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校企合作视域下“三链合一”建设双师型师资路径研究
——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

2020-06-25颜莉霞

时代经贸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师技师师资

颜莉霞

一、“三链”背景研究:新时代下零售领域产业链变化及对专业链协调教学情况

党的十九大会议提出,进入新世纪,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就此问题,早前《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就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自身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出发,结合访问工程师项目,研究建设“双师型”师资有效路径,首先必须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促进人才教育与产业创新的有机衔接。

产业链是指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以产品为对象,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依据特定的协作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上下关联的动态链式组织。专业链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科学专业衍生出来的综合性专业、边缘性学科专业。在高职教育中,专业链与产业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接关系,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就是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就是需要有强大的专业人才做支撑,建设适应地方产业链发展的专业链,培养满足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要为产业和经济发展提前做好准备,专业链建设还要为地方产业链的延伸服务,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新时代下零售领域产业链变化

纵观新时代下零售产业链变化,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技术的变化,包含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数字化满足顾客即时需求,提升顾客消费效率,其发展延展到上下游,上游连接供应商,下游连接到顾客。5G技术的发展加速零售智能化,人工智能将促发零售人力资源重大结构调整,不被智能化替代的那部分将走向更加专业和有温度(服务),零售业的技术密集型将加剧。

其次,商业模式的变化,从纯实体和纯电商走向线上线下一体化,从而实现线上线下品种相同、价格相同、共享同一批库存。一体化的过程与多元化、差异化同步。未来零售企业店与店的差异化在变大,连锁从高度标准化复制走向适度标准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定制,形成标准化的螺旋式上升。

再次,零售价值链重组与供应链变化。零售价值从商品和购买延展到生活消费,零售上从销售商品到提供生活解决方案,打造服务能力变得非常关键。且零售供应链从原来单纯垂直型的链条式到以顾客为中心的网络式供应链,使得零售企业提供精准度提高,让产品研发变得更加有效,供应商能从不同渠道了解顾客真实需求,按需生产。

(二)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链协调教学情况

分析笔者所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建设,以培养连锁门店店长级管理人员为目标,构建“工学结合、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通过从基层岗位、主管岗位到店长岗位的全过程培养,实现岗位和能力递升,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店长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专业技能相关课程亦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设计。在学生入学前半阶段,主要进行产业链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专业专项技能;后半阶段,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发,部分学生选择进入订单班顶岗实习,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和操作能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但在新时代下,零售行业在科技与消费者需求的驱动下亟需转型升级,数字化技术、服务链、供应链提升所涉及的新知识、新技术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不能及时更新,且专业教师能力结构创新发展未能及时跟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及师资必须与产业发展同步合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专业对接将作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

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原生需求分析

从人才供给与发展需求角度看,建设“双师型”师资主要解决的关键点在于原生需求即期满足。分析的重点将放在阻碍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原生需求上,通过对高职院校在校教师及企业技师、管理者的调研访问,找到两者的原生需求,满足其需求即为推动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动力。

(一)从人才供给侧研究高校专职教师成就“双师型”师资驱动力

“职教20条”重点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通过笔者对在校专业教师的访问调查,总结其原生需求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1、基础育人需求

高职院校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坚持以质量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建设专业,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与转变。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设定人才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配备相关的教师队伍,以实现优质人才培养。为满足专业教师基础育人需求,教师培养必须紧跟招生与就业方向,必须与行业发展,产业趋势统一。

2、社会服务需求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除了基础育人需求外,对社会经济与发展必须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如开设专业培训中心,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建设相关研发中心等。借助“产教协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须密切关注产业发展。但实际上,高职院校师资由于技能培训环节脱节,实践技能欠缺,且在考评中缺乏导向性,往往只注重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提高,忽略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无法满足企业对前沿技术提升的需求。

3、价值实现需求

高职院校通过培育特色专业链群,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方向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新时代下零售行业发展迅猛,行业实践往往优先于理论,迫使商科类高职专业教师近年来必须不断进修学习,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和动向,将行业实践趋向结合专业理论,以论证行业发展趋势和对行业进行技术指导,以实现服务区域经济的价值实现需求。

(二)从人才需求方研究企业技师、管理层成为“双师型”师资驱动力

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笔者立足零售领域探析零售企业原生需求,从人才需求方研究“双师型”师资建设驱动力。

1、基本需求:人才获取

零售企业员工直接接触顾客,为满足顾客需求,首先要使员工满意,这样才能做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让企业经营理念和信息准确及时地在组织间流动,提高企业竞争力。新员工的招聘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人才储备是人才获取的来源,其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相应内容的培训,让其适应岗位,并通过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有机会获得晋升和个人发展。担任企业培训的主体是企业技师和管理层,同时也需要外聘专家、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为辅的培训形式。

2、发展需求:产业链资源整合

新时代下零售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将不再单纯的建立运行一条从制造商到市场的供应链,而是组建一条从消费者到市场,以消费者需求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需求链。为此零售企业要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因此让产品研发端变得更加有效;同时零售商需要和生产制造商合作,开发自有产品,做到按需生产。这样的诉求,要求零售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研发能力、采购能力、拓展能力、销售能力、生产能力和仓储能力。零售企业的改变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保障新时代下零售企业面临的挑战,这需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的人才支持。

