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3报告研究中高职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
2020-06-24潘月芹
潘月芹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 200241)
1 A3报告简介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海量信息经常让人无所适从,因此综合相关信息并提炼出要点,通过记录信息来促进内部交流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重要。由此,A3报告应运而生,它发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仅用一张A3纸,相关人员就能把问题背景、现状和目标描述清楚,也能分析出根本原因,以便针对性地拟定对策,之后还可以进行检查或者确认效果,并提出跟进措施[1]。这7个部分的标题都清晰明确,依照逻辑进行排列,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A3报告的典型顺序如图1所示。
图1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A3报告的典型顺序
A3报告体现了PDCA循环。PDCA循环是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4 个阶段[2],要求为各项工作制订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对于不成功的提出改进措施,留待下一个循环去解决。
2 用A3报告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
2.1 主题
目前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各种App功能日益增强,让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极易受到新生事物影响的中高职学生一方面能够方便地使用手机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对手机产生依赖,有的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对中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学校教育带来了严重冲击。由于在教师的允许下,学生操作手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本报告的主题被定为“降低学生私自玩手机的比例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2.2 背景
对于大部分中高职学生而言,中高职阶段是自己一生中能够长期脱产且静下心来学习的最后机会。对于中高职学校而言,课堂是培养人才的核心阵地,不容失守,否则将严重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学校教育的地位也将受到挑战。因此,对课堂私自玩手机现象进行管控十分重要。
2.3 当前情况和问题描述
学生在学校玩手机的场合很多,包括课堂、图书馆、食堂、寝室等。经过调研发现,在课堂上玩手机对学生教育的影响最大,主要原因有:对于学生自己而言,在课堂上玩手机,既不能保证自己的听课效果,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可能就会被遗漏,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如果过度使用手机,手机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会充斥大脑,容易导致思维产生障碍,让学生即使在学习时也难以深入,在听讲时也难以静下心来;在跟不上教学进度时就倾向于把上课玩手机作为娱乐方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学。另外,学生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导致现实中出现人际交流障碍。这导致学生的听课状况、授课教师的情绪、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都受到影响,也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2.4 目标描述
根据上面讨论过的当前情况和问题描述,本文把目标进一步确定为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私自玩手机的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这个目标比较好量化,收集数据也比较方便。
2.5 根本原因分析
总体而言,学生上课玩手机是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内因是学生自己,外因包括教师、学校和家长。
笔者作为教师,更多的是思考怎样从自己做起,通过改进自身的工作来达成目标。如果教师的工作做扎实了,对学生目标的达成也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反复询问为什么等方法,得出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根本原因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根本原因分析
2.5.1 教师(1)对学生理解不够。教师不太清楚“00后”学生的兴趣、价值观、行事方式等,难以理解学生所想、所做。(2)教学内容枯燥。有的教师课件和教案多年没有更新,教学内容也没有紧密贴合实际。(3)做思想工作的方法落后。教师还是经常采用训导、单向灌输的方式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没有走进学生心里。(4)教学形式单调,方法落后。有的教师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重复一遍,教师和学生间几乎零互动,导致中高职学生上课不积极,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学生觉得无聊时,注意力就容易慢慢转移到玩手机上面来,这加速了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的形成。(5)评分方式简单。学生成绩通常缺乏系统化的过程考评,考试主要考课后练习题,考前临时抱佛脚一般即可过关。(6)没有善用手机。手机作为一个工具,应该合理使用。
2.5.2 学校(1)关于手机的思想教育与沟通有待加强。关于手机的危害性、学习的价值、志趣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教师绩效的考核方式有待改进。不少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评时,把学生的打分也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这样在客观上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想管但不敢管学生,害怕得罪学生而被打差评,影响自己的年终考核甚至职称的晋升等,只好放任学生上课玩手机。(3)手机管理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对于上课玩手机,很多学校没有明确的惩罚规定,事后往往只是对学生进行口头教育,对于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惩罚。学校也缺乏全校统一的手机管控举措,如设置手机袋、书包存储柜等。
