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模式下综合布线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20-06-24司元雷梁赛平
司元雷,梁赛平,张 莹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协同创新理念源于2012年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其灵魂是“协同创新”,旨在突破各种体制壁垒,多主体之间相互配合、补充,共享各类资源,以形成不同学科、知识点、主体互相交流、共同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1]。综合布线课程现已被计算机网络、通信工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跨学科领域、涵盖知识广泛、实操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综合布线实训更适合运用协同创新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模式下的综合布线实训课程。
一、目前综合布线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综合布线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中唯一一门使用耗材(如水晶头、网络模块、线缆、线管、线槽等)、工具(如剥线钳、打线钳、弯管器等)和仪器(如光纤熔接机、巡线仪等)最多,且不需要编写代码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制作各类水晶头,进行网络模块端接,线管和线槽的安装,光纤熔接等操作。因此,课程应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导致教学上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高校教师大部分都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基本上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理论水平都较高,而在动手能力上有欠缺。在综合布线课程实训项目中,要使用锯子和模具,截取线管和线槽,可能有的教师从来都没摸过锯子,更谈不上教学生使用了。当然,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获得,如有些综合布线实验设备厂商会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但往往只能做到当时会用,等到上课时,可能又忘记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是困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未形成课程团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许多课程之间的关联度不是很高,例如“C 语言”或“Java”编程类课程无需前修课程就可以直接学习,且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非常少。但综合布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度非常高,综合布线实训项目涉及到建筑概论、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网络工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AutoCAD、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内容。然而,目前综合布线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没有交互,各科教师都是各自独立备课、授课,相关课程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并未形成有效的课程团队。
(四)实训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
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与综合布线课程密切相关的就业岗位有项目经理、项目监理、弱电设计工程师、现场工程师和技术员等。目前,综合布线实验实训室虽然都配置了模拟墙、机架、机柜和端接设备,可以进行模拟实验实训项目,但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施工环境相比,相差太远,而且学生动手实践的熟练程度远远满足不了工作岗位的要求。此外,有些教学内容,如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没有真实情景,只能进行理论讲授,无法进行现场实训。
二、协同创新理念下的课程教学
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到综合布线实训课程中,优化教学生态和要素配置,将不同主体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突破目前教学方式的瓶颈,充实并完善综合布线实训课程内容,还原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真正掌握企业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
(一)人际协同
在综合布线实训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人际间协同的优势,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配合、学习机制。人际协同构成要件及关系见图1。
图1 人际协同构成要件及关系
1.师生协同
课程的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协同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教学进度上要保持一致,以确保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还可以邀请企业工程师进校授课,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将一线的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有些实训设备生产商会定期组织开展类似实践教学交流培训的活动,例如,综合布线实训设备生产商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在2019年开展的“西元服务月”主题活动中,就有工程师免费上门授课的项目。任课教师可以及时关注实训设备生产商开展的类似活动,并积极联系他们,对于自身难以讲解、不易操作的实训项目,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授课,将授课视频录制下来,制作成微课[3-4],并作为教学资源使用,从而弥补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短板。
2.生生协同
相关企业对综合布线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中,都强调要具有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结合综合布线课程实训教学内容和实际,实践教学可以小组方式进行,2~5 人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实训项目。这样,在实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企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
3.师师协同
一是专任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协同。综合布线实训课程任课教师可与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针对综合布线课程共同讨论各自所教授的课程中需要侧重讲授的内容与难易程度,做好全面规划,实现与本门课程的无缝对接。二是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协同。专任教师可以利用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培训的机会,与企业工程师进行学术和技术上的交流,向企业工程师请教在实训课程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难题。三是教师与校内工程师协同。高校中大都有网络信息中心之类的职能部门,负责校园的信息化建设、维护和管理,其工作性质和内容与综合布线企业工作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外,部门中的工程师在校园网建设和维护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专任教师可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与校内工程师就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就工程技术问题相互探讨,取长补短。
(二)资源协同
充分协同校内和校外两类资源,并将其运用到综合布线实训课程中,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资源协同构成要件及关系见图2。
图2 资源协同构成要件及关系
1.校内资源协同
(1)课程协同。综合布线课程涵盖建筑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内容。因此,前修课程要协同好。例如,布线的场地大都在建筑物内,所以要了解建筑物的结构,能够看懂建筑图纸;在项目初期,会设计到招标和投标的内容;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项目管理和监理的内容;在绘制网络拓扑图和施工图时,要用到AutoCAD 或VISO 等软件;在设计和编制信息点数统计表、端口对应表、施工进度表等工程表格时,又要用到EXCEL 和WORD 等软件工具。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统筹考虑。在开设综合布线实训课程之前,一定要将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其他课程协同开设并先行讲授。
(2)课程思政协同。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5]。而综合布线所从事的工作,就像是为建筑物敷设人工神经网络,需要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也正符合国家倡导的“工匠精神”,只有学习和工作态度端正了,才能做好每一个实训项目。因此,将综合布线实训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将是一次有益的教学改革尝试。
(3)校内职能部门协同。高校内除了网络信息中心,还有一些职能部门负责的工作与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与之协同。例如,学校的基建处,当新建教学楼或对旧的教学楼进行网络改造时,就要对外公开招标。而综合布线课程里有一章节的内容,主要讲授的就是招投标内容和过程,而这部分内容往往缺乏真实场景,难以开展实训。基建处有网络建设和改造项目招投标时,可以让学生去观摩旁听,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和学习。
2.校外资源协同
(1)行业协同。目前,许多综合布线课程的教材都是以《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和《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等规范标准为纲编写的。而这两个重要的国家标准,起初都是由行业协会起草的。因此,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活动,能够及时把握综合布线行业发展趋势,实时了解新标准、新手段、新技术、新方法,这对于课程改革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企业协同。建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体制,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6];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给教师和学生定期培训指导;与综合布线企业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
(3)大赛协同。综合布线课程理论难度远不及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等课程,但对操作性要求很高,尤其是规范性和熟练性,这两点都是企业非常看中的。而目前的实训课程仅仅能够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实训项目。因此,可以与技能大赛协同,以技能大赛的水平去完成实训课程的项目。实训内容可以按照技能大赛的内容去设计,采取“一课一赛”的方式,每个项目都按照技能大赛对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性的要求去考核,从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
三、结语
综合布线市场前景广阔,高校只有克服综合布线实训课程目前教学中的不足,以崭新的视角,融合协同创新的理念,广泛加强人际间协同和资源间协同,成功调动各种资源,改革综合布线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