3、价值需求:企业文化、管理实践输出

人才培养企业原生需求中,其价值需求,应该是品牌的树立,通过企业文化、管理实践的输出,以及顾客粘度的提升,实现企业价值需求。要树立品牌,首先必须有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准确高效的供应链和营运管理水平、体现时代感的企业文化价值以及顾客和企业内部员工的满意度,这些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的贡献,源于企业原生人才需求。

三、基于满足人才供给双方原生需求,建设“双师型”师资路径

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在于数量庞大、质量一般的学生与数量不足、生产实践经验缺乏之间产生的教学质量不高的矛盾,背后凸显的是人才供给侧与人才需求侧原生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设双师型师资。基于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三链合一,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向流通机制,是建设“双师型”师资的有效路径。

(一)“双师型”师资建设基础:三链合一

职业教育概念大于产业,但包括产业,产业本身作为就业对象就是职业。因此,职业教育重要部分就是为产业发展服务,包括提供科学知识和人才支持。这就需要使高职专业链、人才链建设与产业链发展对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研究、课程设置、师资水平、人才培养都应该与零售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对应链接,在电子商务平台与实体商业企业双向融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新兴商业品牌创建等新领域有超前发展,从而引领零售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另一方面,零售产业变革前,根据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即使服务产业对接,呈现产业链对专业链、人才链的引领。因此,建设双师型师资必须以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合一为基础。

(二)“双师型”师资建设路径:校企双向流通

通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管理者的“双向流通”,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双师制”师资队伍,实现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有效对接,促进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双向流通”建设“双师型”师资的方式主要包括:

1、人才供给侧的校方提升专业教师师资“内培外引”

人力资源实施者是教师,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双师型”师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把关教师聘用关。“职教20条”提出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双师型”建设,高职院校在招聘专业教师时,要求专业知识型与专业实践型并重,严把聘用关。提倡引进行业内资深技师和管理者,可在学历和年龄上适当放宽要求。

第二,分层分类高职教师培养落实。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根据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明确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要求。“双师型”可视从业经历和行业发展,设置数年一周期的轮训,新晋教师可设置短期的教育见习和中长期的企业实践制度。通过校企合作,在地方经济龙头企业内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要求双师型教师视资历情况每年定期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此外,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措施,更是稳定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的必然途径。笔者通过业内优秀企业访问工程师项目,一来了解企业招聘、储备人才需求及学校育人模式与企业期望的差距,为专业课程和实训调整提供方向;二来寻求与企业除了人才输出外的其他合作,包括外聘人资培训、建设数字化运用、供应链改造提升研发中心,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三来为企业在专业领域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竞争力,继而服务区域经济。

2、人才需求侧的企业提升技师、管理者“引企入教”

新时代下行业亟待转型升级,企业技师、管理者需要专业知识、技能更新升级。通过“双向流通”机制,企业技师、管理者培养成为企业导师具体作法探讨如下:

首先,担任校企合作订单班企业导师。校企合作最普遍的模式即订单式合作。企业从在校招生环节开始,根据企业职业需要制定课程和实训形式与内容,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担任企业导师。企业技师、管理者应该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战略需求制定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缓解企业用人问题。

其次,担任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任教,提高企业技师、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到理论知识深化,与专业教师课堂教学有效互补,共同提升学生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同时鼓励企业深入学校建设实训基地,企业技师和管理者担任实训基地企业导师,仿真或全真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衔接环节。

再次,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担任企业导师。期间,企业技师、管理者能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深入交流,探讨企业参与办学的有效方法,激发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提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优秀管理实践的提升与输出,或通过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深度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

(三)“双师型”师资“双向流通”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困难

提升双师型师资数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向流通机制。但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在双师流通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亟待解决:

首先是价值认同。无论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还是企业技师、管理层,都应认同“双师型”师资在校企双向流通的价值。但目前部分高校专业教师把去企业轮训、挂职实践、访问工程师项目作为任务流于形式,或是忙于课堂教学而把去企业培训、挂职作为一种增加教学工作的负担。同样,在企业方,企业技师和管理者为保全企业商业机密,或由于时间、待遇等问题,难以潜心从事教学兼职或企业导师指责。

其次是驱动力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评重点落在教学和科研,对“双师”缺乏激励和评价制度,使得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的驱动力不足。在企业方面,由于产业转型带来的竞争越发激烈,对企业技师和管理者的职场压力增大,其重心放在业务拓展、业绩提升上,驱动企业技师、管理者成为企业导师与高职院校形成流通的驱动力不足。

最后是政策保障。自“职教20条”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教育部下一步将研制《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明确新世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等。有了政策明确,才能推进“双师型”建设。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职称认定、绩效考评等制度制定时需完善制度,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双师”培养体系。在企业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明确“引企入教”的实施方案,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猜你喜欢

双师技师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林秀娟 茶业“双师”
空中杂技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