盘暴跌为负值历史罕见,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和原材料市场价格预期不明,给生产组织和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风险。

综合考虑疫情变化、复工复产进程、政策援助力度、供应链恢复状况及国际环境等因素,借助大数据和定性分析,对2020年商贸物流增长做出三种情景预测(见表1)。

表1 2020年商贸物流增长率分季度预测

4.1 情景一:疫情在三月底得到控制,复工复产进度加快

假定3月底,包括湖北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经济逐步恢复正常,疫情影响控制在一季度之内,预计1季度商贸物流总额将下降5%左右。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实施,二季度全国商贸物流网络运转顺畅,工业生产和外贸稳步回升,全球供应链得到修复,不排除需求回升后企业生产订单加速的情况。预计全年商贸物流总额将实现6.5%左右的增长。

4.2 情景二:疫情在四月中下旬得到控制,复产提速不快

假定疫情持续到四月中下旬,并且全国包括湖北地区政府和企业采取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复工,但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企业存在一定的复工不达产情况。疫情对整体经济和商贸物流的影响延续到二季度,额外2-3周的生产恢复期可能会拉低后续几个月增速,在此情形下,预计一季度商贸物流总额将下降10%左右,上半年商贸物流总额将增长4.9%左右,全年商贸物流总额增长约6%。

4.3 情景三:国内疫情在四月底得到控制,但全球性风险增加

假定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受国际性输入的影响,一直维持到四月底才能得到完全放松管控,同时疫情干扰全球产业链的恢复,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商贸物流造成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在此情形下,预计上半年商贸物流总额将增长4%左右。三季度商贸物流的补偿性恢复才会逐步体现,预计全年商贸物流总额增长约5.5%。

从发展路径上看,尽管一季度存在三种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二、三、四季度仍呈现出恢复性增长趋势,且总全年增速趋于收敛,全年商贸物流总额增长初步预计6%-6.5%。

猜你喜欢

商贸总额冷链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阿根廷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3%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画像即墨商贸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