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建设
2020-06-27张锐
张 锐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00)
1 引言
标准体系是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多式联运是改革传统运输布局、新旧功能转换、供给侧改革在产业供应链上的重要抓手。多式联运发展离不开标准体系建设,多式联运标准体系研究是在政策宏观下对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全面启动多式联运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多式联运转运装备、场站设施设备、运营管理与服务及信息与运单数据等基本要素标准化的必要条件。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多式联运标准体系,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缺失或急用先行的标准,是为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奠定技术基础的必然要求。
2 政策层面的引导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加大对多式联运的支持力度。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若干规定》中首次提到了多式联运。
2014年9月《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国家明确把多式联运作为发展物流行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列在发展重点第一位,这些纲领性的文件提升了多式联运的重要性。
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提质增效提升供给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广陆水联运工程、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工程、航空铁路联运工程、装备标准化工程等联程联运工程。2016年12月《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多式联运枢纽站场建设,加强快速中转转运设施装备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和载运机具,建设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支持企业创新联运组织模式,研究制订统一的多式联运规则,大力推行“一单制”联运服务。
2017年1月交通运输部等18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多式联运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细化了在推动多式联运事业中多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多式联运运营主体、信息系统、装备体系等。同年2月发布《“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要求:到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各种交通方式信息交换取得突破。
2018年交通运输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将多式联运发展细化到执行层面,提出了具体考核指标,并对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明确,包括:鼓励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和共享,提出将铁路修进港区,实现铁水无缝衔接;为多式联运装备提升提出了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落实的推进项目。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全国规划127个城市,布局建设212个物流枢纽。重庆市被确定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五种枢纽承载城市。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19〕1475号),共有23个物流枢纽入选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从政策层面可以看出,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全国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项目的实施中,共同推进多式联运的国际化、标准化建设。
3 多式联运快速发展的刚性需求
3.1 货运总量增长
物流需求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刚性需求。随着经济尤其是现代工业的发展,物流需求带动了多式联运的发展。多式联运的刚性需求在于它是国际贸易主要载体,体现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跨境多式联运走廊、公铁水以及航空多式联运系统等,通过低成本的多式联运作为支撑,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业联动发展,改变之前物流运输的分段衔接、低效衔接的传统运输方式,体现多式联运在国际、国内供应链中的一体化高效融合模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货运总量471.58亿t,全国社会工业品物流总额234.50万亿元。“十三五”期,我国货运总量年均增速将处于7%-8%的区间,货运规模作为多式联运的市场基础,按照交通部规划预计目标7%的增长率来计算,我国2016-2020年期间货运规模的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近年来全国货运总量
3.2 国际双边贸易不断增长
“一带一路”对于沿线大部分处于工业化发展中的国家而言,在煤炭、矿物燃料、化工产品等初级能源方面存在较大的需求,涵盖国家基本都能够通过铁路和海运抵达,能源类产品能够通过集装箱进行运输,提高集装箱周转率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我国对于能源、机械、矿产品的需求,见表1。组织模式上,初步形成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商品车、冷链、危化品等专业化多式联运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建设加快,中欧铁路通道稳步发展,郑州、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加快中欧班列境外节点布局。自2011开行至2019年8月,中欧班列去程开行2 845列,运送25万TEU,重箱率达99%;回程开行2 421列,运送21万TEU,重箱率达85%,近3年年均增长率达到55%,成为了新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
3.3 国内综合枢纽一体化建设加快
各部门积极协调推进多式联运各项工作。在基础建设方面,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营口港等港口积极布局内陆无水港,国内通道体系不断丰富。国家铁路局、国家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及有关单位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市场监管部门加快清理规范货运相关收费;工信、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公安和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实施公路超限超载治理。《行动计划》里提出到2020年前推动形成85个物流大通道节点,包括23个国家骨干联运枢纽(城市)、51个区域重点联运枢纽(城市)和11个陆路沿边口岸枢纽。示范工程建设方面,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三批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共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382万TEU,累计开通线路390余条,与公路运输相比,降低物流成本约112亿元,减少能耗153万t标准煤,减少碳排放397万t。2018年,多式联运铁路、公路完成集装箱运量分别1 370万标箱、7 623万标箱,同比增长33.24%、6.8%,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完成450万标箱,同比增长29.4%。图2为近几年多式联运各运输方式货运占比情况,图3为2018年铁路集装箱、公路集装箱、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总量。
