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课堂 话教学 品实效

2020-06-26陈楚

考试周刊 2020年48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教学策略

摘 要:该文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模块出现的教学问题,从自主学习、比较剖析、问题引导及激趣辨赏四个方面,对美术欣赏评述进行了深度探析,通过教学思维的转变与创新,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让学生美术素养获得快速跃升,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欣赏评述;美术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课标的深化改革,美术质量检测也开始普及,如何在质量检测的背景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能力成为了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如何改变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引导小学生在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去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有限的词汇基础上锻炼小学生的评述能力等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在研读《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笔者在长期的课堂实验中尝试并摸索出了通过“自主学习,感知美术作品”“比较剖析,理解美术语言”“问题引导,挖掘文化背景”“激趣辩赏,尊重多元表达”四个教学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一、 自主学习,感知美术作品

随着教学理念的持续发展,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同样迎来了新的变革。然而,受制于传统美术教学思维的影响,在欣赏评述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方面,教师容易重“说”轻“看”,常常在课前就给学生找好关于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准备的部分关于作品的相关知识来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全面地了解作品,并将自己的思想与观点通过“满堂灌”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这使得学生容易走进欣赏的误区,将自由的欣赏变为记忆式欣赏,并在教师个人观念的影响下去记忆背诵并不客观全面的观点与看法。为此,为扭转传统美术教学的格局,契合当下学生美术认知及教学需求,我们应当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美术欣赏课堂。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提供收集资料的渠道(如网络、书籍、博物馆、公众号等平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自主地收集相关资料,并在上课前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并谈一谈对教师抛出问题的个人见解与看法。正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常常能在学生的收集与展示中看到学生对作品的真情实感,也让每一位同学们了解更加全面的文化背景并拥有更多样的感官体验。例如在欣赏抽象画《百老汇的爵士乐》中,笔者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有的孩子认为蒙得里安的抽象画画的是许多舞动的小雨点;有的孩子不喜欢蒙得里安的抽象画,觉得自己也能画出来;有的同学则通过学习资料的查阅将百老汇的爵士乐与街道联系在一起,感受到了百老汇街道的热闹氛围。还有许多知识居然是我也不知道的,这也让作为教师的我受益匪浅。如此一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学生针对教师抛出的问题主动地去了解作品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更拓展了欣赏评述教学的视野,推动了学生美术素养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 比较剖析,理解美术语言

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已经融合了丰富的艺术思维,这也是保持美术多元化的重要基础。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全面的美术素养,因此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环节中,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去欣赏美术作品,常常会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标准,认为只要美术作品“接地气”,能够还原具体的事物,便属于美的作品。假如为学生提供毕加索的抽象派美术作品时,学生势必会显得茫然与不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罗列知识的方法,按部就班地带领着学生去欣赏美术作品,很多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容易将教师的观点与理解背诵下来变为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造成了严重制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秉承着“理解为先”的教学观念,通过比较剖析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名家名画中去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语言包括语言形态、语义信息和超语义信息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语言形态集“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这是美术的本体。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故笔者通过比较剖析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理解美术语言形态。在理解美术语言形态的基础上学会从观察美术语言形态的方向入手去欣赏美术作品。例如,国画作品的欣赏中,学生不能分辨工笔与写意的表现手法,笔者则向学生展示工笔与写意的两幅同一主题《马》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去发现两幅《马》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并通过问题引导:1. 你认为哪一幅作品比较精致?2. 精致的作品运用了怎么样的线条与色彩?3.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喜欢作品的线条、色彩、形状还是构图?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在比较中较好地分辨工笔与写意的不同表现手法。在对比剖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造型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与形式原理(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并理解什么是美术语言。只有理解了美术语言的内涵,才能理解更加多样化的美术语言,更好地从美术语言的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

三、 问题引导,挖掘文化背景

美术实际上属于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存在于教材之中,还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之中。从美术作品的深层次来看,每幅作品的创作都源于特定的人文环境。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的技法与特点,还需要挖掘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让美术作品得到全方位的艺术展现,真正把美术课讲“活”,把文化挖“透”,让学生能够回归于原有的文化情境之中,感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容易一股脑儿将作品的历史背景直接摆在学生眼前,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将作品的背景与作品真实地联系到一起,而无法真正地实现将作品放在美术的历史长河中去欣赏。笔者认为在挖掘文化背景的环节,应该通过有效的問题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背景进行思考。例如,在小学美术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成为学习的内容之一。我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只能够从图片上去感知作品,并难以理解为什么一个普通的雕塑作品能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故笔者抓住这一特点设置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问题一:“你知道为什么秦始皇兵马俑能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吗?”问题二:“谁知道兵马俑的规模到底有多大?”问题三:“请你猜猜看兵马俑高还是老师高?”问题四:“请你猜猜看兵马俑多还是我们全校的学生多?”通过问题的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通过自主资料的查找与学习去全面挖掘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真正做到全面引导,让学生主动地挖掘作品的文化背景,将历史背景融入赏析之中,去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与价值从而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四、 激趣辩赏,尊重多元表达

从美术教学的本质来看,本身属于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在针对美术的欣赏评述教学时,需要从教学的本质出发,遵循多元,培养个性,让学生能够从美术的学习中获取更大的拓展空间,提升审美能力及认知水平。然而,很多学生受个体差异、美术认知、性格特点等因素影响,在美术欣赏评述课中,往往表现出不敢说、不敢表达、不知道怎么表达的问题。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教师普遍的做法或许是“赶鸭子上架”,要么根据课前所“设定”的思维进行引导,要么强行进行思维干预,导致学生所叙述表达出来的观点统一化,缺乏个人思考与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展美术欣赏评述课,不仅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多元化的教学需求,真正把学生的表达能力凸显出来。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做到敢思、敢想、敢说。例如,在《舞蹈纹彩陶盆》的欣赏中,笔者将课堂模拟成辩论现场,课前设置了两方,正方观点:我认为舞蹈纹彩陶盆不好看。反方观点:我认为舞蹈纹彩陶盆很美。学生们通过举手表决选择自己的支持方,并课下进行资料收集与讨论。课堂上学生们跃跃欲试,想要将自己精心准备的论点抛出来击败对方,也让欣赏课的现场变得非常的“热闹”。通过分组辩论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胜负欲,并让许多不敢开口的孩子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敢于开口,畅所欲言。学生们从不敢开口到敢于开口,并学着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及思维的梳理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们的欣赏评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不再停留在统一的欣赏答案中,从而迈向了多元化的观点里。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只有审美的人生才值得一过”。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下,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美术“双基”的层面上了,而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的教授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通过正确方法的引領使学生逐步走向自主学习的阶段,引发学生自主欣赏,学会思考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更要摸索更多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知“赏美之法”,懂“评美之道”,拥有审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49-55.

[2]刘宪敬.试谈小学美术课中国画欣赏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20(1):74-75.

[3]韩丽红,潘玉君.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4):72-77.

[4]朱孟欣.小学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44-646.

[5]王晓菁.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策略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8):167-168+17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陈楚,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