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杜甫爱国诗专题研读

2020-06-25昆明市第十四中学魏圆元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冯至眼泪爱国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魏圆元

一、活动设想

杜甫信奉儒家思想,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胸襟抱负。他的前半生是在唐王朝鼎盛阶段度过的,在他身上可看到盛唐士人的狂放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可他的后半生历经战乱,辗转漂泊,对普通老百姓受苦受难的生活有极其真切的现实体验。在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巨变和生活的苦难之后,他将自己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和博大仁爱写进诗歌,从他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系国家、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白发苍苍的爱国老者。

杜甫的诗歌学习贯穿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本教学设计选取五首能够体现杜甫爱国情怀的诗歌进行整合,分别是《春望》《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其一)》和《登岳阳楼》,以“眼泪”这一载体入手,以杜甫的爱国情怀为媒介,联系现代诗人艾青和冯至的诗歌及2019年国庆上映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前夕”“相遇”“回归”三个流泪片段和课外含有眼泪的爱国诗歌进行拓展,借助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本专题设置五个任务,每个任务下面又安排不同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以便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阅读鉴赏、情感体验及思维建构的体系。

二、活动目标

1.感知杜甫律诗语言的魅力,并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与朗读;

2.结合杜甫的经历背景,深入探究杜诗感动人的原因和其伟大之处;

3.在解欣赏杜甫其人其诗的基础上写颁奖词,结合爱国影片写观后感;

4.书写心灵感触,深化爱国情感,拓展阅读其他含“眼泪”的爱国诗歌。

三、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并印制所有整合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剪辑《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中三个片段的视频。学生结合注释和创作背景复习五首诗歌;划分学习小组,以4~6 人为一小组,参与各项任务学习。

(二)课堂实施(4课时)

情境导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的眼泪,眼泪是情感的载体,在古典诗歌中滚动着因为热爱祖国土地而流下的热泪,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眼泪;有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眼泪;有范仲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眼泪;有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眼泪;有辛弃疾“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眼泪……在这些众多的“眼泪”中,我们把目光投向杜甫的“眼泪”,他的眼泪洒满了他的诗篇,浸润着他的文字。让我们走进杜甫的诗篇,去感受他的眼泪,触摸他的眼泪。

任务一:感知杜甫的“眼泪”

【活动一】读杜甫的五首诗歌,借助注释和创作背景理解这几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案上给出五首诗歌原文、相关注释及创作背景,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活动二】小组合作找出含有“泪”的句子,分析眼泪内涵及流泪的原因,并填写下列表格。(师归纳表格)

【活动三】学生挑选五首杜诗中感触最深的一种“泪”,说说自己深受感动的原因,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学生分享交流,师生共同评析)

【活动四】老师挑选五首杜诗中感触最深的一种“泪”,说说自己深受感动的原因,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师分享:我感触最深的是《登岳阳楼》这首诗歌,感动于这位没有亲朋好友、疾病缠身的老者登上岳阳楼之时,仍然保持对自然的观察和审美的态度。“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多么磅礴壮阔的景象;感动于这位疾病缠身、自身处境已经极其艰难的老者在面对祖国山河破碎时,依然能够心系国家和苍生的博爱精神,“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弱不禁风的老者在对着天地声嘶力竭的呐喊。

任务二:触摸杜甫的“眼泪”

【活动一】探讨杜甫用“泪”来表达情感所体现的艺术手法。

总结:在古典诗歌当中,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大多都是委婉含蓄的,杜甫直接用泪来表达情感,将直抒胸臆这一抒情手法用到了极致,而这种抒情建立在写景、写人、写事的基础上,触景流泪、缅怀古人流泪、因事流泪,流泪是杜甫情感迸发的最高点。在诗歌中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被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人流泪,连物也流泪。在“感时花溅泪”中,是花儿落泪还是人落泪?是花儿落泪由此引得人也落泪了?在这里杜甫用拟人和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活动二】探讨杜甫常写“泪”的深层原因。