表1“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及进出口货物能源类型
4 多式联运现有相关标准梳理
多式联运标准从广义上可分为“软件”、“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方面的标准包括:多式联运在运作规则、操作流程、技术规范、信息系统、货物运输基础数据元、单证信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标准化内容。“硬件”方面的标准包括:多式联运专用装备、集装箱、载货汽车、内河运输船舶、单元化装载、半挂车、甩挂运输,公路铁路两用挂车、大型吊装、滚装等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内容。
图2 近年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物占比情况
图3 2018年铁路集装箱、公路集装箱、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总量及同比增长
多式联运标准从标准化的角度,按照不同的运输方式包括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邮政快递等。同时,多式联运过程还涉及到物流、货代、海关及检验检疫等。与多式联运相关的全国技术委员会有: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邮政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航空货运及地面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国际货运代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不同运输方式的标准由相应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归口和管理组织起草工作。表2列举多式联运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发布多式联运相关主要标准。
5 多式联运标准体系的建立
多式联运标准化单位重点在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集装箱单位的标准化已成为国际范围内的最优运输方式。多式联运客户需要物流服务的最优化,主要体现在物流质量的可靠性与成本节约的最佳结合,这要求多式联运企业系统合理地组合各种运输方式子系统,无缝衔接提供物流服务。在欧美发达国家可脱卸箱体和集装箱为运载单元的联运市场份额占比为78%。国务院在“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中明确要求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率为10%。发改委、交通部、铁总公司在《“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中要求到2020年,集装箱运量达到铁路货运量20%左右,其中,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表2 多式联运相关主要标准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具有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客观属性。标准体系的组成标准之间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的标准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在一定范围内规范多式联运的的流程过程、服务和管理及评价。建立多式联运标准体系的三维模型,主要是为了推进多式联运物流标准的进一步归类,综合考虑多式联运过程环节,包括铁水、公水、公铁等方式在管理、技术、服务及信息处理等多方面对标准化的需求,从多式联运覆盖的全过程、服务对象、服务流程等维度,设计多式联运标准体系的模型,使体系分类更明晰,体现不同维度来适应多式联运的发展需求,如图4所示。
根据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的要求,结合多式联运的现状,在集装箱、转运设备、场站设施设备、运营服务、信息化等方面确定标准化对象,标准体系框架单元可为:①多式联运术语及基础标准;②多式联运设施与设备标准;③多式联运装卸与运输标准;④出入境检验检测标准;⑤信息化与运单标准;⑥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与评价标准。其框架如图5所示。
6 多式联运标准体系的落实建议
随着国家关于多式联运和综合枢纽发展一系列指导文件的出台,对多式联运的高标准发展提出了“一体化”、“一单制”、“一站式”要求,在交通强国的“四梁八柱”、“八大体系”等规划框架下,应重点加强拓展多式联运的关键环节包括国际电子通用运单、信息数据接口、运输操作规程、联运集装货物转运操作规范、载运工具、运载单元和换装设备等标准化对象。一方面,积极了解掌握国外多式联运技术和标准的发展动向,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全面启动阶段的现实需求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多式联运综合枢纽研究及建设,做好标准化工作,有效发挥技术标准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为“一带一路”奠定基础。为保证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进行,提出如下建议:
图4 多式联运标准体系三维模型
图5 多式联运标准体系框架
(1)发挥技术委员会优势。多式联运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行业共同讨论多式联运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方案,召集行业内龙头企业开展中长期规划,明确行业发展方向,充分收集并分析多式联运发展现状的信息及问题,对标准体系中的缺失进行完善补充。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议设立分技术委员会,针对不同的多式联运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标准研制工作,深化标委会的联动机制,共同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标准制修订计划,完善和引导多式联运标准体系的发展。
(2)加强多式联运标准化基础研究。定期召开行业内标准体系研讨,不断对标准项目进行查缺补漏,对标准体系进行完善。加大多式联运有关国际标准的跟踪、评估和对标工作,结合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实际情况,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多式联运标准,加快转化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式联运国际标准,保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同时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适时推动我国多式联运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提升国际影响力。
(3)构建多式联运运输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联程联运,在技术、装备方面保障多式联运服务体系的优质高效、绿色智能、一体畅联,加强关键多式联运设施设备自主研发水平,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与国内标准协同。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布局,达到互联互通的目标,推广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多式联运标准化设施设备,形成统一的运行标准和规则,推进运输结构调整。
7 结语
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建设,是响应最新国家政策法规,推动产业升级、改革旧的运输布局的内在需求。标准体系需与当前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受人力、物力和整体发展环境的限制。在确定标准化目标对象时,既要考虑到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也要预见未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多式联运全面启动和建设阶段,始终保持标准体系的动态研究是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我们应通过标准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促进多式联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长期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