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腕踝针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2020-06-25郑喜王素芳李仁心秀

海南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腕踝针肩周炎肩关节

郑喜,王素芳,李仁心秀

宝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风湿病专科,陕西 宝鸡 721000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主要是由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或其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非特异性炎性病变所导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消炎以配合运动康复等疗法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未能对疾病进行根治,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复发[1]。中医将肩周炎归属于“五十肩”、“漏肩风”等,认为外感风寒湿邪或气滞血瘀等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穴位按摩是中医常用外治之法,具有活血化瘀、散结通络的功效;腕踝针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针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2]。基于此,本研究应用腕踝针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肩周炎患者,并探讨其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肩周炎提供更多的可行性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至2018 年12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6 例肩周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肩周围关节炎》[3]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且经CT 检查确诊者;②均为单肩发病;③年龄 35~60 岁,病程 6 个月~1年。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血管等原发性疾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严重骨质疏松,合并肩颈外伤、骨折未愈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⑤严重过敏体质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发病部位年龄(岁)病程(月)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48 48男性21(43.75)19(39.58)女性27(56.25)29(60.42)0.171 0.679 49.69±10.23 48.82±11.01 0.401 0.689 8.15±2.13 8.21±2.11 0.139 0.890左肩23(47.92)28(58.33)右肩25(52.08)20(41.67)1.046 0.306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纠正其不良姿势,加强功能锻炼(直立爬墙、背后助拉),注意防寒保暖,多食用蔬菜水果、牛奶等,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立于患侧。(1)取穴:阿是穴、肩髃、肩髎、肩井、曲池、合谷。(2)手法:①采用按揉、点压的方法按摩上述穴位,时间—局部阿是穴不少于3 min、其他穴位不少于1 min,以达到温热感为佳。力度以患者能承受或有明显酸胀感为度;②捏揉法,施术者用拇指及食指捏住患者局部僵硬、疼痛部位,深压并前后左右揉动;③滚法,施术者用手掌尺侧面背部及掌指关节背侧突起处,在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做来回滚动;④配合被动的肩关节活动,如外展、外旋、上举、内收等。30 min/次,1 次/d,共治疗两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承受度,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按摩力度。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使用腕踝针结合穴位按摩治疗。穴位按摩方法同对照组,腕踝针方法:(1)取穴参照《刺法灸法学》[4]根据肩周炎疼痛区域选取患者上4 (腕背横纹上2 寸,拇指侧的桡骨内外缘之间)、上5(腕背横纹上2寸,腕背中央,即外关穴处)、上6 (腕背横纹上2 寸,距小指尺侧骨缘1 cm 处)穴位。(2)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取患者舒适,施术者易于操作的体位,对上述取穴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选取长度适宜的一次性无菌毫针进行针刺,注意针尖应朝近心端,与皮肤之间呈30°夹角,迅速进针后,然后放平针体,使其沿着皮下表层平刺约1.2寸,以患者不感到酸、麻、胀、痛为宜,注意进针后不捻针,留针30 min,1次/d,共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评估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疼痛,肩关节活动恢复;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轻微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有效:肩周疼痛较前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较前好转;未愈: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变化。

1.3.2 肩关节功能 于治疗前、治疗两周后采用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6]评估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该量表主要包含疼痛(15分)、日常活动(20分)、肩关节活动度(40分)及客观评定的力量测试(25 分)四个维度共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肩关节功能越好。

1.3.3 血清相关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治疗两周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血样,经ELISA法(试剂盒由上海莼试生物技术有效公司提供)检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前列腺素E2(PGE2)、缓激肽(BK)水平。