师:眼泪是情感的载体,在分析杜甫诗句中眼泪内涵时,我们谈到杜甫是因为国家而流泪,这说明杜甫有着一份炽热的爱国情怀,所以他落泪。而同学们有没有继续往下思考呢?为什么杜甫能够拥有这样一份爱国情怀?并且这份情怀直到他死去都未曾改变。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对探讨杜甫能够一直拥有一份不变的爱国情怀的原因。

提示:(1)思想文化:杜甫生于有着“奉儒守官”的文学传统家族中,而儒家特别强调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一定要承担起积极入世为国、关注民生为民的责任。这样的家学背景,奠定了杜甫儒家文人的底色,他积极入世,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胸襟和抱负。

(2)时代背景:杜甫处在唐代由盛转衰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逐渐形成了他忧国忧民、博物仁爱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国家忧患始终是他奉行的准则。所以处在国家危难之际,杜甫辗转流离,深刻感受着社会的黑暗、百姓的悲哀。于是将自己内心所肩负的责任情感注入自己的诗歌之中。

(3)性格特征:他穷极一生都在追求“天下有道”,为了这个政治理想他历经万难。尽管杜甫经历了多少的人生磨难,看遍了多少人世的沧桑,他都没有放弃生活理想,依然具有高度的儒家人格精神。作品中见仁见血的思想深度和蕴含深远的情感广度为人所折服、所感动。

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追求支撑着杜甫的爱国情怀,也正是这样弥足珍贵的力量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流的泪不是普通的眼泪,他的泪渗透着爱国情怀、赤胆忠心,这种爱国之心到去世都未曾改变,而且这份爱国情怀非常浓烈,只能用流泪才能承载,直抒胸臆的手法被杜甫用到极致,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任务三:评价杜甫的“眼泪”

【活动一】出示冯至写杜甫的诗歌,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

赣中四首(其四)

冯 至

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

未解诗中尽血泪,十年佯作太平人。

创作背景:1937 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日军占领北京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联合迁址云南,启动了“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组建成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彼时,冯至刚刚从德国留学归来不久,毅然加入了西南联大的队伍。南下的路途颠沛流离,日机在头顶上不断轰炸,生活条件万般艰苦。在战火纷飞、四处流亡的日子里,冯至终于深刻体会到杜甫的感受,那些远隔千年的诗句,几乎是他眼下生活的真实写照,于是在1941 年写下了这首绝句。

总结:杜甫的诗歌和精神从古至今一直绵延不息,被人所敬仰和歌颂。在整个20 世纪,杜甫始终是一位偶像,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早在20世纪20 年代中期就以杜甫为榜样。1938 年抗日战争爆发,冯至和家人为躲避日军战火一路逃难,长途跋涉抵达昆明。这时的冯至真正懂得了杜甫在安史之乱之时的悲悯的情怀,体会到家国破碎却万般无奈而留下的血泪。

【活动二】我们被杜甫所感动,我们说杜甫伟大,那我们来看看后代的文人学者对杜甫的评价。同学们说说这些文人学者评价杜甫的角度及这些评价的作用,并完成下列表格。

陆游说:“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郭沫若说:“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周汝昌说:“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

提示:“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是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一诗里面的诗句,这一句是在陆游拜见杜甫祠堂之后发出的感叹,杜甫名声不朽,其文章流传自是一个原因,而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耿耿忠心更是让人深思向往。分别从文章和情怀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写出了对杜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是陆游自身的感受。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成都杜甫草堂里郭沫若为杜甫题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多指国家的满目疮痍和山河破碎,“民间疾苦”讲的是百姓生活的多灾多难。杜甫将两者都写进自己的诗里。这是对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度概括。

明确:

师(结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在杜甫在很多诗作中都会用到“哭”“涕”“泪”,那是为国家社稷、为黎民百姓、为家人、为自己付出的真情。他有爱国情,有壮怀志,关爱家人,同情百姓,然而他无能为力,因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改变不了国家的命运,担负不了拯救国家的重任,给不了家人快乐自足的生活,无法和爱妻朝朝暮暮、耳鬓厮磨,更无力救济黎民摆脱困境,他能做的唯有一哭。但是,这哭是发自内心的,泪是带血的。正是在“哭”中我们看到了杜甫丰富的情感意蕴,看到了他善良的天性,看到他对苍生万物满怀的深情,对社会不公充满的激愤,对国家安危的万分忧虑,将此汇于笔倾洒于天地,成就一代“诗圣”,更成就了一代“情圣”。

