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在中高职衔接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24王凤琳王延文祝丽茹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学公众微信

顾 佳,周 杰,王凤琳,王延文,祝丽茹

(云南开放大学健康护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9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云南开放大学于2012年起与全日制中职学校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参与该项目的学生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中职部分学习的同时,在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习高职部分的内容,既需要接受面授教学,又要通过个人账号密码登录学校学习平台学习每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在项目开展初期,学校医药教研室根据教师的专业所长组建每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将全部专业课程建成网络教学资源学习包上传云南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学生完成两部分的课程学习后可同时获得中职和高职的毕业证书。项目开展以来,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学生对高职部分的学习模式以及学习平台上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尚不明确。朱文娟等[1]的研究显示,中职学生处于心理成熟的早期,自律性差、动力不足、对个人未来茫然无知、课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不高、意志力欠缺。目前已有学者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职护理教学中[2-4],普遍认为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能力。因此,本研究在调查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学生网上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将微信公众平台运用至试点项目的高职课程学习中,以外科护理学为例,探究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校学习平台的辅助途径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

1.1 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与云南开放大学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护理教学的12所中职学校中随机抽取6所为调查对象,对2018级秋季班和2019级春季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本研究者;(2)已获得云南开放大学学习平台账号密码的学生。排除标准:(1)已完成中职阶段学习的非在校生;(2)调查当天请假的学生。剔除标准:(1)问卷雷同者;(2)问卷答案漏填1个及以上者。

1.2 调查问卷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学生网上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修订后,最终内容包括护理专业学生一般情况、学生日常上网情况、学生对云南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使用情况和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共4个维度,20个题目。

1.3 问卷收集与资料分析

研究组成员先与被抽取的6所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师取得联系,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征得其同意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由研究组成员亲自发放问卷,向调查对象说明问卷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填完后当场收回。根据剔除标准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进行编码,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和分析。

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混合式教学;观察组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设计如下。

2.1 建立微信公众学习平台

申请微信公众号,建立名为“一起学中高外护”的微信公众平台。将6所被抽取中职学校的2019级春季班学生作为观察组,2018级秋季班学生作为对照组。组织观察组学生通过扫描公众号二维码、搜索公众号名称等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2.2 整合课程资源,设计信息化教案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团队在项目开展初期就建立了包括课程概况、怎么学、怎么考、课程学习、视频课堂、形成性考核、在线测试和资料库八大模块的网络教学资源学习包。研究小组成员利用已有网络教学资源并根据前期学生网上学习情况调查结果,经商议讨论后决定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建立课程知识学习、专业延伸与前沿、期末考前辅导和师生互动四大模块。

2.2.1 课程知识学习模块 教材选用雷鸣副教授主编、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的《外科护理学》,经研究小组反复斟酌、商榷后精选外科护理学课程中最重要、学生不易掌握的35个章节进行教案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推送图片、文字、语音以及视频的功能,并结合学生网络学习特点,将2/3的教案设计为纯图文版,1/3的教案设计为文字加视频的形式;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用特殊符号、显眼字体标注;每个章节学习完后在文末根据重要知识点布置作业,作业答案在下一次课程知识学习时给学生反馈。

2.2.2 专业延伸与前沿模块 由于大多中专学生缺乏护理科研意识,对学科前沿知识接触面相对较窄,而他们又表示需要获取相关前沿知识。因此该模块由研究者密切关注国内一流护理期刊近期发表的、与学生当下学习章节相关的论文,每周推送一篇,开阔学生视野。此外,该模块还结合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信息,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例如,护士节给学生推送优秀护理工作者的事迹,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端午节民间喜食粽子,可以引入相关消化系统知识,让学生减轻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

2.2.3 期末考前辅导模块 外科护理学作为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4门统测课程之一,期末考试由云南开放大学医药教研室命题、阅卷,获得终结性考核成绩。因此在期末考前1周参照期末考试大纲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重点复习。

2.2.4 师生互动模块 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留言与回复功能,学生可以在每次阅读推送信息后将自己的疑问、观点通过后台留言的形式与教师交流互动,及时得到教师的回答。通过该模块,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2.3 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

从研究小组成员中选出两名计算机熟练操作者进行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前期培训,一名主要负责推文编辑处理,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处理等;另一名负责推文发送,回复学生的后台留言。从2019年5月6日起,每个工作日推送一篇外科护理学课程知识学习内容,每周六推送一篇与本周学习内容相关的科研论文,如本周有节日,则结合节日特征推送与之相关的外科护理学知识。在师生互动模块,由于平台后台留言功能仅48小时内可以回复,因此负责后台留言功能的研究者每日发完推文后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的后台留言,知识点的提问常规予以回复,特殊提问则需经研究小组成员讨论后方可回复。此外,还需利用平台分析功能获得反馈数据,统计图文消息发布量及阅读量,了解学生学习动态[5]。

