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病人在高职护生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24蔚振江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学标准化病人

李 敏,蔚振江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实践启蒙课程,也是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和人文科学的桥梁课程。本课程理论、实践知识较多,高职护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且“静脉输液”这一章节既是本课程的重点又是难点,传统的“讲授—练习—指导”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护生掌握知识,因此在这一章节本课题组成员将标准化病人(SP)引入课堂教学中,旨在探讨SP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及护理软技能的提升。SP是指在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够逼真地复制临床情况,并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通过问诊、查体对检查者做出评估和反馈教学,具有模拟病人、考核者、指导者的功能[1]。本次研究以基础护理学中的“静脉输液”为例,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系入学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选取4个班级共172人,分为试验组87人和对照组85人。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标准化病人的选择与培训 被选中的非医学类护生15名首先参加标准化病人的相关培训,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的作用、责任、工作要求;面对同学的提问、操作时的沟通方法;涉及临床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何准确模拟所扮演病人的表情、反应及身体状况;在应用标准化病人过程中如何适时、合理地引导护生的思路等[2]。经过系统培训后,聘请临床、校内护理专家对编写的肺炎标准化病人的表演进行考核评价、指导纠正,达到既能逼真表现病例的临床情况,又能以引导护生综合分析问题、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措施为目标[3]。

1.2.2 对照组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根据章节顺序和内容,采用现有的“讲授—练习—指导”的教学模式讲授、演示“静脉输液”这一节的知识。

1.2.3 试验组 采用标准化病人与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次教学案例是“急性肺炎”,任务是:护生在接到医嘱后完成整个静脉输液程序。教学过程中应用SP为教学载体,在完成护理程序练习中,要求护生不仅了解、处理SP的身体状况,还要关心其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情况,对标准化病人不同的情绪和心理特点也要做出反应和处理。将每班护生分成9组,每组安排1名SP,轮流替换,可分别扮演不同性格类型的病人,护生自行对病人进行护理。程序结束后,各组护生和SP开展互评,既有利于护生了解自身不足,又可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理论、实践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比较(±s,分)

实践成绩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87 85--理论成绩89±3.56 88±4.01 1.73>0.05 90±4.23 86±3.47 6.77<0.001

2.2 两组护生护理软技能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护理软技能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生护理软技能得分比较(±s,分)

项目沟通技能人际技能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试验组14.24±2.12 12.57±2.41 13.33±1.57 9.84±1.37 10.76±2.36 9.12±2.14对照组13.05±1.79 11.21±2.75 12.52±1.68 9.36±1.74 10.49±1.92 9.01±2.43 t值3.97 3.44 3.27 2.01 0.82 0.31 P值<0.001<0.001<0.002<0.05>0.4>0.5

2.3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由表1得知: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实践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表2得知:两组护生护理软技能中的沟通技能、人际技能、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3得知:两组护生在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中,本课程引入SP的必要性、其他课程引入SP的必要性、有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临床护理思维、提升护理实践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效果较好,提升了护生的护理软技能,为后续其他课程使用标准化病人奠定了基础。

3.1 SP在早期护理课程教学中展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生入校以来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践课程,也是护生容易倦怠的一门课程[4]。而加入标准化病人后,这一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首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护生通过对SP病情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达到护生切身探索“问题”的目的。由SP运用启发式的方法诱导“问题”方向,把“为什么、如何做、效果如何”等问题分类应用于护理程序实践教学中,为护生提供有实际意义的、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护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有效锻炼护生采集病史、分析病史、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等实践能力,培养了护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提高了护生的护理软技能[5],尤其是沟通技能、人际技能、分析能力、组织能力。新入学的护生对病人及病情少有了解,没有亲身体会作为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的痛苦和焦虑。但面对既是同学又是病人的SP,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共情能力,而且护生在沟通时也更加注意方式、语气、态度,当病人出现急躁、厌烦、对立等情绪时,往往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从病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痛苦,并应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良好的护理软技能使得护生能够从病人的角度看问题,能够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还可减轻护生的职业压力,是提高护生实习及就业以后护理质量的关键。研究发现,在本课程中,SP的使用对护理软技能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太大影响。究其原因为:护生入学时间较短,知识体系尚不完善,不能将所有护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且缺乏临床经验,针对这次静脉输液的任务,尤其是在采取护理措施时,缺乏专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不能再有所创新[6]。再次,SP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满意度[7],为其他课程使用SP奠定了基础。经了解,为了完成本案例的学习任务,大部分护生利用网络资源预习了“肺炎病人的护理”,并了解到肺炎病人为什么有高热的临床表现,在后续给予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时,可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病人相结合,有部分护生甚至准备了降温措施。通过多年的护理教学实践,体会到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重要的是培养护生对课程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互动、护生互动过程,面对基础护理学的枯燥,护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运用SP创设模拟仿真的临床环境,护生可以从现场情境中获得实践体验,促使护生由以往“死记硬背”为主转变为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中心,同时使教学过程生动化、艺术化、形象化,充分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8]。

3.2 存在的不足

通过SP,护生能充分理解任务中所描述“病人”的心理变化,但有的阳性体征还是不能表达,所以SP不能完全代替病人,也不能完全代替医院临床见习、实习。

猜你喜欢

护理学标准化病人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谁是病人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标准化简述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