【活动三】从上述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对后世的影响之深广,这样的杜甫怎能不伟大呢?如果杜甫被授予“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你会为他写一段怎样的颁奖词?围绕杜甫的“眼泪”,用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为杜甫写一段颁奖词。

学生分享自己写的颁奖词,老师分享自己所写的颁奖词。

师(朗读):你的泪水像江水不尽,滚滚奔泻千里;落木无边,萧萧飘洒晚年。八月的淫雨,你用朴素的姿态走来;瘦弱的身躯,你用坚定的信念扛起。你是诗中的圣贤,披襟挡风,踞临绝顶,众山因你而渺小;你是乱世里的兰芝,朱门酒肉,路边冻骨,历史因你而芬芳。你用啼血的泪水,温暖了天下的破庐,流年带走了人间的爱娇,却蹂躏不了你英雄的壮志;命运喝干了你的血汗,却摧折不了你人性的伟岸。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总结:爱国情怀是从古绵延传承至今的,具有时代性、经典性和传承性。从杜甫生活的朝代到今天,我们已走过千年,千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依旧是流淌在每个人血液中的爱国情怀,从古到今一个个爱国的英雄因为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让祖国繁荣强大、能够为祖国增添荣誉流下热泪,他们的行动和精神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三)课外学习

【活动一】搜集杜甫其他含“眼泪”的课外诗歌,分析其中的情感及抒情手法。

提示:杜甫的诗歌中还有很多含有“眼泪”的诗歌,如《哀江头》《月夜》《北征》《秋雨叹三首》等。分析这些诗中泪所蕴含的情感和情感的表达方式的异同之处。

【活动二】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眼泪”为关键词,写一篇观后感。

板书设计:

四、活动感评

将同一诗人的不同诗作进行整合,围绕任务设计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完成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整合联系和逻辑思考的思维体系,改变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的碎片化记忆,更加深刻地理解同一诗人不同诗作的共通性。同时引入现代电影,让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爱国情怀的传承性和经典性,最终能够对学生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老师来说,用整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也是较大的挑战,教师要找到适合的点进行整合,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否则一切都是形式化的东西,而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在活动中,有感情地朗诵出自古以来有关眼泪的爱国诗歌,将“眼泪”这一表现情感的载体进行有力的渲染,创设情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众多眼泪中聚焦到杜甫诗歌中的眼泪。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意在唤醒学生记忆,初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通过表格填写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杜甫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体会眼泪的内涵和流泪的原因,拉近学生与杜甫的心灵距离,用心去感受杜甫眼泪的魅力。选取冯至的诗歌,是因为抗战期间满目疮痍的国家和度日艰难的生活让冯至去思考现代诗人的命运,思考家国的命运,与杜甫有共通之处。写这首怀念杜甫的诗歌之时,冯至正好在昆明避难,昆明这一地点拉近了学生和冯至与杜甫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活动中设计教师分享感受,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把师生都置于同一个情境当中,用教师自己的体会去感染熏陶学生。借用名人对杜甫的评价,换个角度来印证杜甫的伟大。深化学生对杜甫伟大的认同感。写颁奖词意在运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方法,用写作的方式把对诗歌的理解、对杜甫的赞赏、与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写影片观后感承接上文古代诗歌,立足当下时代热点。让学生趁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从古典诗歌回归到现代电影去更深刻地体验国家的变化发展;通过“眼泪”联结古代和当代,将杜甫、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奉献者和自己的爱国情怀关联在一起。让学生具体可感,找到爱国情怀的共通性、传承性。收集整理课外含有“眼泪”的爱国诗歌,训练学生的思维延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举一反三、对比反思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冯至眼泪爱国
Tears in the Ocean大海里的眼泪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一本书的支持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眼泪
最美的死亡
最美的死亡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冯至盛名之下贵自知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