2.5.3 学生(1)不成熟,自控力弱。中高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掌控欲很强,加之互联网和各种聊天软件迅速发展,使学生难以经得住手机的诱惑。(2)怕被群体孤立。如果长期不用手机,学生不能随时随地收到来自微信群、QQ群的消息和通知,感到被孤立。(3)学习压力不大,积极性不够。中高职学生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没有必要拼命学习,学习压力不大,积极性不够。(4)需要方便生活、查资料、拍课件。网上收寄快递、订票、订餐等,都离不开手机。如果教师上课内容重点较多,而留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较少,有的学生养成了上课时用手机拍照记下重点的习惯。(5)担心漏接亲友紧急电话。学生希望不要漏掉来自亲友的联系,特别是来自好朋友的信息。
2.5.4 家长(1)对中高职学生前途的信心不足。大多数中高职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的学习表现没有令家长满意,家长对孩子前途的信心不足。(2)对孩子玩手机束手无策,甚至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手机不离手,树立了不良形象。(3)家校配合不够积极。不少家长或者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无暇顾及孩子,或者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也不积极。
2.6 对策
2.6.1 教师(1)用心尊重、鼓励学生,用真情产生共鸣。教师要努力认识、熟悉、尊重、理解学生,包括理解他们为什么爱用手机。若学生来不及做笔记,教师就需要在课上留足时间,或者在课后分享课件。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情感共鸣,也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此外,课堂举例要多接近学生生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3)改进做思想工作的方法。为了让大家认识到迷恋于手机的危害性,笔者组织过一次课堂讨论,主题是“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要不要处理?该怎样处理?”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做决定。在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达成了共识:第一,学生上课私下玩手机不合适,应该杜绝;第二,教师不让学生上课玩手机,是为学生着想;第三,学生应该自律、自控。(4)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法、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法、游戏闯关法、小组竞赛法、抢答法、小组讲解法等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和提升技能上来。(5)改进学生考评方式,敢抓敢管,当严则严。在备考理念方面,教师必须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让学生知道考前教师不会指出重点,凡是课上讲的都有可能考,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听课。在评分上,将测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并结合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给出最终的平时成绩,而期末的总成绩则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综合算出。这样学生课上才能认真听课,没空玩手机。对于个别继续偷着玩手机的学生,笔者当严则严,敢抓敢管。第一次提醒,第二次没收手机两周,第三次约谈家长并上报教务处。(6)善于利用手机。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合理地使用手机,比如课堂上竞赛答题等,不仅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反而能提升教学效果。为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曾经让学生登录人才招聘网站,并录入自己中高职学历、专业、获奖情况以及期望工作地点,来了解自己在人才市场上可能得到的工作待遇。之后,让学生把学历换成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看看有多大变化,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教师的苦心。最后,学生会按照笔者要求完成一份职业规划和一个学期学习的详细计划。
2.6.2 学校(1)改进思想教育、沟通、组织的方法。学校要利用各种媒体(广播、展板、网页、手机等),加大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力度,使其对上课玩手机的危害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让学生能分清主次。在组织上,也可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在班集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3]。(2)改变教师的考评方式。针对教师因害怕学生对自己评分过低而不敢管学生这个情况,改进教师测评方法,不仅看学生评分,还要走进教室实地听课观察,并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最终成绩的评定情况等。(3)完善手机管理规章制度。要从学校的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将禁止课堂玩手机作为学生守则的一条,并给出相关处罚措施。学校可以统一在教室门口放书包存储柜。学生在进入时,把手机存入柜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逐步锻炼学生的自控力,让学生慢慢养成上课不玩手机的习惯。对于抽查发现课上私下玩手机的学生,给予全校通报批评等处理;对屡教不改者,给予相应的处分。
2.6.3 学生(1)正确认识自己。学生要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可能漏接亲友紧急电话,其实学生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一般也没大事,毕竟自己还是个孩子,大事自有大人处理。若实在有突发事件,亲友也可联系班主任或学校相关部门。(2)自控、自立、自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自己也要树立理想,端正态度,努力成为自控、自立、自强的人。
2.6.4 家长(1)即使曾经不看好孩子,但也要鼓励他。(2)及时和教师沟通,做好家校配合。(3)主动想办法。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手机的基本功能是通讯,其他的功能是附加的。在和孩子协商、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换上功能机,供平常使用。这就从源头上杜绝了上课使用手机的问题。
2.7 检查/效果确认
一段时间以来,据笔者的观察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反映,班上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基本没有再发生过,学生在课堂上私自玩手机的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几乎为零,由此促进了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2.8 跟进措施
要想取得长效,一段时间的效果只是基础,还要不断实施PDCA循环并建立相应的机制,特别是激励、检查和考核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