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有效施教对策
2020-06-26赵治辉
赵治辉
摘 要:低段是小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该阶段的数学学习会对学生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理解低段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积极地强化对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并不断梳理和解决低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进而有效地掌握低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为低段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就小学数学低段有效施教对策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低段小学生在认知上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如好奇心强、喜欢参加游戏活动,对感兴趣的东西比较热衷等等,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理解低段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不断开展低段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具体的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问题为指引,不断优化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助力学生学习效能的全面提升。本文将分三个方面,就小学数学低段有效施教对策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合理引入信息技术,不断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在展示上和应用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性和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继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数据收集整理》小节内容时,一方面,教师可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该节课的逻辑大纲图进行清晰化和具体化的展示,如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义;数据搜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搜集和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并使用PPT课件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细化讲解和阐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具体性。另一方面,可以积极构建线上学习空间,如教师可以申请抖音账号,并每天在上面推送相应的短视频讲解資源,如数学基础知识讲解视频、练习题目讲解视频、数学小故事、数学历史等视频资源,引导小学生在形象化的讲解中进行更加灵活有效的数学学习,进而助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积极开展多样活动,有效带动学生参与
丰富化、多样化和趣味化的数学课堂活动是带动学生参与热情、深化学生学习理解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引入丰富化的小活动和小游戏,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对相应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乘法口诀背诵大比拼”活动,如教师可以合理地将班级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并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乘法口诀的背诵,有效地强化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认知和理解。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引导每个小组的学生以组为基本单位,开展乘法口诀背诵大比拼比赛,如在一个小组内,每个学生依次登台进行乘法口诀的背诵,其他的成员则根据学生背诵的熟练程度、正确率等进行打分,最后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员背得最精准、最流畅,并就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有效地总结学生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从而在这样趣味性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强化学生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全面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给予学生较好体验
低段的学生其生活经验积累较少,在学习相应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理解难、理解不精准的问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日常生活,以给予学生较好的学习体验,有效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系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小节内容时,数学教师不妨积极联系生活。如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个真实的钟表带到课堂上,并结合钟表来讲解时针、分针和秒针,并细化阐述时分秒之间的进制关系,还可以在练习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读数练习,继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活力。而在讲解年月日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不妨将真实的日历带到课堂,让学生一起看下不同月份的天数,各个月份之间的关联,并助力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大月和小月、闰年和平年之间的关系等,进而在联系生活中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助力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内容。
综上所述,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把握低段学生和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不断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具体的低段教学实践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不断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开展多样活动,有效带动学生参与;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给予学生较好体验等,较好地把握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而助力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能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颖.寻根溯源明确方向——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129-130.
[2]王岩.数图结合活化课堂引思激趣——绘本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7(1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