1.3.4 生活质量 于治疗前、治疗两周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7]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该量表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4个维度共26个条目,另外加2个对自身甚或质量与总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独立条目,采用1~5分评分制评估,分别计算4 个维度得分,每个维度通过计算由其所属条目平均分乘以4得到,2个主观评价独立条目为评价生活质量与总健康状况的独立指标,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组件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资料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CM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48对照组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疼痛4.41±1.73 8.76±3.32a 11.936<0.05 4.59±1.71 7.11±3.35 6.901<0.05日常活动8.75±1.52 14.62±4.32a 13.928<0.05 8.83±1.45 11.25±4.24 5.893<0.05肩关节活动度20.42±2.94 26.86±7.51a 8.539<0.05 20.45±2.82 23.16±6.55 4.008<0.05客观评定的力量测试9.45±2.73 15.02±2.65a 14.346<0.05 9.42±3.16 13.42±4.53 7.207<0.05总分45.29±6.63 65.05±8.36a 18.266<0.05 45.34±5.98 58.97±8.62 12.936<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GF-β1、PGE2及BK水平分别为(52.13±5.42) ng/mL,(71.25±9.21) ng/mL、(8.19±1.03)ng/mL,对照组分别为(64.21±5.13)ng/mL,(89.93±5.39) ng/mL、(12.33±0.56) ng/m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48对照组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TGF-β1 98.87±10.52 52.13±5.42a 40.630<0.05 101.79±9.15 64.21±5.13 36.465<0.05 PGE2 204.21±19.53 71.25±9.21a 64.104<0.05 205.39±18.58 89.93±5.39 66.744<0.05 BK 24.69±5.43 8.19±1.03a 35.392<0.05 24.75±5.52 12.33±0.56 28.305<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48对照组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生理领域9.32±2.53 16.26±2.71a 18.352<0.05 9.69±2.65 13.88±2.06 12.327<0.05心理领域9.21±2.37 16.73±2.11a 23.259<0.05 9.29±2.54 13.98±2.17 13.798<0.05社会关系领域8.89±2.74 17.26±2.27a 23.149<0.05 8.15±6.72 14.13±2.66 8.834<0.05环境领域8.32±2.31 17.63±2.49a 26.876<0.05 8.40±2.38 14.09±2.34 16.704<0.05自身生活质量1.86±0.63 3.62±0.68a 18.616<0.05 1.84±0.71 3.19±0.83 12.147<0.05自身健康状况1.88±0.72 3.41±0.76a 14.324<0.05 1.89±0.82 3.12±0.57 12.261<0.05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伏案久坐已成为人们常见的方式之一,长期不良姿势极易引起肩周炎的发生,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8]。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组织非特异性炎性改变而引起,疼痛是最初症状,进而影响肩关节活动度,最后导致局部组织黏连。非甾体抗炎药配合运动康复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但仅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并未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导致极易复发,影响患者工作生活。

中医学称肩周炎为“五十肩”、“漏肩风”,属“痹症”范畴,认为经脉瘀阻、气血不畅、外感寒邪等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患者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等引起阴阳失调,经络受阻,气血津液等营养精微物质不能濡养筋骨,出现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而发病。而脾胃虚衰、气血生化乏源又能造成气血不足,无以滋养脏腑器官,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临证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痹止痛、调和脏腑为主。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施治手段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激发经气,达到扶正祛邪、通经活络的目的。而腕踝针是根据患者病症表现的部位在腕踝区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的功能。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腕踝针结合穴位按摩疗效优于单用穴位按摩治疗,分析原因猜测可能由于腕踝针不仅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还能调和脏腑,增强机体防御功能。《素问·皮部论》记载:“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俯藏也。”由此可见,皮肤是十二经气在体表的延伸,外感六淫等致病邪气首先侵袭皮肤,再逐渐传入体内,因此通过刺激皮肤表层可以增强其卫外功能,以达到调和脏腑的功效。此外,通过腕踝针针刺皮肤浅层神经末梢还能达到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9]。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GMS个项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方面通过按摩局部阿是穴以及经络循行经过腧穴,能有效调节肩部气血,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用腕踝针,能有效解除患者肌肉痉挛,加速血液循环,此外腕踝针通过刺激表皮层皮肤,通过神经末梢的快速传导,能起到快速止痛的作用[10]。

肩周炎的严重程度与其炎性水平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肩关节肌肉组织发生劳损,能引起局部细胞的炎性浸润,不仅可导致局部水肿,也可造成组织代谢障碍,加重病情[11]。TGF-β1对炎症、组织修复、细胞生长、分化以及免疫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PGE2能增强感受器的兴奋性,引起痛觉敏感,是重要的致痛炎症因子。BK 是一种内源性致痛物质,能增高血管通透性,增敏感觉神经元,引发炎症,其在痛觉产生过程中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PGE2及 BK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腕踝针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肩周炎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TGF-β1、PGE2及 BK 水平,增强机体抗炎止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腕踝针针刺皮下浅表部位,能调节中枢神经起到抗炎镇痛的效果有关[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 周后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患者在腕踝针和穴位按摩的共同作用下,能促进局部微循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主观疼痛感,使其恢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故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腕踝针根据患者肩关节疼痛区域及经络循行原理而取穴,能激发皮部经气,平衡阴阳,发挥其治疗作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腕踝针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状态。

猜你喜欢

腕踝针肩周炎肩关节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