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0-06-26刘家秀
刘家秀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敢于质疑的品质,是独立思考并作出理性判断的能力。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应通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创设问题情境、变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求真的态度,保证学生富有个性地成长。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质疑
不注重思考的学习很难带来理想的效果,只有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透彻地掌握学习内容。对于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决定学习内容的琐碎。如果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习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结果可能是暂时记着历史知识点,虽然通过了考试,但却没有真正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会很快忘记所学。所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有效组织脑海中的历史知识,使之联系历史事件的纵横向发展,辩证评价历史史实,摆脱“机械化”的单一思想桎梏,实现个性化、终身化发展。
1 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是历史课堂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方面其责任意义重大。首先,改变教师即是权威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当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尊重并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才能更透彻地了解和分析历史。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在专学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多博学其他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文章等,锻炼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才能培养具有批判思维的学生。
2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法
这个世界上的多数人安分守己地接受前辈看待世界的答案,在心理上他们是“定居者”。对一个定论产生怀疑的永远是极少数人,而一旦产生了质疑,虔诚的笃信就再难持续,而质疑旧有答案者不是每每可以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新答案的,于是他们成为心理上的“流浪汉”。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流浪汉”性格才能打破思维的定势,自主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因此,当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时,表明对原有的答案不满意、不接受,这是学习进步的起点,也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开端。教师可以利用有争议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材料和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对秦始皇或武则天的多方面评价,对于他们的功过进行客观评价,而非狭隘地理解功或过;如对辛亥革命的见解,对这个“不结果实的花”可以进行多维地分析;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进行全面的认识。
教师不要把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仅仅归纳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任一歷史现象或事件发生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归纳为几条原因无疑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会导致学生将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理解,由此得到的也只是浅层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抑或组织课堂辩论赛活动,让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资料搜索能力等等,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树立敢于批判的意识。
3 革新评价方式,激发批判意识
传统的评价观过于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这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违背。对课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的考察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客观。若只侧重“知识”方面的评价,历史课堂就变成了“满堂灌”;若侧重“方法”方面的评价,学生练就了一身“应试高分”的绝技。所以,教师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原则。
首先,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回答若是好的,教师给予鼓励肯定,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参与历史课堂中;若回答未符合自己心中的期望,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思路的独到之处;若未回答出来,教师要起到“不愤不启”的作用,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非直接说出答案,亦可请其他同学做补充回答,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拓展了思维。其实,不管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在于学生是否独立思考,而这个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此外,传统纸笔测试也可以增加主观题分量,从多方面考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不是仅仅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抛开传统的纸笔测试,历史老师可以增加“历史小论文”等作业纳入平时成绩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如学过“外戚专权”之后,对王莽的再认识;隋炀帝在位期间虽骄淫奢靡,但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以及开科取士,对此又有什么新的见解呢等等。此外,对历史事件、现象或任务的理解不应是“非此即彼”的答案,如秦始皇颁布“书同文”法令并下令焚书坑儒,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但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自由,反映了这种暴君行为,加速政权的灭亡,问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这种貌似“开放”、“创新”的试题,实质不过还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定势问题,学生仍不能摆脱思维定势的窠臼。
综上,学习历史不只是为了日后可以成为史学家,而是通过学习与史实对话,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敢于质疑、不盲从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齐健,赵亚夫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 黄镇.初中生历史批判性思维培养刍议[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