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价值体会
2020-06-24薛静波
薛静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青海 西宁 810000)
临床眼科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一种较常见多发性病。青光眼主要致病因素可能与患者眼球局部解剖有关,老年人群是青光眼的好发人群,伴随机体的机能不断降低易使其病患的新陈代谢功能存在异常,使其免疫力呈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晶状体浑浊,悬韧带也可能造成松弛,使病人晶状体位置予以前移,虹膜与晶状体接触面积增大,且虹膜出现膨隆,关闭前房角,极大的威胁患者的生活及健康。
依据临床的分析结果发现常规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房角黏连严重的病患若采用常规手术从根本上不能完全治愈,引发系列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该类病患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2月选取8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作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资料确诊,并采取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所纳入者均符合该病诊断标准;排除精神障碍,无法顺畅交流者;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严重病者。组建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统计分析,其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因眼科病患视力常伴有下降、视力模糊、疼痛及失明等主诉极易造成生活自理障碍,精神压力较低,不可避免情绪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等,故需要护士对病患多多体贴关怀,使护理落到实处,减少病患思想顾虑,及时开导使病人心情愉悦,增加战胜病魔信心,全面了解患者自身病、诊治手段,促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目的是对病情转变具有重要性[1-2]。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不同方式护理两组疗后所得的统计数据用SPSS 14.0统计软件予以分析比较。其计量资料以()示可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率(%)示;以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据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组及干预组病患的视力均得到好转,与对照组比,干预组治疗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大(P<0.05),如1所示。
表1 组间疗效对比
2.2 并发症比较
比较两组并发症从结果可知,与对照组并发症比,干预组出现并发症例数明显下降,降低了18%,组间差别大,存在显著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2%,明显较对照组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数据。
表2 两组并发症结果比较(n,%)
表3 比较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青光眼为严重致盲眼科病,在针对患有青光眼治疗时选择手术治疗是眼科临床需面对的一项难题。青光眼病临床主要表现角膜有无水肿、视力下降、眼球痛、呕吐恶心、眼压高等系列表现。青光眼病致眼压增加因素较多且并发机制复杂,不及时处理造成严重损害[3-4]。病发时较为隐蔽不易察觉,对青光眼诊断类型缺乏一套较为系统、完整方法,因此,在治疗上还存在不足,需要与术后护理进行干预,达到较佳治疗状态。心理护理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用各种方式、途径,为不同个人指定不同心理护理方案,更好的为在治疗上积极配合医生并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提供有效护理模式助于促使尽快恢复病患身体,值得进一步推广。
本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相比,据数据结果可知干预组患者眼压改善较佳。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满意度大大提升,组间差异较大,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可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使临床改善疗效更明显,疗效确切,快速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此种治疗方式更助于控制疾病,作为术后期康复的关键措施,及时把握病患治疗时机,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