3 评价指标

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外科护理学课程进行闭卷期末理论考试。试卷所考内容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保证两次试卷的难度、效度一致。在阅卷结束后,将两次考试成绩录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平均分进行t检验。

4 结果

4.1 学生网络学习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7%。

4.1.1 学生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获取的643份有效问卷中,336份来源于对照组学生,307份来源于观察组学生。对照组学生中男生55名,女生281名;平均年龄(16.26±0.61)岁;汉族 125名,少数民族211名。观察组学生中男生44名,女生263名;平均年龄(15.97±0.79)岁;汉族109名,少数民族198名。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1.2 学生日常上网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65.2%的学生在寝室可以通过有线网络上网,通过电脑上网来追剧、看电影的学生高达72.87%,98.88%的学生仅通过手机上网,每天通过手机上网时间达3小时以上的占49.78%。

4.1.3 学生对云南开放大学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中,尽管他们是学校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学生,但有14.35%的学生并不知道学校有网络学习平台,更有19.28%的学生不知道每门专业课程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方面,每天使用的学生仅占4.71%,39.01%的学生从来不使用。究其原因,63.68%的学生表示没有电脑,登录学习平台不方便;39.24%的学生表示自己手机流量不够,加之学校、寝室没有Wifi覆盖,不能通过手机登录学习平台。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最希望通过学习平台获取期末考前辅导,专业延伸与前沿知识次之,专业知识也是他们认为学习平台对其帮助较大的方面。

4.1.4 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 随着移动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注册个人微信账号的学生高达99.1%。除了通过微信联系亲友外,55.9%的学生会利用微信学习,55.7%的学生会用微信进行微淘、代购以及做微商,54.5%的学生玩微信中的游戏,40.0%的学生会使用微信看小说,还有学生表示会使用微信进行必要的生活支付、看新闻、刷视频等。另外,调查结果还表明,70.2%的学生愿意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专业知识来学习,不愿意的学生仅占2.9%。

4.2 两组学生外科护理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参加外科护理学期末理论考试的人数分别为321人、293人,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学生外科护理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平均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外科护理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平均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考试人数321 293平均分80.60±16.54 81.76±11.75 tP 3.19<0.05

5 讨论

5.1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教学,可提高学生理论成绩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杨洋等[3,6]的研究结果相似。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是培养高技能护理专业人才、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及途径。调查发现,在中职阶段大多数课程是按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安排教学,根据学科体系安排课程内容,被称为本科的“压缩版”,导致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理论知识较为缺乏;高职课程则围绕临床护理工作安排教学[7]。云南开放大学根据这一特点,将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4门课程作为统测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课程中的重要章节知识点给观察组学生,增加学生对高职内容的学习强度,既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在专业课程方面的拓展与延伸,提高理论成绩,实现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衔接。

5.2 微信公众平台可作为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补充

参与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学生多是伴随互联网发展的“00后”,他们多在微信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几乎是“无人不微”。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逐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方式[8]。本研究调查的学生中,98.88%的学生仅通过手机上网,49.78%的学生每天通过手机上网长达3小时以上,这为他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学习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且55.9%的学生表示利用微信除了联系亲友外还会学习。中高职衔接项目采用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这种开放教育理念旨在满足学生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在本研究中,63.68%的学生不能保证有电脑可用,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近1/5的学生不知道学校网络学习平台上有课程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专业知识推送给学生,实际上是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督促、提醒他们学习。微信公众平台在自建图文模块中,推送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的功能以及通过后台留言实现师生互动已经成熟,但在课后练习方面还有待开发,目前只能将相关习题放到推送的图文中,在下一次推送时以“对答案”的方式给学生反馈,并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完后马上检测学习效果。也有学者提出,由于微信自带的其他功能(朋友圈、娱乐功能等)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占据微信学习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9],所以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可以作为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补充,但不能完全取代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

5.3 增强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交互,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

在本研究中,通常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6次学习内容,特殊时期每周7天都会推送。李火把等[10]的调查结果显示,推送频率每周2~3次比较合理,推送频率过少会使学生对课程关注度明显下降,而频率过多又容易使学生疲劳。现行的高频率推送学生能否接受尚需讨论。应定期通过平台的投票功能了解学生希望通过平台获取哪些知识,及时调整推送的内容,做到学生既有兴趣学习,又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此外,本研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无论是图文消息还是视频绝大部分是理论知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应该提高护理操作视频、专科护理特色实操知识的推送占比,保证参与项目的学生理论知识达到高职要求,实践操作能力也有所提升,让学生具备医院、社区卫生工作服务站等不同工作岗位的胜任力。

猜你喜欢

护理学公众微信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微信
微信