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

2020-06-24何康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语文

何康玲

【摘要】课堂教学的入课方式多种多样。笔者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为题,通过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导入的尝试,从揭示课题 质疑问难、营造气氛 激情引趣、深悟哲理 名言警句等三个方面作论述,阐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入课”这一环节的观点。结合平时导课的实例,提出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者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新课的导入,并巧妙地利用好导课的几分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们真正喜欢语文之目的观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导入

一部优美的乐章从一段动听的序曲开始,一出好戏由一段精彩的序幕拉开。同样,一节成功的语文新课教学是由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导入揭开。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容忽视新课的导入。教师在课前精心地设计了新课的导入,创设了情境入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笔者对此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遂于谈谈几点看法。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导入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开课伊始,揭示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悬念便会产生。学生急于追根索源,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则被调动。

如,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时,我在揭示课题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片刻,学生很快注意到: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接着,孩子们议论纷纷、产生疑问:动物、植物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顺势引导:“同学们提得好!是呀,这两者不同类的事物有什么联系呢?作者为什么以《蛇与庄稼》为题?课文里会有详细讲述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揭开谜底吧!”……带着疑问、带着悬念,学生快步迈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又如,教学《猴王出世》时,出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读题、再进行交流。话音刚落,一时激起千重浪!有学生质疑道:猴子是如何出世的?又是怎样称了王?……笔者趁势引导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开展学习活动。此时,他们兴致勃勃、热情高涨。通过揭题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入课效果,为新课的教学起了铺垫。

二、营造气氛,激情引趣导入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里说的激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认为,结合新课的内容及特点,用谜语、直观、音乐、图片展示等形式导入新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1.谜语导入

有问便有答,有谜语则有谜底。如,教学二年级《我是什么》一课时,教者可课前设计,让学生猜猜:“什么东西越洗越脏?”“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等等。顿时,同学们兴趣盎然,议声四起。谜底揭开后,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一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学习效果不明而喻。

2.直观导入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由表象开始向抽象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地利用实物、图表、标本、挂图等直观教具,从直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以直观导入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新课的情境。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笔者将课前收集到日出美景的多幅图片一一展现,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日出”,此时,台下有了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啧啧赞叹声:日出真美呀!看,海上的日出更美……显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充分调动,愉悦进入新课教学。猫这一动物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对猫喜欢、了解。在教学《我们家的猫》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平台,向学生展示了猫的各种可爱姿态,先激发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笔者抓住契机,引领学生走进著名作家老舍的“家”,学习《我们家的猫》,进一步指导学生了解猫的性格、特点。就这样,学生入课自然,学得轻松,精力充沛,掌握牢固。

3.音乐导入

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得到美的滋润。通过尝试,笔者认为,课前播放一段恰如其分的乐曲,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与课文主题相得益彰的学习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师生问好后,一首斗志昂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响起,立刻将学生仿佛带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教学《怒吼吧,黄河》时,通过播放乐曲《保卫黄河》,学生们听得心潮澎湃,思绪起伏。有了这些音乐为媒体,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学习新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带着疑问:这样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的乐曲是谁作词、作曲的?又是如何产生的?……一节好课已成功导入。

三、深悟哲理,名言警句导入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或有学问的人所说、所写、或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名言警句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名言警句哲理性比较强,学生易于理解。采用名言警句地导入新课的方法,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其深悟哲理。

小学语文(S版)第十一册《文天祥》一文,作者是通过描写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英勇事件,来表现他的高风亮节,讴歌他炙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文章。课前,笔者在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并在导课前开展比赛活动,看谁收集得多。同学们可积极了,次日,全体同学都主动拿出各自收集的名言警句,等待老师检查。当笔者宣布比赛的结果后,望着几十张孩子的笑脸,从他们的眼神里让笔者读懂了他们“求知”的信息。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同学们,爱国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不变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天祥》这篇课文,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著名爱国诗句就是他所作,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然后,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课文人物所表现的浩然正气,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又如,《匆匆》一课教学时,笔者在课前准备好诸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供學生诵读,给学生一个入课的情景,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认为,不断尝试,善于总结,导课的渠道便会多样化。只要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新课的导入,并巧妙地利用好导课的几分钟,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S版)教科书第十一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6).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语文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技校新课导入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策略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